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激情的教師更富有感染力,激情的課堂更鮮活生動,激情是高效課堂的催化劑。教師的激情可以激活課堂,提高教學和學習的效率。缺乏教師“激情”投入的課堂,學生是無法學牢固的。
[關鍵詞] 激情;教師;高效;課堂
美國著名教授理查德·威伍曾經說過:“偉大的教師一定是有激情的教師。”教師的魅力在于激情,沒有激情的教學注定平平淡淡,沒有激情的課堂也注定索然無味。激情的教師更富有感染力,激情的課堂更鮮活生動,激情是高效課堂的催化劑。
一、何為激情
激情就是教師在課堂上的身心投入程度。它的具體外在表現在于教師的課堂語言、舉手投足等具有無窮的感染力和“煽動性”;在其感染和“煽動”下,學生則是最大限度的主動參與學習,學生的課堂表現是教師上課有無激情的晴雨表。
激情不是簡單的熱鬧。激情課堂不是教師的搞笑與滑稽逗樂,是教師用富有激情的言行給學生以意味深長的啟迪,是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興趣。
激情不是教師單純的熱情。有些教師忙忙碌碌,可謂披星戴月,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課堂講授、課后補習、作業批改上,但教學效果卻不盡如人意。這些教師癡心不改、苦苦耕耘的精神值得頌揚,但這只能算工作熱情,而不能稱之為激情。激情的教師懂得科學安排課堂,知道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單純的憑借教師的滿腔熱情實現不了高效課堂。
二、高效課堂需要教師的激情
教師的激情可以激活課堂,提高教學和學習的效率,使學生對你所教的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倘若教師在課堂上沒有激情,那就失去了教學的原動力。學生參與學習的激情需要教師用激情去引爆,教師的激情就是星星之火,他能使學生這一片急需迸發求知熱情的草原,呈現一派燎原之勢。
缺乏教師激情投入的課堂,學生是根本無法學牢固的,外在表現為課堂紀律的散漫,課堂秩序的松散,學生或東張西望,或交頭接耳,或坐立不安……那學生的激情何處來——教師。教師首先應該深入教學內容,被教學內容打動,內積于胸中情愫,大有不憤不快之感,進而在課堂之上將滿腔熱情外化成自己的課堂語言傳達給學生,從而感染學生,打動學生,師生共同進入忘我境界。正所謂教師的激情因文而生,由心而出,學生的激情是共鳴后的迸發,是互動后的傾瀉,是教師激情的延續,它不是架空的,虛生的。
三、語文教師如何實現激情課堂
課堂需要激情,語文課堂更需要激情。語文教師要實現課堂上的激情飛揚、風度翩翩、聲情并茂,揮灑自如、游刃有余,我認為以下幾點不可或缺:
首先,教師要不斷加強自身的職業道德修養。做到熱愛生活,熱愛學生,以積極向上的心態去面對工作,使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黨的教育事業中去。牢固樹立“質量第一”的觀念,以保證自己在工作上有不竭的動力和激情。
其次,語文教師要有不竭的源頭活水。語文教師要想在三尺講臺上揮灑自如,必不可少的是教師本身的文化素養,它是語文教師的命脈。教師自身文化品位的高低決定了其語文教學的層次,有品位者在課堂上自會風流瀟灑,游刃有余。“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一個有品位的語文教師一定是位善學之人,一定是位博學之士。因此,語文教師要多讀書,讀各類書,讓自己擁有廣闊的文化知識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其高品位的文化修養潛移默化地熏陶感染學生,塑造學生的人格,鑄造學生的靈魂,影響學生的一生。只有擁有了豐厚的知識庫存,方可在語文課堂上產生磁鐵般的吸引力,這是語文教師的事業之“本”。
再次,教師要真情的投入。正所謂:“文章不是無情物,教師不是無情人”。作為一位語文教師站立講臺,應該努力使自己成為情感鮮活的人,激情似火的是你,柔情似水的是你,鏗鏘有力的是你,纏綿悱惻的也是你;你就是橫槊賦詩的曹孟德,你就是執手相看淚眼的柳三變,你就是歌“大江東去”的蘇東坡,你就是吟“雁字回時,月滿西樓”的李易安。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因為有了激情,屈原才有“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因為有了激情,李白才有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因為有了激情,蘇軾才有了“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一堂好的語文課,教師必定是充滿激情的。面對著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面對著精美的語言文字,面對著幾十個渴求知識、渴求精神陶冶的學生,必須充滿激情地進入角色,用激情將學生帶入興奮狀態。哀婉處還它一個哀婉,悲憤處還它一個悲憤,昂揚處還它一個昂揚……
圓的面積公式是S=πr2,如果把S理解為課堂效率,那么定量π就是課堂45分鐘;r就是激情,而指數2就代表師生雙方。當課堂上師生雙方的激情膨脹時,課堂45分鐘的效率就會成幾何級數增長,從而達到高效課堂,S=πr2就是我所理解的高效課堂。用課堂上的激情喚起學生學習的渴求之情;用對教育事業的執著追求,煥發學生終身學習的無限熱情。
責任編輯 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