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中的假惡丑不是不能寫,但寫是為了批判,而不是津津有味地展示、把玩,甚至讓人去學習
一個月前落幕的上海電視節,金獎、最佳女演員、最佳編劇獎頒給了《懸崖》,銀獎和最佳男演員則頒給了《永不磨滅的番號》。最佳導演給了《甄嬛傳》導演鄭曉龍,網絡票選最受歡迎的男女演員,則由另一部宮廷劇《步步驚心》中的男女主角包攬。
獎項的分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國產電視劇創作的現狀:同質化傾向。縱觀國內電視劇市場,家庭劇、諜戰劇、宮斗戲數量較多,其中雖有佳作,亦不乏眾多跟風、模仿、抄襲者。
對此,《瞭望東方周刊》采訪了電視劇研究專家、原中國傳媒大學廣播電視文學系主任曾慶瑞教授。
家庭倫理劇反倫理
“現在電視劇已經同質化成什么樣子了!”曾慶瑞拿出一張報紙,指著上面一篇編劇彭三源的文章給本刊記者看。
近期,家庭倫理劇、都市情感劇等現實題材,幾乎成為各大衛視的“主菜”。曾創作《半路夫妻》、《親兄熱弟》、《你是我兄弟》、《人到四十》等中年情感劇的彭三源,近日在媒體發文說:“現在隨便調哪個臺都在放都市劇、家庭劇,翻來覆去老是那幾張老臉;看了幾個劇,都有父母反對成婚、兒女偷戶口本結婚的情節,要么是墮胎離婚分分合合,生活難道找不出新故事嗎?”
曾慶瑞告訴本刊記者,去年彭三源在她的新作《人到四十》的研討會上,見了曾慶瑞就說“感到很不安”?!盀槭裁床话?你的劇本屈服于市場的壓力。”曾慶瑞直截了當,彭三源點頭稱是。
《瞭望東方周刊》:現在國產的家庭倫理劇主要有什么問題?
曾慶瑞:現在有些家庭倫理劇出現反倫理之潮。要么為了財產,要么為了情感,家庭惡斗。比如《老牛家的戰爭》,一家人,為了爭財產,不擇手段,斗得死去活來。人性中的假惡丑不是不能寫,但寫是為了批判,而不是津津有味地展示、把玩,甚至讓人去學習。
《瞭望東方周刊》:家庭倫理劇即使劇情婆婆媽媽,但應充滿人性的堅忍、親情的寬厚與包容,歸根到底還是真善美。
曾慶瑞:家庭劇不是不能拍。家庭是組成社會的基本元素,—個家庭需要和諧安定,需要健康,能平衡社會壓力。但我們現在好多家庭劇都寫兩三代人各自的煩惱,用魯迅的話講都是“一已的悲歡”,并把這些悲歡當作整個世界,沒有把自己和家庭、社會和時代的變化聯系在一起?!敖浀浞摹迸c同質化
《瞭望東方周刊》:現在如果一部電影火了,馬上就會翻拍成電視劇。還有大量的老戲重拍。
曾慶瑞:制片方自已說是“經典翻拍”,那是廣告用語。眼下—個是江蘇臺斥資8000萬元翻拍海巖的“生死之戀三部曲”;一個是湖南臺翻拍瓊瑤的三部《還珠格格》,花多少錢沒說。好像原來是“經典”,所以要翻拍。我要強調的是,它們本來就不是經典。
當海巖劇被競相翻拍的時候,金庸、瓊瑤等一些作品也被重復利用,像《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等電視劇都有不下4個版本;一批早年頗具觀眾基礎和影響力的“紅色經典”劇,像《霓虹燈下的哨兵》、《夜幕下的哈爾濱》、《英雄虎膽》、《敵營十八年》等,也都跟著紛紛重拍;這股翻拍潮到2008年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那就是四大古典名著改編的翻拍電視劇幾乎同期啟動。
不是不能翻拍,每代人都可以演繹自己的故事,但是如果僅僅為了市場、收視率、資本增值,翻拍就會走上迷途。
《瞭望東方周刊》:現在的國產電視劇創作同質化現象嚴重,你怎么看?
曾慶瑞:宮斗戲或后宮戲雖然收視率很高,其實是非常另類的電視劇,并不是中國電視劇的主流。大家都知道,它們就是商業追求,除了少數幾個還可以,其他的質量都不高。
電視劇同質化主要表現在諜戰劇和家庭劇,表現為模仿、跟風、抄襲。同質化的提出,也是從諜戰劇開始的。從2000年的《誓言無聲》開始,國產諜戰劇至今走了12年,經過了從出現到興旺發達,再到井噴這樣一個發展周期,已經基本沒什么生命力了。正反兩個陣營的人物類型化,矛盾清節的發展,乃至情愛元素的添加,走的都是同一條路。
《瞭望東方周刊》:你覺得諜戰劇的比例是不是太多了?
曾慶瑞:這涉及另外—個問題:電視劇創作繞開現實走。
現實主義題材首先應該反映當下的關懷。在廣電總局對現實主義題材項目的備案、公示里面,現實主義題材涵蓋了從清末到現在整個歷史時期。按照總局要求,現實主義題材創作應該占有一定比例,但這個比例被民國等解放前的題材占了很多,對當下這樣一個大時代的大事件卻反映不夠。比如改革開放后的工業和農業、城市和農村的變化?!罢故镜糜行┗巍?/p>
《瞭望東方周刊》:翻拍、跟風、模仿,結果會是什么?
曾慶瑞:電視劇可以展示和索引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形象和生存狀態。我國每年電視劇新作品在15000集左右,如果在這個總量中,都是家庭劇、諜戰劇,我們展示了什么?外國人一看,就是這些東西啊,這個國家和民族的人都在干嗎呀?
為什么近些年我們電影奔著奧斯卡、金獅、金熊等國際大獎去,都鎩羽而歸?你拿去的東西要么是武俠,要么是惡斗。中國人到底干了什么?人家看不出來。
影視作品應該展示時代的風貌,展示中國人的生活和文化的面貌,但從現在的作品看,展示得有些畸形。
《瞭望東方周刊》:你對此有些什么好建議?
曾慶瑞:電視劇的創作應該好好思考一下,比如地質災害、首鋼搬遷、福建海西經濟開發等題材,怎樣把它寫出來?怎樣寫得出彩,叫好又叫座?工業改革怎么寫?
現在,我—再呼吁表現農村的留守老人,中國現在有4000萬留守老人,4700萬留守婦女,5800萬留守兒童。為什么不可以拍成電視劇?
很多人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繞開現實走,才出現目前這種狀況:要么亂編歷史,要么寫兒女情長。在呼吁回歸原創、回歸心靈的時候,我也呼吁為創作提供更好的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