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何時起,一些日本政客形成了一種“潛共識”:在領土爭端問題上,態度越強硬,就越能表現出愛國精神,從而獲得越多的民眾支持。為達到這個目的,他們不惜避諱甚至否認歷史事實,越走越遠。
對于這一點,不少日本人,特別是有識之士,是心知肚明的。在與日本朋友的閑聊和餐敘中,我越來越深地感受到了這一點。
一位諳熟國際形勢的日本朋友告訴我,日本人對于領土和國家取向的認知并非“鐵板一塊”,有親華派、親美派、反華派、反美派,有些人則既反華又反美,只有大和民族絕對地唯我獨尊,還有人期望東亞如同歐洲共同體一樣,形成“東亞一體”。當前釣魚島的問題,顯然是“反華派”挑起的。
日本人經歷過戰爭的苦難,大多數非常厭惡戰爭,不愿打破當前安逸富裕的生活。因此,日本人更擔心的是:二戰后所制定的“和平憲法”能否長期地執行下去?日本將來走向何處?他們特別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再成為政治家沽名釣譽的炮灰。
因此日本政府宣布國有化“購島”嚴重激化事態的舉動,雖然迎合了部分民族情緒,從根本上來說卻是不符合大多數日本人內心愿望的。
一位曾留學美國多年、廣泛游歷世界的80多歲日本女教授則對我說,二戰后的《波茨坦公告》和《開羅宣言》只明確“琉球歸化給日本”,卻并沒有說釣魚島及其所屬小島歸日本,這應是當時的美國政府故意“留了一手”,以便在今后可能發生的中日島爭當中坐收漁翁之利。現在美國人幾十年前計劃的事似乎終于發生了!
另一位日本商人說,鄧小平先生最明智,他說后人比我們聰明,這些爭議的問題留給他們去解決吧,這是非常正確的,而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卻給日本政府出了大難題,是他首先提出由東京都“購買”釣魚島的,這打破了平衡、激化了矛盾。
近年來,中國人越來越富裕,來日本旅游觀光、購物經商的越來越多;日本在中國的投資也非常巨大,在中國經商、生活的日本人非常多。而現在,中日之間的飛行航班已經明顯減少……“日本政治家想到沒有,鬧到這個程度,日本經濟肯定遭受巨大損失。”
還有一位很有社會閱歷的日本男士說,縱觀釣魚島的歷史淵源,現在就是把它明確給中國也是應該的,只是事情發展到這一步,兩國關系受到傷害,政治家們說了很多過頭的話,該如何體面地轉這個彎子?
“這倒是個難題了,也許短時間不易解決。”他沉思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