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課的導語,能對語文課堂教學起到重要的作用。語文教師上課時的導語若能做到簡潔明快、新穎活潑,學生就能很快入情入境。成功的導語既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激活其創(chuàng)造性思維,又能發(fā)揮語文教師的“言語”特長,使語文課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語文;課堂教學;導語設計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導語,如果導得恰到好處,既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其創(chuàng)造性思維,營造出一種和諧、愉悅的課堂氣氛,自然導入課文學習,又能發(fā)揮語文教師的“言語”特長,使自己快速找到講課的感覺,讓學生對語文課“一見鐘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一、現(xiàn)身說法 情感投入
英國著名教育家羅素說:“一切學科本質(zhì)上應該從心智啟迪開始。教學語言應當是導火索、沖擊波、興奮劑,要有撩人心智,激人思維的功效。”語文課的開場白,如果富有情感的語言撥動學生的心弦,可以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在教學朱自清散文《背影》前,筆者曾用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現(xiàn)身說法:“十多年前,我被錄取贛南師范學院就讀。開學時,父親送我上了去贛州的客車,為我找好座位后,又下車來到窗前,不停地囑咐我‘要小心看護好自己的東西’。說完,他轉身走了幾步,越過熙熙攘攘的站臺,去為我購買蘋果和礦泉水。望著父親那遠去的清癯的背影,我不禁潸然淚下。客車開動了,我揮手向父親告別。客車加快了速度,離父親越走越遠,我的淚水奪眶而出……”此時此刻,只見學生們個個臉上布滿了專注的神情,似乎與筆者的情感交織在一起。因此,使用好的導語,既能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又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背影》這篇課文的濃厚興趣。
二、意境渲染 悄然導入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用精彩的導語展現(xiàn)意境,可以把學生引入特定的教學活動中去。有一次,學校舉行青年教師匯報課大比武。那天,我講授的是朱自清散文《春》。記得筆者是這樣開場的:“一年之計在于春,一說到“春”同學們想想看,你們眼前會不會展現(xiàn)出一派春光明媚、春風浩蕩、春雨淅瀝、綠滿天下的美麗景色?一提到“春”,我們就會感到有無限的生機與活力,有無窮的力量!”接著我引導學生背誦了已學過的杜甫和王安石描繪春色的著名絕句,用詩歌意境中的大好春光渲染課堂氣氛,從中感染學生。
然后,筆者指出:“同學們背誦的詩都是絕句,容量十分有限,往往是選取一個景物來寫春的。今天,我們將要學的朱自清的《春》,寫的景物可多了,有山、水、草、樹、花、鳥、蜂、蝶,有風有雨,作者是怎樣描繪的呢?他所寫的這些你們平時注意到?jīng)]有呢?我們來細讀課文,領略大好春光,尋找與作者觀察的差距。”課后,評委們說我這種導語的設計科學適用,一下子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和興奮點就集中到《春》這篇課文上來了。
三、承上啟下 順勢轉入
魏書生老師說:“課文課上巧妙的導語猶如短小精悍的演講。因為它除了飽含情感、注重語言修辭外,還具有鮮明的科學性和嚴密的邏輯性,像一篇好文章一樣,講究結構美。”是的,語文教師在講課時要盡量使上節(jié)課的內(nèi)容與下節(jié)課的內(nèi)容自然銜接。如有一次語文組舉行公開教學時,筆者執(zhí)教老舍的散文《濟南的春天》時,是這樣導入的:“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我們欣欣向榮的祖國四季如春,景色美不勝收。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觀賞著名作家老舍筆下的《濟南的冬天》的美景吧!”首先熱情謳歌偉大祖國四季之美,接著概括復習舊知識,再順勢導入新課的教學內(nèi)容,語言嚴密生動,使人印象深刻。
四、巧借典故 主題切入
有時語文教師可以借用大家熟悉知的典故,喻情說理,使學生在興趣盎然中進入主題。如有一次本縣兄弟學校來筆者學校聽課,教務主任通知我上一節(jié)語文觀摩課,筆者在教學左丘明的《曹劌論戰(zhàn)》一文時是這樣導入的:“公元前684年,在我國齊魯大地上發(fā)生了(齊魯)長勺之戰(zhàn)。當時齊國十分強大,他借口魯曾干涉其內(nèi)政,發(fā)動了侵略魯國的戰(zhàn)爭;而魯國弱小,只處于防守地位。但是,弱魯卻戰(zhàn)勝了強齊,成為我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zhàn)例之一。同學們想知道這是為什么嗎?”接著我板書“曹劌論戰(zhàn)”四個大字。課后,在交流會上,同仁們說我這則導語既借用典故暗暗切題,又設置了“弱魯戰(zhàn)勝強齊”的懸念,還將充實學生們的寫作素材,起到了一箭三雕的作用。
責任編輯 一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