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本刊記者深入緬甸,歷時半月,發表了《中緬油氣管道建設:審慎沖刺》和《穿越緬甸》兩篇獨家報道,全文以詳實的細節,首次向外界全面展現中緬管道建設的過程和場面,并通過縝密分析揭示了中緬管道建設面臨的工期壓力。報道發表次日,新浪、網易、騰訊等主流網站紛紛將該報道置于財經版首頁;此外,這組文章也引起了諸多專業媒體的關注,中國證券網、國際石油網等30多家金融、能源類網站全文轉載。
報道發表后,得到中緬管道建設一線工作者(管道局中緬管道項目部)在緬甸境內發來的反饋,認為本專題的報道以客觀扎實的文風向外界展現了中緬管道建設對于中緬兩國的雙重意義,有別于單純地只報道對中國的意義,合理展現了中緬管道建設的積極層面,有利于工程建設推進。
(《中緬油氣管道建設:審慎沖刺》、《穿越緬甸》,記者:李靜,2012年第22期)
被漠視的禁止通告
我家離黃河很近。傍晚和周末,我常常在黃河邊的路上散步休閑。每次散步時都發現,很多游人無視河邊十幾處“此地河水湍急,河底復雜,禁止入水”的通告,隨隨便便踏進河水中嬉戲玩耍。告示牌足有一平方米大,都立在顯眼處。下水的人大部分是中青年,他們想必都明白這些字的含義。再說,禁止下河的通告并不是無中生有的恐嚇,每年在此處總有少則三五人、多至十來人因嬉水而溺亡。今年5月份就有兩名大學生在此處嬉水時,不慎滑入深水區淹死,家人傷心欲絕。
教訓雖慘痛,可總還是不能阻擋一些人嬉水。
王長中(山東)
紀念品
今年4月初,我隨團去日本考察學習,參加了浙江和靜崗兩地建立友好省縣關系30周年紀念活動。紀念大會在當地的音樂廳舉行,活動安排周密,隆重熱烈。紀念活動當晚,日方還舉行了招待晚宴。
這個籌備了兩年的省級國際性交流活動,應邀嘉賓收到的禮物袋里,只有一張刊登有紀念大會專版的當地報紙,一支圓珠筆,一個折疊得很小的塑料購物袋和一包小濕巾。禮物做得很細致,筆、袋子和濕巾的外面,都印上了紀念活動的文字。
我曾聽到一位領導說,他經常應邀出席各類活動,很多地方在報到時一般給兩個大袋,一個是資料袋,里面除了會議相關資料外,還有當地招商引資畫冊、旅游宣傳資料等;另一袋是活動禮品。所謂的“禮品”,許多是體積大分量重的工藝品,還往往寫上會議、節慶的名稱,不精致也沒特色,拿回去后,扔了有點可惜,留著又感覺沒啥價值。
我從日本帶回的三樣紀念品,購物袋給了我媽,小濕巾給了女兒,圓珠筆我自己用。
時興法(浙江)
罰款記
6月21日22點45分左右,我送親戚在懷化火車站乘車,因為親戚拿的行李較多,我便開車送他。當我在地下停車場將車停穩后,一名穿制服的男子對我說:“這里不準停車!”我說:“送個客人上車,馬上就走!”他沒再說什么,我認為他默許了,就轉身送客人去了。
當我送完客人回到停車場,發現車的左前輪已被鎖上,雨刮器上夾有一張紙條,上面寫著:因違章停車……到懷鐵大酒店一樓管理辦公室接受處罰。
我只好到指定的地點,哀求:“我第一次來,不清楚規矩,再說,現在是晚上十點多鐘了,”“晚上就不要接受處罰了?”警察很嚴肅地說。我一個勁講好話,他有些不耐煩了:“看你態度還可以,減半吧,罰100元!”我老老實實掏出錢遞過去。警察把我的有關證件復印在一張A4紙上后,說:“復印費5元!”但他最后給我的收據中,不包括5元錢的復印費,只有100元的罰款金額,收據上清楚地寫著——罰款原因:亂停亂擺;罰沒依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3條第二款。
我的車停在停車場,怎么用道路交通安全法來處罰呢?我有些納悶。當我取車時,才看清最初對我說不準停車的是一名協警。我問他:“你明知道停在這里要罰款,怎么還默許我停車呢?”他一邊給我解鎖一邊說:“是人家巡查發現的,我也沒辦法!”我說:“如果你說停在這要罰款,我就不會停在這。你們這樣搞是戴我的‘籠子’!”協警抖了抖手中的鑰匙:“我只是做這個的,別的我沒辦法!”
我離開時,發現進入火車站地下停車場的通道旁確有“通道內不準泊車”的字樣,這才想起我的車沒有停在通道內啊!可罰款已交,只好忍氣吞聲。
江月衛(湖南)
包粽子的繩子有多長
端午節早晨,我們全家圍著餐桌吃粽子。吃完飯以后,妻子把包粽子的箬葉和箬葉外纏繞的白線隨手扔進了垃圾桶。女兒見狀問:“媽媽,那白線繩都丟掉不用了嗎?”妻子說:“沒辦法再用啊,上面黏黏乎乎的沾滿了糯米粉!”女兒說:“那多浪費啊!”
聽孩子這么一說,我留心了這件事,遂找來尺子測量了一下。結果我發現,正規食品公司生產的粽子白線繩長度平均有80厘米左右,小攤販出售的粽子包裝繩略長些,平均有90厘米。按照全國每個人在端午節吃一個食品公司生產的粽子計算,需要白線繩的數量可達10.4億米!這真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字。孩子說得對,這是一個巨大的浪費!
現在都在提倡低碳環保,反對鋪張浪費,我們是不是可以對這些白線繩回收再利用,或者找到可以食用的替代品來包粽子呢?
李廣林(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