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梁挺福,著名升學規劃專家、高考志愿專家。北京大學政治發展與政府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員,計橋高考志愿研究院副院長。微博http://t.qq.com/shengxue。
當年,易中天在指導女兒填報高考志愿時,中肯地給了女兒四個準則:一是興趣原則,務必要選自己感興趣的專業;二是優勢原則,盡可能去選最能體現自己優勢的專業;三是創造原則,所選專業畢業以后所從事的工作最好是具有創造性的,而不是簡單勞動的重復;四是利益原則,該專業最好還能幫自己謀生掙錢的。
“因興趣而有動力,因優勢而有能力,因創造而有潛力,因利益創造收益。”這四個簡單明了的原則值得眾多高三考生和家長慢慢體會并好好借鑒。
無獨有偶,享有“股神”美譽的投資家沃倫·巴菲特,在分享自己投資成功經驗時,也總結出四條“金科玉律”:一是理性投資——利用市場的愚蠢,進行有規律地理性投資。不理性的投資者充斥市場,只有不隨波逐流,認識自己的愚蠢,戰勝內心的恐懼和貪婪,才能利用市場的愚蠢。二是精心選擇——堅持將精力應用于尋找并精選長期穩定、具有持續競爭優勢的超級明星企業,耐心分析這些企業的經濟狀況和管理素質,進行集中投資,長期持有。三是控制風險——安全是成功的基石,注重安全首先要控制可能的風險;其次才能獲得相對高的收益,從而保證投資盈利。四是拒絕盲從——投資人財富上的成功與他對投資目標的了解程度成正比,投資過程中拒絕相信任何小道消息,堅持獨立思考。#8195;#8195;
高考填報志愿,是事關人生投資的一次重大決策。如果說衡量巴菲特投資成功與否的標準是贏取資金的多少,那么衡量人生投資成功與否的標準則是贏取人生幸福感的多少。用理性投資的心態,審慎對待高考院校和專業選擇,可以為這筆投資注入更多的理性和預見性,賦予志愿填報更清晰的目標和更充分的智慧投入,從而為自己的未來帶來持久的良性發展,獲取更大更長遠的回報。從這個意義上說,巴菲特的投資“金科玉律”帶給我們在填報志愿中不同尋常的啟示。#8195;#8195;
隨著社會就業難度的增加,上大學已經變成了一項典型的風險投資行為。在這項投資中,考生的投入主要包括考分、求學期間耗費的時間和資金投入。投資回報主要來源于畢業后的就業收益。能否取得這筆收益,取決于是否有相應的單位按照人才選聘的要求錄用你。如果進一步細分,填報志愿的投資與回報還可以分為多級:第一級投資包括高考考分以及考前所進行的學習時間和資金等投入;第二級投資包括大學期間所需的學習時間和資金等投入。第一級回報包括能否被高校錄取,并獲得相應的文憑、知識和技能;第二級回報包括能否順利就業并獲得相應的物質報酬和職務晉升的機會;終極回報則包括整個求學和就業的過程中所獲得的綜合能力以及物質回報能否滿足考生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和滿足個人的心理需要。因此,志愿填報的成功與否,并不能簡單地以能否獲得高校錄取通知書來衡量,應更多考慮第二級回報,尤其是以終極回報能否實現來衡量。
理性的人生投資強調關注人生進階的平臺,填報志愿時的“奪寶大戰”爭奪的就是最利于個人發展的平臺。人,可以通過登上一個又一個的平臺來展示自己的才華,充實人生,服務社會。一般的人隨波逐流,社會把他放到什么樣的平臺上,他就在這個平臺上生存;聰明的人會主動去發現立足的平臺與更高一級平臺的關系,努力登上新平臺,拓寬發展的空間;高明的人會在出發之前設計好平臺間的最佳路徑,他們注重整體效應,善于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善于借用每一個平臺中的資源,穩步登高。高明的人對社會的貢獻更大,社會給予他們的回報也最多。你呢?你想自己成為哪一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