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勁銳人物】馬冬昕,畢業于遼寧省大連育明高中,2008年考入清華大學化學系化學生物學專業。大學期間成績連續三年名列年級第一,曾任清華大學學生會副主席,先后被評為清華大學本科生優秀共產黨員,清華大學優秀學生干部標兵,首都大學、中專院校“先鋒杯”優秀基層團干部,北京市三好學生。2011年獲得清華大學特等獎學金,保送至清華大學化學系物理化學所攻讀博士學位。
記憶中,總有一個小姑娘在迎風奔跑,從小學矮矮的灌木叢旁跑過,從那排亮著燈的教學樓前跑過,沿著成長的足跡和秋日的陽光,跑到中學;又從整齊的教室門前跑過,從漂亮的操場跑過,帶著憂傷的心情和遙遠的夢想,磕磕絆絆,終于跑到了清華。
置身清華園,偶爾還會夢到高中的點點滴滴。
中考結束后,我在墻上貼了一張紙,上面簡單地寫著一句話:“第一志愿:清華大學。”沒有第二志愿,也沒有第三志愿。以前每次去書店買書,都會看見樓梯上印著“從小立志上清華”的字樣,從那時起,我便把考上清華大學當成堅定的夢想。
我所在的育明高中,有很好的競賽傳統,我們耳熟能詳的都是競賽金牌得主的名字,往屆有不少優秀的學生因競賽獲獎而被保送到清華、北大等一流學府。我很羨慕,下決心向他們學習。
我選擇了化學競賽。我曾在初三的化學競賽中拿到全大連市第一,這成績讓我相信,我在化學領域是有天賦的。
但高中的化學競賽之路,也不是一帆風順。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競賽輔導的主要內容就是提前學習高中和大學的基礎知識。我屬于慢熱型,一開始很不順利。競賽培訓課,老師講得不亦樂乎,同學們聽得津津有味,一問一答熱火朝天;而我總是眉頭緊皺,心事重重地盯著黑板上天書一般的符號,搞不懂“面心立方結構”“111面”這樣簡單的概念。
有幾次,上完課老師出幾道小題“練兵”,其他同學往往能迅速給出答案,但我不行。本來就做得慢,還因為其他人的迅速而感到自卑、緊張,慢上加慢,還總做錯。老師耐心地講解答案,我卻仍是千頭萬緒,把頭埋進筆記本里,無聲地流淚。淚水滾燙而苦澀,洇濕了我的字跡,燙傷了我的心。
我在心里反復問自己:要放棄嗎?要服輸嗎?還要堅持嗎?但是我很快給出了答案:我不放棄,我不服輸,我一定要堅持到底!在哪里摔倒了,我就要在哪里爬起來,而且是精神百倍地爬起來。
我決心迎頭趕上。
課堂上的我,再也沒有時間去自卑,再也沒有時間去流淚,因為我已然成為課堂上“最忙碌的人”:豎起耳朵聽課,時不時和老師眼神交流,還要眼疾手快地做好筆記。我的筆記包括三個部分:一是老師講課時的板書,我幾乎一字不漏地謄在本子上;二是老師講課時說的閑話、玩笑等,只要和知識有關,我都認真地記下來;三是我的思考和體會,任何創意,哪怕只是靈機一動的想法,或者有什么疑問,我都會詳細地記下,下課后和老師交流討論。事實證明,這樣記筆記讓我的聽課效率提高了很多。后來清華大學組織保送生冬令營,面試的時候,我把這本厚厚的筆記帶到了現場,得到了老師的好評。這是后話。
下課后,我就一頭鉆進學校的圖書室,尋找各種化學競賽練習冊,抱著一大摞書滿載而歸。晚上一回家,我就翻開練習冊做習題。這個過程是美好的,當我絞盡腦汁把一道難題做出來,心中的興奮與成就感是那樣的強烈,強烈到我沉醉于此,喜不自勝。
漸漸地,我對競賽培訓課上傳授的知識不滿足了,又把目光投向了更廣闊的領域。我買來大學的教材,從《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到《結構化學》《物理化學》,甚至更艱深的《催化動力學》《不對稱合成》,一本一本地攻讀,逐行逐字地掃描進大腦,就連工具書《化工辭典》也不放過。雖然日常的課程壓力已經不小,再加上競賽的學習,從早晨6點戰斗到晚上11點,日日夜夜如此。但我對自己說,既然已經下了決心,就要記住你的承諾,不能喊累叫苦,必須用汗水書寫算式,用執著描繪夢想。
為了更扎實地記住化學知識,我準備了很多硬紙卡片,正方形、手掌大小,上面記著密密麻麻的知識點,有機化學、無機化學等。復習累了,我就拿出來看,翻來覆去地背誦;和“戰友”面對面,從卡片堆里隨機抽一張,考考對方記牢了沒有;或者根據復習需要,對卡片進行不同順序的排列,集中復習某一類知識點。我還準備了一本剪貼簿,把遇到的難題、易錯題復印或抄寫一遍,用小刀裁下來,整整齊齊地貼在上面,形成自己的“葵花寶典”。幾十本練習冊整理完,剪貼簿變厚了,頭腦也越發清晰和充實。
離競賽還有三個月的時候,學校讓我們這群化學競賽的選手搬進新教室,一心只讀化學書。教室是用化學實驗室改建的,整潔干凈,彌漫著淡淡的藥品氣味。這氣味讓我興奮,我在草稿紙上重重地寫下“我們要打硬仗啦!”,激勵自己全身心地投入“戰斗”。我把手上所有的教材、練習冊都搬到實驗室,在桌子上摞成高高的“書山”,每天早上進實驗室,晚上出來,過著神仙一般的生活。之所以用“神仙”來形容,是因為那段時光實在是美好到了極致。也許有人會問,高三像煉獄般又苦又累,為什么說是“美好”呢?因為那段日子純粹、充實,目標單一明確因而純粹,全身心地投入因而充實。
我就是這樣苦苦奮斗著,從早到晚,幾乎是“寸步不離”地守在實驗室,復習著、思考著,頗有些廢寢忘食,有時候似乎才一抬眼,發現半天的時光已經從書本中溜走。偶爾,我累得實在熬不住了,就趴在桌上打個盹,醒來往額頭上抹點風油精,繼續學習。心中有愛,萬苦不苦。我很享受這樣的生活,并為之自豪。記得有一天傍晚,低年級的同學放學了,只有我們還坐在實驗室里復習。我站起來,走到窗邊,看到窗外濃濃的綠陰,看到低年級同學遠去的身影,心里突然涌起一份感動,一種幸福。我為實驗室里苦守的青春而感動,為向著夢想拼命前進的歲月而幸福。我在窗邊站了片刻,再回頭看實驗室里,我的戰友們都在伏案苦讀,能夠一起奮斗過、拼搏過,一起哭過、笑過,是多么美好的事情。
進考場的那一刻,我非常淡然,為夢想這樣努力過、辛苦過,憑什么不收獲?哪怕真的沒有考好,我也不后悔、不遺憾。當然,天道酬勤,我如愿拿到了一等獎,如愿被保送進入清華園,而且是我夢寐以求的化學系、化學生物學專業。
化學系的系館,別稱“何添樓”,里面也彌漫著淡淡的藥品氣味。有時候我想,這到底是哪種藥品的氣味呢?縱然到了現在,化學實驗室常見的藥品我都耳熟能詳,答案仍然無從知曉。
我猜想,這種藥品的名字,叫“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