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朝代之一,這一時期中國詩歌的發展達到了頂峰,給后人留下了數萬首唐詩佳作。我們自小誦讀唐詩,接受美的熏陶,唐詩之美,真是美不勝收!
美在精神
運動員比賽,有良好的競技狀態才能比出水平。詩人寫詩,也要有良好的精神狀態。唐朝的繁榮與開放,賦予了詩人昂揚的精神,對于他們來說,世界是廣闊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別董大》)……正因為唐代有自由的氛圍、包容的胸懷,所以詩人們才能把他們內心的感受、心靈的力量,自由地轉化為美的藝術形式。
美在音韻
唐詩講究格律、押韻,與音樂的關系十分密切。詩人寫下的優美詩篇,常常被樂人譜曲傳唱。
有一日,詩人王昌齡、高適和王之渙在一家賣酒的旗亭內相聚。三人在當時的詩壇上都很有名氣,平時難分高下。這天,他們要比一比,看看旁邊唱曲的伶官唱誰的詩最多。誰的詩被唱到了,誰就在墻上畫一個記號。這就是“旗亭畫壁”的故事。當時被吟唱的詩,就有我們今天非常熟悉的《芙蓉樓送辛漸》《別董大》《登鸛雀樓》《涼州詞》等。
美在形象
我們常說“詩中有畫”,一首唐詩就是一幅畫卷。詩人通過描寫具體的意象,把文字轉化為具有空間形象感的圖畫。例如白居易創作的《池上》:“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每每閱讀這段文字,那頑皮的小娃形象頓時躍然紙上。
美在意境
唐詩不僅可以繪制出形象的畫卷,也可以傳達出悠遠的意境。例如王維的《竹里館》:“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在這里,詩人把他所感受到的情境,融合在月色竹林營造的天地里。我們走進這片天地,就可以感受到那份清幽、澄凈、閑適。
美在個性
唐代的詩人大都個性鮮明。例如,同是詠月,曠達而浪漫的詩仙李白筆下是“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他怎么感覺的,他就怎么寫,思緒仿佛一下子傾倒出來似的。可是深沉內斂的詩圣杜甫不同:“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他不寫自己身邊的月,而寫遠在妻子身邊的月;他不寫自己對月的感受,卻想象妻兒在月光下將如何感受。
唐朝是詩的百花園,各種風格、各種流派爭奇斗艷:富貴似牡丹,冷艷似寒梅,清新似夏蓮……唐詩以其卓越的藝術成就與宋詞、元曲一起成為中華文學史上的三朵奇葩,永載中華文學藝術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