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高校的招生錄取工作現已接近尾聲,五花八門的招生現象也隨之浮出水面。筆者為各位看官盤點了2012年招生錄取過程中出現的熱門現象,知己知彼,才能在明年的高考中大獲全勝哦!
性別歧視,你“中招”了嗎?
高考,目前是國內最公平的全民大考之一。由此推論,大學招生制度也應該是公平的,而近日,部分高校偏偏因為招生中的性別歧視問題,被推上了風口浪尖。中國人民大學的小語種專業在北京文科的女生分數線為614分,男生分數線為601分,高出男生13分;國際關系學院在廣東文科女生投檔線624分,男生投檔線601分,高出23分,理科女生投檔線628分,男生投檔線609分,高出19分。
按性別劃定錄取線,實在讓廣大女同胞無法理解,據有關高校回應,此舉實際上是為了調和男女在校生人數比例的平衡。可是,大學承擔著培養社會棟梁、培育先進文化人的責任,這種限招女生的行為,是不是與性別平等、公平公正的先進文化理念背道而馳了?
五名女性律師甚至聯合發出聲明,宣布愿意為在高考錄取中因性別原因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女性考生提供義務法律援助,協助考生進行反性別歧視訴訟。此舉雖然有點夸張,但也算給大學的招生計劃敲了敲警鐘。
曲線救國,真成!
在大多數家長和考生的傳統觀念里,考上本科才算是考上了大學。但廣東考生卻對此事看得很開,“與其要一張兌水的文憑,還不如扎扎實實地學一門技術”。
眾所周知,廣東的本科錄取率較其他省份偏低,每年60萬人中近七成考生都被高職院校錄取。廣東考生并不以上不了本科為羞,今年,不少已被二本B類高價大學錄取的考生,甚至放棄了本科的金漆文憑,寧愿在大專“訂單班”里學一技之長。
所謂“訂單班”說來也頗具地方特色,最初是廣東本地的企業向職校下訂培養定向對口人才,畢業后直接到該企業就業,近年來因為許多國企和跨國名企的加入而從“草根”一躍成為“精英”。畢業后直接晉身知名企業,不愧為一條曲線救國的光明坦途,也難怪眾多二本壓線生會義無反顧地選擇它了。
名校掐尖,各據一方
在連年擴招的大環境下,雖然高考很難再被稱為“獨木橋”,但這一比喻放在金字塔尖中國一流大學的競爭上,仍然是貼切的。高考分數排名靠前的學生流向了哪些大學?這些大學的生源又有哪些特征?
今年,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教授別敦榮及其博士生葉本剛作了一項研究,即《2005~2010年“985工程”大學本科生源質量統計分析》,對三十多所“985”大學近六年來的招生質量進行了統計排名。以2011年高校在河南錄取的理科平均分數為例,清華大學高達683分,而同為“985”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僅603分;在統籌過后的生源質量上,清華大學又以高于西北農林科技大學85.62分的明顯優勢領先。
針對這種現象,專家認為,造成“985”大學優質生源地域差異的原因,表面上看,是由于“985”大學招生錄取人數的差異,即源于我國高等教育分省招生計劃制度。但從根本上說,是由各省市經濟、文化、人口、教育等發展不均衡的特殊國情所造成。經濟發達的城市和地區對“985”大學支持力度更大,其城市文化也更富吸引力,能夠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考生更愿意報考分布在這些地方的“985工程”大學。
看來,還是要學會鉆大眾心理的空子,才能輕松上名校啊!
考生是上帝,高校狂“喊餓”
今年各大高校的征集志愿比往年更加火熱,以往不在一本批次實行征集志愿的省份,今年也破例施行。筆者近日看到一則來自山東省的報道:我省本科一批首次實行征集志愿,在文史類向社會征集志愿的60多所學校中,超過一半學校的英語專業“喊餓”;另外,漢語言文學專業類別、法學等也成為缺額較多的專業之一。
本科一批一志愿錄取情況代表了一本線上高分考生“熱衷”報考的大學和專業,而首次向社會公布的一本高校征集志愿專業及其缺額,從某種程度上則意味著考生在報考選擇上的“不熱衷”。
有專家指出,對待專業理念上的偏頗,在高校和考生中都存在。考生和家長一味追逐熱門專業,缺少對人生職業規劃的宏觀把握和對專業未來發展前景的認識,造成了一些專業高溫不降;同時,部分高校為迎合考生報考,盲目新增熱門專業,造成了專業扎堆現象,卻忽視了適合高校自身發展的特色專業建設。
還是那句老話,所謂的好大學、好專業,全部要基于個人興趣與個人職業規劃之上。與其盲目追逐熱門專業,不如靜下心來細細規劃人生。
港校既出,駟馬難追
從2004年被批準在內地招生開始,香港高校便以迅猛的態勢發展起來。據統計,從2004年至2011年,北京高考文理科第一名共有19人。其中,文科狀元10人,理科狀元9人,其中有11人進入港校就讀。9年來,香港高校與北大、清華爭奪高考狀元的激烈程度已進入白熱化。
今年,香港共12所大學在內地招生。除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城市大學參加北京統招提前批次外,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10所港校均采取自主招生的方式。年輕的香港科技大學憑借自己的實力攬走內地各省市151名考生,占6220份申請中的2.4%。“港科大錄取的考生均屬全國頂尖,高考成績介乎各省考生的首0.01%至2%(即各省中成績排名前6000名的考生)。”該校協理副校長兼學務長譚嘉因教授如是說。而國際知名的香港大學,雖然無緣錄取北京的文理高考狀元,卻攬走各省市頭名達21人之多。
截至7月10日,港校2012年內地招生落下帷幕,看著被港校錄取的學子們在微博上曬出喜悅心情,讀者們,你心動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