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的學校,從性別上分為三類:男校、女校、混合學校。
男校當然一般是只招男生,女校只招女生,混合學校既有男生也有女生。但在英國的學校里,也有部分男校或女校招少數異性學生。與國內學校學生性別比例相比,有很大不同。
我們最初給女兒選學校時,考慮的是女子學校(不論是公立還是私立,都有女校),想法也特別簡單:女校里沒有男孩子,孩子上學思想單純,就不會過早談戀愛,不至于分心。
在我們看來兩全其美的想法,卻被另一個朋友堅決否掉了。
這位朋友的女兒就是上的私立學校女校。在英國,私立學校是以教育質量好而聞名,而選擇女校,應該對女孩子更有利。
朋友的反對理由是:中學是女孩子正在成長發育的時間段,男女之間的正常接觸,有助于消除神秘感。如果有意識地將男女分開,可能會起到相反的作用。如果正在青春發育期的男女孩子看不到異性,會加強他們的好奇心。這樣的話,要么會讓孩子跑到外校去找異性,要么就是在進入大學時“報復性反彈”地談戀愛。
朋友的女兒就是這樣。上了私立女校,結果天天偷著跑出去,跟別的學校的男孩子約會。夸張的時候經常逃課。
朋友的建議是極好的一課。他也是中國人,來英國也想為孩子打一個好的教育基礎,沒想到結果會成這樣。我們也意識到,用以前在中國那種阻攔的教育方式,并不科學。
我們暫時打消了上女校的念頭,決定送女兒進正常的混合學校。
在英國的公立學校里,還有一部分是教會學校。教會學校要求孩子父母必須是教徒或經常進教堂。盡管不是基督教或天主教徒,但我們全家也有近兩年每周去教堂的歷史。在英美這樣的國家,人口一半以上是信宗教的。因為我在國內的工作是記者,我更愿意接觸、探究教會文化。所以,理論上來講,經常去教會,也可以成為我們申請教會學校的一個條件。
教會學校一般是好學校,管理也嚴格,大多數人都愿意把孩子送到這樣的學校里去。
去年我們剛到英國申請小學時,首選是家附近的教會小學。結果人家滿員,根本沒有位置。填了申請表格,等到孩子畢業,也沒等到有空位置。
而這次申請初中,有一所教會的女子學校,因距家太遠,在申請條件里沒有優勢。好在6月份時,附近有一所教會學校新增加了初中教學部分,可以新招一部分周邊的學生進來。得知這個消息時我們挺興奮。
但女兒反對。她說了幾個理由,我已經記不清具體內容,但很欣賞她能試圖來說服我。其實我知道,她是怕教會學校管理嚴,自己吃不消。后來也有朋友勸:一個新辦的中學,未必會有多成熟。
也罷,就暫時放棄上教會學校的念頭吧。
無論中國、英國,全天下都不會有省心的父母。英國的教育也不全是天堂。女兒在上初中的路上,我目光里的牽掛和擔憂,不比在國內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