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生物教學中,實踐新課程理念,立足學生長遠發展,培養學生主動學習,是改革生物教學的顯著特征。教學中應積極滲透新課程理念,改進課堂教學,提高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的能力,改變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
[關鍵詞] 主動學習;角色轉變;課堂教學;學法指導
目前的教學,大多數學生只接受固定的答案和結果,大量的標準化試題的訓練束縛了學生對科學發自內心的喜愛,扼殺了學習的興趣和探索真知的熱情,不能促進學生的終身發展?,F代學習方式是以弘揚人的主體性為宗旨、以促進人的可持續發展為目的,由許多具體方式構成的多維度、具有不同層次結構的開放系統。主動學習是現代學習方式的首要特征。如何在當前推進素質教育的形勢下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現將筆者在生物教學中進行的一些探索介紹如下,以就教于同行。
一、積極滲透新課程理念,實現教師角色的真正轉變
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實現對教師角色的轉變,這是新課程倡導的新理念。新課程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發展的互動過程?;泳褪墙涣鳎煌馕吨巳藚⑴c,意味著平等對話,教師將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平等中的首席” 。所以,課堂教學的一切設計,都是為建立一個接納性的、支持性的、寬容性的為學生服務的課堂氣氛。教師作為學習參與者,要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學生一起尋找真理,同時給學生心理上支持,培養學生的自律能力,與他人友好相處,培養合作精神,而不是傳統教學上教師是主體,學生是接受知識的容器。教師角色轉變了,學生才會接受你,喜歡你,從而對生物產生濃厚興趣。
二、積極改進課堂教學,建立以人為本的思想
法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我們認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于激勵、喚醒、鼓舞?!备咧猩锊粌H知識密度大,有的內容抽象,提出讓學生討論類問題多。正因為如此,激發和保護學生學習生物的積極性,對解決學生不適應高中生物學習、感到題難做,因而產生厭學情緒是有益的。所以,教師在課堂上應有意識地刺激學生的興奮點,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使學生樂學好學,積極投身于課堂活動中去。生物課堂教學應該像生命一樣生機盎然、豐富多彩,富有趣味性。
1.教學語言形象生動富有想象。如可以引用:“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等詩句來描繪競爭、生態因子溫度影響及植物向光性的現象,可以用“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描繪生物的多樣性和適應性、群落演替現象吸引學生注意。
2. 注重設問激發學生興趣?!靶∫蓜t小進,大疑則大進?!痹谏锝虒W中,教師要有意設置矛盾,營造良好的問題情境,使學生產生疑問,進行互動討論,誘思探究。如講述抽象的《現代生物進化理論》引入神創論、進化論等觀點之前,可問學生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一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古老謎題引發學生激烈爭論激發學習熱情。
3.及時鼓勵評價。關注每一位學生,就是教師要真情對待學生,關心愛護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地找到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不失時機地鼓勵學生,讓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一種愉悅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
三、注重學生學法指導,提高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
“施教之初,貴在引導?!鄙锏奶攸c是內容廣而細,在部分學生中形成了“生物偏文科,要死記硬背”的印象,如何形成學習的新局面,讓學生勤動腦,以培養學生思維創造能力,就應指導學生盡快養成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
1.建立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為基本結構,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課前自學是學生學好生物新課、高效率取得學習成績的基礎。通過自學閱讀課本、查資料等,可從整體上了解教材,體會知識層次及其所占位置。上課時,學生就可以集中精力理解重點,重視難點及關鍵點,這樣學生會學得輕松、主動。為了激發學生的自學興趣,提高自學效果,教師精心設計自學提綱,在提綱中編排一系列源于教材但又高于教材,新穎而有趣的問題,營造一種問題情境,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本、帶著問題查閱資料。例如,在學習《 遺傳的基本規律》一節第一課時,筆者給出情景材料,提出一組問題,讓學生閱讀教材:孟德爾的豌豆雜交試驗。從而思考:
(1)孟德爾的雜交試驗主要是用什么材料?其試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2)什么是相對性狀?同學們說說,人體存在哪些相對性狀?
(3)根據上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不同品種的豌豆之間同時具有多對相對性狀,如何進行雜交試驗,才能便于研究和分析呢?
