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的時候,有一條關于年終獎臨界點的微博被無數人轉載。微博舉例說,年終獎18001元要比18000元多納個稅1154.1元;54001 元比54000元多納個稅4950.2元;108001元比108000元多納個稅4950.25元;而960001元甚至比960000元多納個稅88000.45元等等。
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一般人看到這條信息會覺得不可思議,甚至覺得是稅務局為多收稅設下的陷阱,而懂稅務的人明白,這不過是個人所得稅運用超額累進稅率計算的必然結果,并不是陷阱,相反卻是一種可以利用的合法避稅的途徑。有句名言說的好“人一生有兩件事是無法避免的,納稅與死亡”。現在,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這無法避免的稅吧。
稅務,即稅收相關業務。涉及的業務十分廣泛,既包括政府稅收機關角度的征稅,也包括企業角度的納稅。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稅務領域內的中間業務——稅務代理服務的熱度不斷提高。稅務人才的需求量和薪金水平也水漲船高。稅務屬于經濟學類專業,但是又不是純經濟類學科。無論是從課程安排還是人才培養方面,它更像是管理學與經濟學交叉的學科:比經濟學專業更側重管理,比純管理類更側重理論。在課程學習上,實務類課程與經濟理論課程并重,同時還精通稅法,這便成就了稅務專業人的核心競爭力。簡單地說,稅務這個專業進可攻、退可守——即可以走專業路線搞研究,也可以走實踐路線去公司做財務、稅務工作。
稅務專業的學生,通過諸如西方經濟學、貨幣金融學、財政學、中國稅制等理論課程的學習,可以使你看懂財經類新聞,了解為什么會有次貸危機,為什么央行會時不時調整存款準備金率,為什么要開征房產稅;而學習稅法則讓你明白作為一個沒有收入的學生,你身上負擔了多少隱形稅收;另一方面,通過會計學、財務管理、稅務代理等課程的學習,能讓你進入公司后為企業合理合法避稅,試想一下,如果你能夠讓企業每年節省幾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稅款支出,用人單位會愿在你身上花多少錢呢?
現在稅務專業的本科生畢業后出路主要有三種,公務員、公司就業以及繼續深造。幸運的是,稅務是少有的三條出路不錯的專業。
首先是公務員,現在絕大多數財政稅務部門招錄公務員時都有專業限制,即只有財政、稅務專業可以報考,財政稅務系統可以說是稅務專業的定點就業單位。如果你想畢業后進入財政稅務系統,有一個穩定中高收入的工作,那稅務專業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另外,稅務專業在公司就業市場上也很吃香。就拿我所在的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財政稅務學院來說,2011年本科生就業率在全校排名首位。稅務專業的學生由于專業背景豐富,既可以去銀行做客戶經理,也可以去公司做財務工作,更可以去會計師事務所、稅務師事務所從事稅務代理、合理避稅等工作。
國內開設稅務專業的學校不少,排名靠前的有廈門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東北財經大學等,經管類專業還是比較依靠教學資源的,以上幾個學校的稅務專業,無論是教師資源,學術科研,還是辦學規模和業內聲譽都是響當當的,因此在專業綜合實力中排名靠前。當然,一些院校雖然綜合排名并不靠前,但是稅務專業的實力卻不容小覷,如吉林財經大學、山東財經大學(籌)、內蒙古財經學院、安徽財經大學、西安財經學院等。
稅務作為實踐類專業,往往資歷越老越吃香,如果在碩士或博士階段能多多積累稅務實踐經驗,畢業后的就業前景不可估量。但較之某些理論型專業,理論方向深造的意義就沒有那么大了,而各國稅法稅制有差異,出國深造更是對知識的浪費。
因此,如果你現在就決定本科后繼續深造,在理論道路上走得更遠,要謹慎選擇稅務專業。相反,如果想早些進入社會,通過實踐鍛煉自己的能力,并且擁有稅務人的一些特質,比如謹慎認真地思維方式,對經濟信息的敏感反應等,歡迎你加入稅務人這個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