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界中,有很多群居動物,它們與同類密切配合,共同捕食獵物。可是,也有不少動物,它們并非同類,卻也能像好伙伴一樣互幫互助,形成相互依存的關系。它們是如何合作的呢?
你覓食,我帶路
蜜獾被人們戲稱為“世界上最無所畏懼的動物”,因為它什么都敢吃,包括眼鏡蛇。但從它的名字我們可以猜到,它最愛吃的應該還是蜂蜜。蜜獾的皮膚堅硬厚實,蜜蜂的刺也奈何它不得,但是蜂巢一般建在樹上,蜜獾不易發現。好在蜜獾有一個親密的伙伴——導蜜鳥,導蜜鳥喜歡吃蜂蠟,憑它的力氣卻不能毀壞蜂巢。所以,它發現蜂巢后,會找到蜜獾,在旁邊不停鳴叫,蜜獾則“心領神會”地跟隨它前去,用爪子破壞蜂巢,蜜獾享用蜂蜜,導蜜鳥也就能如愿吃到蜂蠟了。
你捕食,我作餌
霞水母是一種生活在海洋里的浮游生物,體形很大。最大的霞水母觸手伸長可達40多米,所有的觸手伸展開時,就像布下天羅地網,進入其中的魚類只能束手就擒。有一種小魚,身長才幾厘米,卻能在霞水母的觸手之間自由穿梭,把這危險的羅網作為天然的庇護所。它們最默契的合作方式是:小魚用自己當誘餌,把其他的食肉魚類引誘到霞水母身邊,霞水母則趁機捕捉“落網之魚”。接下來,它們就可以一起享用美餐了。
你有難,我救助
犀牛是一種強壯的陸生動物,若是發起脾氣來,連獅子都要忌憚三分。但是,它卻能容忍柔弱的犀牛鳥在自己的背上“玩耍”。原來,犀牛雖然皮糙肉厚,表皮卻有許多褶皺,且褶皺處皮膚嬌嫩,容易招致寄生蟲的叮咬。犀牛鳥用尖尖的嘴巴在褶皺處啄食小蟲,既能果腹,又能給犀牛除害。另外,犀牛鳥還會在危險來臨的時候提醒犀牛防范。犀牛的視力不好,是動物界的“近視眼”。有時,敵人逆著風向悄悄靠近時,犀牛無法立即察覺。機警的犀牛鳥看到了,就會飛上飛下,大聲鳴叫,讓犀牛趕快御敵。在非洲,犀牛鳥的忠誠受到了高度贊揚,人們常用它來比喻忠誠重義的朋友。
豆蟹和扇貝也是這樣一對“相依為命”的朋友。豆蟹非常渺小,狀如大豆,自衛能力低下,扇貝則張開貝殼,很大方地容納豆蟹。豆蟹可以出去覓食,也可以呆在貝殼里以扇貝的排泄物為食。當扇貝的天敵——紅螺用分泌出的毒液把扇貝麻痹時,豆蟹會挺身而出,揚起蟹螯把紅螺趕走,等著扇貝從麻痹中慢慢復蘇。
動物們雖不及人類聰明,卻也有著不容小覷的智慧,時常給予人們深刻的啟迪。見識了這幾組互幫互助的動物,你會不會也為它們的合作精神而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