2.聽課是學習的關鍵。上課要設法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聽,抓住重點聽,循線索聽。對重點知識要認真聽,認清各知識點所應掌握的深度和廣度,對難點要學會分析的方法,有疑難問題要大膽質疑,不要怕學生出錯,使學生大腦保持活躍狀態。記筆記要記簡明扼要,抓住重點記提綱,抓規律記歸納方法,抓細節記疑難,抓實驗記現象和實驗細節。如《遺傳的基本規律》第一課時要重點掌握孟德爾分離定律中子代的基因組合及性狀分離比以及用來驗證分離現象的測交試驗,掌握分離定律的實質,理解純合子、雜合子,等位基因等概念。指導學生記筆記時,應讓學生理解基本概念及聯系,記住雜交測交的實驗方法和分離定律的基本要素等。對于作業的布置,筆者打破了往常慣例,把每一節按知識點分解成若干塊,解剖麻雀,逐步深入,形成問題,既強化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又重視學生分離定律計算的理解,同時在課堂上巡視指導,對每一個學生做到心中有數。心理研究表明,一節課下來,學生只能記住教師所講內容的百分之四十左右,所以,課后要指導學生及時復習,對知識點進行反饋和補救,讓學生進一步熟悉和理解所學內容后再做作業,然后再看書,這樣可以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培養學生理解、概括和歸納能力。
3.指導學生學會歸納小結,掌握類比、聯想等多種學習方法。為了克服生物知識多而散,不好記且易忘的缺點,指導學生進行聯系,前后對比,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對各章節的知識進行不斷的組合、創新,總結出各類知識的學習方法和要點。例如,形象記憶減輕學生記憶負擔:如微量元素的記憶賦予含義鐵猛碰新木桶來記Fe、Mn、B、Zn、Mo、Cu就形象生動好記,功能蛋白質的作用簡記為催運免調等。
高中生物要求學生養成宏觀認識現象,微觀探索本質的宏觀與微觀相結合的學習方法,要培養學生大膽想象,勇于探索的性格。例如,由于細胞膜的分子結構是微觀的,如果直接說出其化學成分,學生難以接受。筆者先用多媒體展示細胞膜的發現史,讓學生進行推測,然后再展示細胞膜的結構模型,并對照課本上的圖讓學生自己說出細胞膜的化學組成及結構。此時,再趁熱打鐵,演示熒光抗體標記的人鼠細胞融合實驗的動畫軟件,引導學生說出細胞膜的結構特點。這樣的處理不僅使學生印象深刻,而且使學生感受科學發展的日新月異,激發其探求生命科學奧秘的興趣。
四、大力開發與利用實驗室資源,提高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的能力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許多生活現象只有通過實驗才能得到解釋,各種生物體的結構必須通過實驗才能觀察清楚,生物學的理論也是人們通過實驗總結出來的。所以,實驗教學在生物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實驗歷來是生物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新課程更加突出了實驗探究的地位,因此,教師都要十分重視生物實驗室課程資源的作用。要積極探索適應新課程要求的生物實驗教學改革,通過開放生物實驗室、開發微型實驗、組織家庭小實驗等方式,延伸學生進行生物實驗的時間和空間,不斷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意識。要充分發揮生物實驗室這一常規課程資源的教學效益,充分挖掘教學內容的科學價值和生活價值,使學生樂學的同時培養學生獨立探索和實際操作、制作能力。如學習了還原糖鑒定后運用該原理鑒定糖尿病,學習酶的特性后觀察菠蘿蛋白酶的消化,水果中維生素C含量如何測等,學生收獲頗大,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動手能力,還培養了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實驗具有獨特的魅力,不僅能由現象提示本質,更能激發學生的研究熱情,灌輸給學生團隊合作精神,而且能培養學生創新力、想象力、美的感受等。所以,在生物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實驗的作用,應盡量多做實驗,把課本中的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分組實驗,讓實驗去說話。
五、充分利用學校信息化課程資源,開發適應本校學生實際的多媒體件課件
“信其道方能親其師。”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于生物教學,將改變學校課程資源的結構,為課程資源的優化提供有利條件。多媒體最大的優點是,一方面活化課堂,即認識情感的感動性、興趣的激勵性、知識的重復性、空間的模擬性、實驗過程的再現性、微觀解釋人文化等,再加上教師激情旁白和演說,就會把師生互動性帶入到奧妙無窮的情景之中,這超越了傳統課堂教學。一方面將信息技術整合于生物課程之中,既有利于學生學習知識與技能,又有利于發展學生搜集信息、篩選信息和傳遞信息的能力。因此,生物教師在充分運用幻燈、投影、錄像等常規媒體的同時,要有計劃地開發并整合廣播、電視、視聽光盤、網絡等現代教學媒體的優勢,逐步構建具有生物特色的信息化課程資源,借助互聯網、局域網、校校通等網絡環境,實現資源共享,推進化學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建設。如在《群落演替》這節課中談到人類活動的影響時,筆者發現教材舉例都是負面的,于是在網上下載一段視頻——07年感動中國候選人白春蘭。她27年帶領群眾苦斗沙海,植樹造林,不僅改變了當地的生態環境,后來還發展旅游業,讓學生感受主人公堅定的信念同時還感受到生態農業帶來的經濟效益,拓展了視野。
主動學習是一種成熟的學習品格,它不會憑空產生,它是在理性和興趣的土壤上生長的。作為新時代教師,我們應與時俱進更新教育理念,立足學生長遠發展,主動參與素質教育理論和實踐的探索,經常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研究學生的心理。要注意從學習情感方面培養學生主動學習,遵循民主與平等性,探索性、合作性、實驗性、情境化,人文化、信息化等原則。要創造性處理教材,使課堂步入一個相融而且微妙的世界,使教學成為一種賞心悅目,富有創造力的活動。
責任編輯 唐 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