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應邀請擔任某中學的一次演講比賽的評委。
演講的次序以抽簽的結果而定,參賽選手憑抽到的小紙條,根據紙條上的主題要求即興講演3~5分鐘。那位抽到第一的小選手,當他走上講臺時,忽然大聲喝道:“尊敬的評委老師,我覺得這根本就是一場不公平的比賽!”聞此言,我們幾位評委老師紛紛抬起頭,吃驚地看著他。“作為第一個上場的我,只有區區幾分鐘的準備時間,而那些排在后面的選手,他們的準備時間遠遠比我充裕得多,這哪有公平可言嘛?”說罷,便大步跨下講臺,沖出了比賽大廳。一時間,眾人目瞪口呆。
慶幸的是比賽如常進行,沒人受到他的影響,最后并取得了完滿的落幕。賽后,我在校門旁遇到了那位同學。
“誰曾對你許諾過生活一定要公平的?”我微笑地反問他。
他不解地看著我,我又問:“你讀過汽車雜志嗎?”
“讀過一些。”
“當新車上市時,那些統計數據,像變速系統、馬力、速度……你都知道吧?”
“知道一點。”
“這么說你可曾留意到在這些數字后面的一條免責條款?它所聲明的是只有在‘理想’路況下,那些數字才成立?”
“是的。”
“難道路況會永遠都理想嗎?”我逼問他,“唯有那些不管路況好壞,依舊可提供恒久性和耐損性的車,才最熱銷,也才是車市中最大的贏家!”
我上車駛離后,從后視鏡中遠遠還看見他在微笑著向我揮手,我知道我的那一句——“無論公平與否,堅持斗爭到最后的人,才會是真正的贏家”——早已烙印于他的心底。
迎戰高考的路上,當你為之長久奮斗了的夢想一次又一次被扔進垃圾桶而遭受唾棄,于是,你不再相信——世間自有公道,付出總有回報。
“我堅信,那些我所跑過的每一段路,都絕不會背叛我!”——贏得雅典奧運會女子馬拉松桂冠,身高只有1.48米的野口水木總如是說:“我,可以允許不相信命運,漠視現實,忘卻他人,但我決不允許自己相信自己命運的不公!”因為身高的劣勢,野口在比賽中幾乎是以平均步幅達到身高的98%彈跳的方式在蹦著跑,在長達十多年的體能訓練中,她不僅一次被死神推到了險峻的懸崖邊際……可野口有說過自己作為一名矮個子是不幸的嗎?
因為矮,野口從小便活在夢想的底層,每次付出的艱辛,令她更能真正領會到“夢想”的含義,從而培養出耐勞、堅強的品格以及敢于冒險,無畏無懼的成者秉性。在那些享有軀體嬌美而缺乏艱巨感的人面前,矮個子在“不公平”的困境中自立成才,從而最終懂得,命運——其實最大的公平乃是賦予了自己一股頑強不息的奮斗精神。因為,擁有了這點,便能叫命運的一切“不公平”都為你而低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