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時間的縱坐標上,古典經濟學和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兩大流派交替占據主導地位。在這個坐標圖譜中,古典經濟學居右,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居左,成為西方社會左右之爭的內容之一。
美國經濟學家羅杰·E.A.法默在其新書《經濟:向左還是向右》中,結合當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對兩大經濟學流派做了梳理,并提出應對危機的重要政策建議。解決之道并非首要,只有厘清思路,我們方知什么可為,什么不可為。
法默自認師承了古典經濟學的衣缽,但他并不同意市場有自我修復功能,而是同意凱恩斯的假設:自由市場不是自我穩定的。基于這一假設,凱恩斯主張政府運用財政政策——通過財政支出與稅收政策來調節總需求以干預經濟。這正是古典經濟學和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兩大流派的區別所在。但法默堅決反對這種做法。在他看來,財政政策不僅不像凱恩斯派的學者認為的那么有效,而且是一個錯誤的方式。這樣做的成本是政府規模永久性擴大,而大政府所產生的費用,將由子孫后代承擔。
不要過于簡單地理解古典經濟學和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的兩派論戰,那樣容易犯標簽化的錯誤。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導致凱恩斯主義思潮的興起,這一經濟理論成為羅斯福新政的主體思想。
凱恩斯認為,大蕭條之所以發生,是因為企業對工廠和設備的投資不夠,私人投資不足所形成的空缺應該由公共支出來填補,正是這一理論,使得這一學派的學者建議更多的公共支出。凱恩斯開出的方子使得羅斯福新政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但這個方子卻無法使美國擺脫越戰的泥潭,美國20世紀70年代的滯脹現象——通脹和失業率的雙高,與凱恩斯主義的經濟學理論相矛盾。按這一理論,失業與通貨膨脹不可能同時存在。這對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理論是一個重創,同時導致了古典經濟學理論的復蘇,并左右了里根政府和撒切爾政府的經濟政策。
為什么2008年經濟危機來臨時,奧巴馬、布朗和薩科齊會紛紛采信了凱恩斯的觀念?一方面,古典經濟學理論并不完善,他們忽視了信心是驅動經濟繁榮和蕭條的獨立因素,而且經濟并非一個自我矯正的機制,市場力量不會自動恢復充分就業。另一方面,基于現實的壓力,在零利率水平邊界時,傳統貨幣政策已經不能發揮作用,政府只有求助于財政刺激政策。
20世紀80年代執政的美國總統里根,是古典經濟學的忠實信徒。他有一句名言極其準確地概括了此學派代表之一的哈耶克的思想:“英語中最恐怖的9個單詞是‘我來自政府,我來幫忙(I’m from the government and I’m here to help)。’”
2009年1月,奧巴馬提出了一個8000億美元的財政刺激計劃,其批評者最大的擔憂是:美國正面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規模最大的政府擴張。凱恩斯主義的錯誤在于,它讓我們誤以為,財政政策是恢復就業的最有效的解決方案,并且收入的增加會刺激消費。事實是,當人們預判市道還會向下時,信心嚴重不足,收入的增加并不會導致消費行為的增加,這樣的結果會抵消財政政策的刺激作用。而對于中國,更大的危險是,它會破壞我們好不容易培養起來的對市場經濟的信仰,讓我們誤以為一個計劃的社會比不受干預的市場更好,把重點放在了干預上,而不是完善市場本身。
新書推薦
《漫游太空·庫布里克傳》
作者:[美]文森特·羅布倫托
出版: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定價:56元
這是第一部對美國電影導演庫布里克的生平進行全景式考查的作品,通過翔實的資料還原其真實面目。
《說文化心理》
作者:李澤厚
出版:上海譯文出版社
定價:24元
“情”與“理”之關系、比例、結構,這結構并非外層的制度、語言、禮俗、理論,而是這些文化融化積淀在人的心理深層的一些特征和問題。
《冰冷的啟動:從國民經濟視角看德國統一》
作者:[德]格琳德·辛恩 漢斯-維爾納·辛恩
出版:上海三聯書店
定價:45元
作者歸納了東德體制崩潰的原因,也介紹了兩德統一的進程和面臨的問題。
《科學的反革命》
作者:[英]弗里德里希·A·哈耶克
出版:譯林出版社
定價:28元
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一批思想家試圖把自然科學法則應用于人類社會的研究。這種對理性的濫用深刻地影響了此后兩個世紀的歷史進程。
《藝術原來可以這樣看》
作者:[法]弗朗索瓦·芭布-高爾
出版:中信出版社
定價:35元
作者長期研究孩子欣賞藝術的特點,匯集了世界最知名的30幅經典藝術作品,完全以孩子的視角來解讀這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