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復習期間,同學們復習任務繁重,大腦處在高度緊張狀態(tài),身體能量消耗多,食欲下降,再加上生活規(guī)律被打亂,身體抗病能力降低,很容易生病。因此,安排好飲食營養(yǎng),對保證考生的身體健康和使大腦處于良好狀態(tài)極為重要。但是,許多家長、考生極易掉入考前飲食誤區(qū),下面是筆者為大家列出的四大常見誤區(qū),望考生及家長要引以為戒。
陷井一:拒絕早餐
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高三(2)班的小李,是個標準的不吃早餐的高考一族。為了早上能多睡一會兒,就把吃早餐的時間節(jié)省下來了。最近一段時間,小李的胃時不時就不舒服,去醫(yī)院一查,竟然得的是胃潰瘍!醫(yī)生告訴他,80%的可能是不吃早餐所致。
拒絕早餐的后果,不僅嚴重傷胃,更使你無法養(yǎng)足神氣,精力充沛地進行學習。
根據武漢大學心理學社研究人員的調查,在對某中學700名高考考生的長期跟蹤調查后發(fā)現,拒絕吃早餐者竟然占了41%。不吃早餐,引發(fā)了這些考生身體上的各種慢性疾病。由于長期造成胃結腸反射作用失調,發(fā)生便秘者也不在少數,更是導致大腦遲鈍,思維不敏捷,嚴重影響了他們的高考復習。
【妙方】
高考沖刺期間,作為早餐的食物應盡量做到可口、開胃,有足夠的數量和較好的質量,體積小,熱能高,而且制備時最好做到省時和省力。
通常,我們都知道,不同類型的食物在人的胃中停留時間的長短是不一樣的,由此所引起的血糖反應也各不相同。正常情況下,如果干稀食物混合著一起吃,可以在胃中停留4~5個小時。至于流質食物,由于其體積較大,剛吃完雖然會感覺很充滿、很飽,但在胃中停留時間很短,而且,其中的營養(yǎng)成分也來不及充分被消化,吃完后,供給的血糖會很快便低落下來。血糖濃度處于偏低狀態(tài),容易使人出現面色蒼白、四肢無力、精神不振的現象,使人感到倦怠、疲勞、腦力無法集中、精神不振和反應遲鈍。因此,在早餐食物的選擇上,考生們平日一定要注意干稀搭配,葷素兼?zhèn)洹?/p>
陷井二:晚餐過于豐盛
在武漢二中就讀高三的小趙,每天學習繁忙,有時候中午飯也來不及吃。晚上放學回家后,媽媽總要做不少好吃的。吃完晚飯不久,小趙就得返回學校上晚自習。過了一段時間,小趙明顯感覺自己學習節(jié)奏變慢,還老胃脹,不舒服,去醫(yī)院一檢查,結果發(fā)現患上了胃腸疾病。
持續(xù)時間較長的豐盛晚餐,會破壞人體正常的生物鐘,容易使人患上失眠。
由于考前學習緊張,體能消耗較大,不少家長擔心自己孩子營養(yǎng)不良,于是變著花樣地滿足孩子的要求,甚至不惜整天大魚大肉,天天下館子。要知道,傍晚時分,人血液中胰島素的含量為一天中的最高峰,胰島素可使血糖轉化成脂肪,之后,被凝在血管壁上和腹壁上。晚餐吃得太豐盛,久而久之,不僅容易造成虛胖,而且容易造成腸胃疲勞,從而影響到考生晚自修的學習。
【妙方】
第一,晚餐要早吃。晚餐早吃,食物易于消化,對睡眠質量的影響會大大降低;第二,晚餐要素吃。晚餐一定要偏素,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為主,尤其應多攝入一些新鮮蔬菜,盡量減少過多的蛋白質、脂肪類食物的攝入。第三,晚餐要少吃。一般要求晚餐所供給的熱量以不超過全日膳食總熱量的30%。與早餐、中餐相比,晚餐宜少吃,這是因為在進餐后4~5小時內是人體排鈣的高峰期,如果晚餐吃得太晚,當進入排鈣高峰期時,人已酣然入睡,留在輸尿管、膀胱、尿道等尿路中的尿液不能及時被排出體外,會容易導致尿中鈣不斷增加,久而久之,從而埋下尿道系統(tǒng)病的禍根。所以,晚上6點半左右進食晚餐對考生來說最為合適。晚餐吃素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為主,而蛋白質、脂肪類吃得越少越好。
陷井三:進食速度過快
隨著高考復習節(jié)奏的加快,不少考生吃飯的速度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簡直可用“狼吞虎咽”來形容。高三(3)班的吳曉容就屬于這個類型。尤其是最近幾天,作業(yè)比較多,比較忙,所以吃起飯來更快!就這樣過了一周,最近吃一點點東西感覺胃就漲得難受……
平時進食速度過快,極易加重腸胃負擔,導致短時間內迅速肥胖。
為了盡可能多地搶占時間,很多在校高考一族的午餐、晚餐,都是在“秋風掃落葉”——非常匆忙的狀態(tài)下吃完的。進食速度太快,很多飯菜顆粒尚未得到充分嚼爛,就被囫圇吞咽下去了,結果會讓人的胃花上很大一份氣力去將食物“搗碎”。而且,吃飯過快,還會造成消化液和消化酶未充分分泌而使食物消化不完全,這樣就會造成消化不良和胃腸道各種疾病。另外,有些特別的食物,如油炸花生、炒蠶豆等,只有靠牙齒才能嚼碎,胃根本無法搗爛,從而大大增加了對腸胃的負擔。因此,高考復習期間落下胃痛毛病的人皆不在少數。
【妙方】
在吃飯時,盡可能讓自己的舌頭和牙齒攪動得慢一些。如果時間對你來說真的很緊張,那就不妨犧牲一點自己跟同學嘮嗑或者打瞌睡的工夫唄。
陷井四:飲水不足
馮可是武漢重點高中的一名高考生,最近由于考試頻繁,她整天都忙得不可開交,常常是一杯水早上倒好,直到傍晚放學都沒顧得上喝幾口,這段時間更是幾乎從來沒有一天喝完過一杯水。夏天天氣炎熱,常常感到身體乏力,有時還會感到頭痛,但是到醫(yī)院檢查,結果又沒什么,這是為什么?
飲水不足,極易引起人體新陳代謝的紊亂,從而使體質下降,免疫能力減弱。
人體上部重量的70%都是儲存在椎間盤孔中的水分所支撐的,因此,身體長期慢性缺水就會導致頭痛、背痛、腰痛以及全身性的輕微疼痛和不適。研究發(fā)現,充分補充體內水分后,很多人的慢性疲勞綜合征及背痛、腰痛等疼痛癥狀會相對減輕。
通過我們的調查發(fā)現,有高達45%以上的高考考生竟長期處在不同程度的脫水狀態(tài)中,原因是他們往往在自己感到口渴時才去飲水。眾多高考考生平時在學習中,由于精神高度集中,很容易便忘記了喝水,造成體內水分補給不足。體內水分減少,飲水不足引起人體新陳代謝的紊亂,從而使體質下降,免疫能力減弱。
【妙方】
總之,要盡量做到多喝水,勤上洗手間。但要注意,對于部分大腸代謝功能差的考生,最好在感到口渴的時候再去喝水,以免進一步造成體內水代謝紊亂。喝水,建議最好喝涼開水或淡茶水。涼開水中特有的生物活性物質可以增加血紅蛋白,改善人體免疫功能,常喝涼開水會讓人不易感到疲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