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有一位日本朋友曾嚴肅對我說,如果真有2012世界末日的話,日本沉沒必定是首當其中的。
1973年,日本作家小松左京出版了科幻小說《日本沉沒》,隨后東寶公司將之拍攝成電影,轟動了整個日本,并成為災難片的先驅之作。也許就是從此以后,日本人內心之中就埋下了這樣一顆宿命的種子。
去年東日本“3·11”大地震之后,又發生了海嘯、核泄漏事故,之后有感無感的大小地震多達一二百次,讓很多日本人重提“日本沉沒”的預言。
今年1月27日,日本多家媒體又報道說,東京將在4年內遭遇大地震。31日下午,電視13臺則播出新聞言之鑿鑿地說:日本地震研究權威機構的結論表明,日本東部沿海(包括千葉半島和東京灣地區,東京也在其中)將在近期發生8.0級地震。
權威機構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在“3·11”之后,于宮城、福島縣海域設置了20臺海底地震儀,觀測太平洋板塊內部的余震,判定說,由于板塊整體的應力轉變是直下式的,從上部到下部的斷層有可能一下子活動起來,從而將在近期引發里氏8級的新地震,發生的概率為70%。
與此同時,距離東京不遠處、逾300年未爆發過的“睡火山”富士山,也于2012年1月28日發生了兩次超過里氏5級的地震,29日再度發生里氏4級地震。
這在我聽來幾乎是一個大難臨頭的超級恐怖消息,而“被地震”的東京卻仍然秩序井然,按部就班,沒有絲毫慌亂的跡象。這讓我不禁感嘆,這是怎樣沉穩的一個民族啊!懷揣著一個近40年的“日本沉沒”的預言,對1923年關東大地震和1995年阪神大地震仍然記憶猶新,“3·11”東日本大地震創傷又遠未平復——在所有這些背景之下,仍然可以對權威機構發布的、可能在近期到來的山崩地裂不驚不慌,鎮靜如常。
試想,如果我們公布某大城市“近期內將發生8.0級地震”的話,將會是怎樣混亂和驚慌的局面?
或許,淡定是因為已經做好了可以做的一切準備。
眾所周知,日本人對于災害不是麻木不仁,而是極有防范意識的。從幼兒園到各大機構、公司,每年都舉行地震演習,普通人家多半常年儲備有瓶裝水、方便面、糧食等食品,以備急用。
從更大的方面來看,日本國土狹小、人口眾多、地震頻發,于是從歷史上起就一直有選擇、成批量地移居他國:一百多年前去往巴西和秘魯,其后又移向塞班島和夏威夷,二戰時期向中國東北和海南島也有移民。“3·11”之后,又有一些日本人移居香港、澳門和瑞士等國家和地區,從根本上“空間避讓”。
對于選擇留在日本的人來說,能做的都已經做了,剩下的就交給命運吧。
這些又讓我想起“3·11”之后關于日本人臨危不亂、保有尊嚴和禮貌的各種報道。希望這只是未雨綢繆的日本權威機構的一次謹慎誤報。而災難未到時盡人事,有災難時聽天命、敬他人,應該是最值得學習的日本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