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俏
作者現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金融學和經濟學教授, 博士生導師。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博士,曾先后任職麥肯錫及香港大學經濟金融學院,并獲香港大學終身教職
2011年11月30日是日歷上一個普通的日子。對中國的資本市場而言,這一天的開局似乎平淡,指數在低位徘徊,成交量也未見稀奇。在歐債危機陰云密布,美國實體經濟缺乏振奮人心的數據,中國經濟一系列結構性問題凸顯的大背景下,這樣的股市表現實屬正常。2011年11月30日似乎也是中國資本市場一個普通的日子。
大約十點多鐘開始,股票市場出現異常波動。市場開始流傳一則消息:國際板已經上會(證監會)討論,推出可待。不難想象,在中國這樣一個行情波動與資金情況密切相關的資本市場上,投資者會做出什么樣的反應。股指一路下滑,最高時候跌幅超過3.5%,慘淡收場。在沒有任何好消息的時候,一個看起來像是壞消息的消息對資本市場帶來巨大的沖擊,似乎不足為奇。
但是,事情經不起后續發展的推敲。2011年11月30日收市之后,正式的新聞出臺:中國人民銀行決定下調存款準備金0.5個百分點。對這一政策自然有不同的解讀。其出臺原因和可能引起的后果,我在這里沒有興趣過多討論。但是下調存款準備金率會增加經濟生活中的資金量,當無疑慮。目前近80萬億元的存款中,將有0.5%的部分被解凍,銀行可增發貸款,合4000億元。這4000億元的資金給股市打了一劑強心劑;如果此次下調意味著中國的貨幣政策轉向,信貸政策更趨寬松的話,那么對資金流入高度依賴的中國股市將是極大的利好消息。果不其然,上證綜合指數在12月1日大漲2.3%。
從11月30日3.5%的跌幅到12月1日2.3%的漲幅,這一出一進就是近6%的一個套利機會;從一個子虛烏有,在市場上已經流傳甚久的“傳言”突然重新回爐,到收市后證據確鑿的“利多”消息出臺,這一切只是巧合嗎?難道沒有人或機構在“制造”并“捕捉”這24小時內近6%的套利機會嗎?不知道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
證監會新掌門上位,媒體一片盛譽?!靶抡?,直面資本市場深層問題”這樣的字眼頻現于主流媒體。新掌門也不含糊,直言“對內幕交易將采取零容忍態度”。我這里不想對所謂“股市新政”做出任何評價,我只是想作為一個有常識的普通投資者懇請監管機構對11月30日發生的事情關注一下。
也許這一切真的只是巧合,那么也請監管機構發一個聲明,做一個姿態,至少表明你們還關心投資者利益;也許,這不是巧合,11月30日和12月1日的交易量并不正常,有什么樣的機構或個人賬戶在大出大進?從什么時點開始?這些東西并不難查,沒有確鑿證據不能定罪。但至少可以要求“辯方舉證” ,要求他們提供合理解釋,這至少也能起到威懾作用吧?事實上,一旦查到這些機構或是個人身份,答案可能就已經呼之欲出了……
中國資本市場近乎荒謬的表現的背后有許多結構性的原因,但是長期漠視投資者利益,讓資本市場的大多數始終處于沉默狀態首當其沖。發展資本市場的目的不單單是融資,把資金從投資者手里圈到上市公司手里。發展資本市場的目的還包括通過資本市場的監督和價格發現來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在一個人口逐漸老齡化而投資工具相對又很匱乏的國家,資本市場也提供了一個渠道讓人們能夠更好地抵御通脹,在時間維度上更好地調配自己的資源。而要實現這些目標,最關鍵的還是提高資本市場的參與度,讓一般的投資者對資本市場有起碼的信心。
試想,如果你作為一個普通投資者,看到各國央行聯手干預,同步下調利率或存款準備金率的新聞時,聯想到白天發生的一切,你會作何感想?你是否會覺得有人在做局,而你又配合做局的人演了一回大戲?如果你漫游中國股市時間比較長,可能已經被這樣或是那樣的方式忽悠了很多回,已變得寵辱不驚,能一笑置之。但這樣的不公不義,只能讓投資者變得越來越世故,對一個本應公正公平的游戲漸漸失去信心。而在投資者完全灰心失望,離去之際,我們的政策制定者們又開始醞釀策劃一系列新的“利好”消息,刺激吸引投資者再次恢復熱情,從而進入新的循環周期。這樣的“熱情呼喚、積極響應、熱烈入市、慘淡收場”的游戲能持續多久?
2011年11月30日,很不幸,只是中國資本市場上一個很平常的日子。發生的一切,還沒有結束就已經被遺忘;另外一部分人,已經開始迫不及待地期望類似事情的再度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