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于中醫的認識還是一個有著白花花胡子的干瘦老爺子嗎?如果一個中醫突然出現在你的身邊,你會有什么反應?你會對他說什么?自從四年前我開始學習中醫專業,最常碰到的就是:“哎呀,你是學中醫專業的,幫我把把脈吧?”“哎哎,你是學中醫的啊,你看看我哪里虛,幫我調理調理?”最初我會感到很開心,認為這是大家對中醫的支持,后來隨著對中醫學習的深入,也就感覺到些許的“厭煩”,是的,厭煩!因為中醫不僅僅只有這些,大家對中醫的認識有時是淺顯,甚至是錯誤的。幾千年的傳承,中醫有著深厚的哲學基礎和文化底蘊。
考上大學后你想要學習什么專業?未來你想要從事什么職業?你想要過什么樣的生活?
站在過來人的角度,如果你想了解中國傳統哲學,如果你對中醫有深厚的興趣,如果你有一顆堅定果敢的心,如果你想懸壺濟世,那么來吧,投入祖國醫學的懷抱,這將會是個不錯的選擇。
中醫的基礎是建立在古代哲學思想的基礎上的,也許突然間提到古代哲學思想,大家都不知道這是些什么東西。舉個例子,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哲學的重要成就,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但是這并不代表五種物質,而是五種屬性。五行于中醫則體現了具備這五種屬性的人體五大系統的相互關系。金木水火土這五個符號分別代表肺肝腎心脾所統領的五大系統。中醫不是研究微觀的病毒細菌如何作用于人體的理論,而是研究人體整體與各個系統之間的關系,并且通過中藥、按摩、針灸,甚至心理療法去調節各個系統之間的平衡,以此保持身體健康。
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帶給我的不僅是一種思想,更多的是一種領悟和對生活事物的態度。如果你學習中醫,也許帶給你的不僅是一種技藝,更是一種深層的精神領悟。
的確,中醫很需要悟性,因為你要會聯想,你要會創新,畢竟中醫是經過幾千年的發展而來的,有些偏方是我們現代人沒有辦法完全理解的,它要在特定的情況,或者某些條件下才成立。神醫華佗發明的麻沸散,其中一副藥劑是曼陀羅的果實,要知道他的兒子就是由于誤服曼陀羅的果實而喪命,如果當時神醫只把曼陀羅的果實當作毒物棄之,那么中國關于麻醉劑的記載不知又要晚多少年了。
但是頓悟是建立在沉淀的基礎上的。中醫的基礎課程中我們首先要學習的就是中醫基礎理論,其中包括中醫學的辯證學、藏象學、病因病機學、診法學等。正如前面所舉的例子,中醫采用的是黑箱理論,把我們人體當作是一個整體,認為五臟六腑之間都有著相應的聯系。中醫基礎理論就是將一些中醫基礎的概念和方法教于我們。
理論之后就是專業課程的學習了。說到專業課,中藥學和方劑學自然不能少,中藥就像化學的一個個元素,能組成不同的物質,方劑就像化學式,把一堆物質加在一起,一步步發生不同的化學反應。反應后產生效果,就是我們所說的藥效。中藥學學的就是不同藥物的歸經、作用、禁忌、常用用量等;而方劑學學的是君臣佐使和配伍,這是一門細活,要知道不同藥物的配伍療效可是會大相徑庭的,即便是相同藥物但劑量的多寡也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除了幾門基礎課我們還要上中醫診斷學、中醫內科學,還有中醫婦科、兒科、外科……除了診斷和內科是必修課程以外,另幾門就全憑自己喜好啦。學習之余給同學和自己開個方子,還能強身健體呢。而在動手的課程中,最吸引人的要數針灸和推拿啦!上這兩門課可以說是痛并快樂著。因為推拿是兩個同學之間互推,手法不熟練的時候,推不到地方,力道又不對,就會聽到此起彼伏的呻吟聲,但是慢慢熟了之后,那豈是一個舒服。你想,當你看書學習了一天,回到宿舍,同寢室的“熟練工”能幫你推上幾把,那叫一個愜意。
中醫為了跟上時代的進步,也在與西醫結合。所以我們不僅要上中醫的基礎課程,也要上西醫的,如解剖、生理、病理、藥理、診斷學基礎、西醫內科、西醫外科、神經病學、影像學等。還有一些任選課,比如中醫美容學、中藥炮制學、古醫籍選讀等。
記得當年入學的第一課就是醫古文的《大醫精誠》,第一是精,即要求醫者要有精湛的醫術,第二是誠,即要求醫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養。老師常同我們講:“有些病人的條件不是很好,我們要是能用最少的藥方,最便宜的藥把病人治好,病人會很感激的,就我看來這就是一種成功。”所以如果你想來學習中醫請一定有一顆堅定果敢的心。無論遇到什么,都要秉持住自己的信念。
當人們不小心摔跤懷疑骨折了;或是學習久了,脖子酸痛無法忍受;抑或是不慎感冒、發燒了,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到中醫院,進行針灸推拿,用中藥治療,那我們就算成功。在這里說個真實的故事,汶川地震的時候,我的學校派出了學生和老師趕赴汶川,那里有很多受傷的病人,但是現場根本不可能有X光機、血液分析等現代化的一些檢測設備,我校的老師和同學,就靠著過硬的技術,運用中醫的針灸、正骨、推拿,幫助治療和康復了一批又一批的四川人民。
莘莘學子,苦學十載,所學皆為何?所學皆為誰?應當深思。我以上所說僅僅是冰山一角,中醫博大,能窺探一二,已經受益匪淺。如果你們有理想,有抱負,非常歡迎你們加入中醫人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