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株潭城市群是以長沙、株洲、湘潭三市為核心,輻射周邊岳陽、常德、益陽、衡陽、婁底五市的區域,總面積9.68萬平方公里,人口4073萬,分別占湖南省的45.8%和60%。2010年,城市群實現GDP12560億元,占湖南全省的79%。其中,作為城市群核心的長株潭三市,沿湘江呈品字形分布,兩兩之間半小時車程,總面積2.8萬平方公里,人口1325萬,分別占湖南全省的13.3%和19.2%,2010年長株潭三市實現GDP6716億元,占全省42%。該區域一直是湖南發展的精華地區,目前正努力打造成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長株潭城市群具備獨特的發展條件以及優勢和潛力。一是自然生態和資源條件良好;二是城際和對外交通日益便捷,高速公路、鐵路、航運等立體交通網絡不斷完善;三是科研實力雄厚,擁有袁隆平、盧光琇等多名國家兩院院士,雜交水稻、人類干細胞、復合材料等技術國際領先;四是產業基礎良好,是國家老工業基地,是六大國家綜合性高技術產業基地之一,工程機械、軌道交通、有色金屬等先進制造業以及廣播影視、出版、動漫等服務業在全國具有較大影響。
作為古代四大書院之一——岳麓書院的所在地,該區域的高等教育水平在全國名列前茅。在數量上看有本科院校14所,涵蓋綜合、財經、師范、醫藥、理工、農林等多個類型;從質量上看,有中南大學、湖南大學、湖南師范大學、國防科學技術大學等四所“985”或“211”院校,而湘潭大學、湖南農業大學、長沙理工大學、湖南工程學院也各具特色。這些大學每年都為國家輸送大量專業人才,是湖南乃至中部地區崛起的“引擎”。
說到大學,岳麓書院現在的繼承者——湖南大學自然不能不提。在經歷了湖南高等學堂、省立湖南大學、國立湖南大學、湖南大學、中南土木建筑學院等時期之后,如今的湖南大學是一所理科基礎堅實、工科實力雄厚、人文學科獨具濃厚文化背景、經濟管理學科富有特色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作為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立項重點建設大學,湖南大學在機械工程和土木工程方面的有著傲人的成績,汽車車身先進設計制造國家重點實驗室、車輛與交通安全先進理論和關鍵技術研究創新引智基地、建筑安全與節能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科研機構的建立,使得湖大有著機械四小龍的美稱。被譽為“千年學府,百年名校”。
長株潭城市群作為中部地區的交通樞紐,京九線、京廣線、湘黔線、武廣線經此而過,319、320、107、106國道也在此交匯,湘江更是把三市串成一體。在如此發達的交通線上,讓中南大學、長沙理工大學兩所交通方面享有很高贊譽的明星院校格外耀眼。繼承前身長沙鐵道學院的中南大學在不僅在高速鐵路建造技術、重載鐵路工程結構、軌道交通安全等方面有很深造詣,還與鐵道部共建高速列車研究中心,是我國軌道交通方面的一塊瑰寶。長沙理工大學作為原國家交通部所屬的長沙交通學院的“今身”,名聲雖然不及中南大學響亮,但也沿襲了“前世”在交通運輸工程、道路與鐵道工程方面的優勢。
而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使得長株潭的大學在資源方面的研究一直處在全國領先水平。湖南科技大學作為原煤炭部在南方的唯一一所本科院校,在采礦、煤炭等方面的優勢明顯;長沙理工大學合并前的另一半——長沙電力學院,在水力發電方面的研究技高一籌;中南大學在礦業工程、有色金屬冶金則擁有國家級重點學科。
除此之外,中南大學作為湖南省高校的老大哥,在醫學和國防建設等方面為國家和地區崛起作出了重要貢獻。而湖南工業大學的包裝工程專業,湖南工程學院的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和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湖南中醫藥大學的中西醫結合臨床醫學專業都有著自己的看家本領。
隨著“兩型”社會的推進,飛機起落架、千億軌道交通設備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相繼開工建設,以及新能源汽車、軌道交通高速機車交流技術等一批關鍵核心技術被突破。長株潭城市群一定會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又一方熱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