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12年,奧林匹克運動會舉辦權第五次花落中國。這一次,上海幸運地成為本屆奧運會的舉辦城市。上海奧組委的口號是:機器讓精神更純凈。
這樣的口號在“第三次工業革命”剛剛結束的第一個十年提出來,充分顯示出“機器是人類身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已經獲得世界各國的普遍認同。這同樣也意味著,在本屆奧運會上,人機結合的運動員將不再忍受道德的譴責與輿論的質疑。
事實上,早在八年前,即有中國運動員梁佐借助機械腿獲得奧運馬拉松亞軍,但是在人們普遍排斥機器替代人體的強大壓力下,奧委會不得不取消了他的奧運冠軍資格。這一次,梁佐仍將代表中國出征本次奧運會的馬拉松長跑。梁佐說:“這一次,更為完美的機械腿一定能助我奪取奧運桂冠。”
相比四年前各國媒體的大肆質疑,梁佐的這次參賽則獲得了社會輿論的廣泛支持。這一情形,不禁讓人想起一百年前倫敦奧運會上那位飽受爭議的“刀鋒戰士”奧斯卡·皮斯托瑞斯。
與“刀鋒戰士”相比,如今的人機結合運動員所付出的努力并不少。為了使機器更好地與身體保持高度的協調性,他們不僅要接受高強度的運動訓練,還要接受一次又一次的手術移植。幸運的是,在“第三次工業革命”之后,機器與人體的匹配與契合度已日臻完美。科學技術不僅創造出了具有本體感覺的機器肢體,還解決了機器肢體與大腦之間的傳送與輸出信息的歷史性難題。
與此同時,運動員的運動方式產生了革命性的變化。雖然運動員仍然需要進行大量的體能訓練,但是這些訓練是在虛實結合的模擬空間系統中完成的,這個系統完全模擬奧運會現場,并根據運動員的身體和心理狀態不斷進行難度和干擾設置調整。梁佐在接受采訪時說,一旦進入訓練系統,你根本無法分辨你所面對的場景是真是假,你甚至能夠聞到看臺上爆米花的香味。而他的任何一個下意識的動作或想法都可能導致訓練模式的自動切換,比如一場大雪或大雨的突然降臨等等。
一項公開的調查統計表明,工業革命之后的十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因為對自己的身體某些部位的功能不滿意而選擇進行機器移植手術。但要進行機器移植手術并不容易,其高昂的手術及維護費用自不必說,單是相關的適應性訓練也相當艱難而且頗費時間。因此,除非是迫不得已,政府和醫療機構對類似的要求審查甚為嚴格。企圖通過自殘進行機器移植的行為被認為是違反了人道罪,當事人所面臨的懲罰也極為嚴格。
“第三次工業革命”顯然為殘疾人帶來了福音。由于本屆上海奧運會對人機運動員的廣泛接納,有消息說,取消持續了一百五十年之久的殘疾人奧運會已經納入奧委會的考察范圍。
梁佐對此持歡迎態度,他說:“我們就是正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