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審美教育是通過傳授美的知識、通過反復的審美實踐活動來提高人們的審美能力。它實際上是世界觀、人生觀教育,是一個人如何看待這個世界、如何看待人生的立生之本。審美教育作為中學美術教學中的重要部分,需要時刻在學生的腦海中得到鞏固,教師要幫助學生在美術學習中樹立正確的審美價值觀。
[關鍵詞]中學美術;審美教育;藝術創造力
審美教育,就是我們經常提及的“美育”。之所以要重視并實施審美教育,是因為它能夠培養并提高初中學生鑒賞美、感知美以及創造美等方面的能力。加強初中生樹立端正的審美觀念,使其在頭腦中形成一種審美的意識,這樣對于陶冶他們的情操、凈化他們的內心情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意義。美術作為“美育”的一個重要的手段及途徑,它不僅僅向學生傳授了美術方面的知識以及美術技能方面的訓練,更重要的則是培養了學生全面發展的能力,使其形成一整套審美的觀念以及審美的情趣。
一、審美教育的目的及主要任務
1.審美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中學教育中,體育、音樂和美術是實現中學審美教育的主要課程,而若要實現這一目的,僅僅靠這些課本上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上述三門課程教學來共同地加以承擔。尤其是對于美術而言,則更應該突出其自身的獨到之處,積極地配合學校各個方面的教育,整合學校的教育資源,最大限度地融入審美教育之中,最終使其形成發現美、發掘美的能力。
2.中學審美教育的任務。對于中學審美教育而言,最基本的任務就是培養社會主義的全面發展的新人。也就是說,審美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培養與提高人們感受美、發現美以及創造美的能力,并最終形成牢固的審美意識,進而讓人們對美、對生活更加地熱愛。
二、初中美術審美教育的主要內容
1.形式美感的培養。對于美術自身而言,它主要是作為視覺造型藝術而出現的,時時刻刻均依賴于形式而存在。初中學生正處于身體、思維快速發展的時刻,他們在小學的時候便開始接觸到美術這門課程,但是那個時候由于智力以及思維發展的限定,并不能對美術作品中所表現的色彩、線條、肌理以及質感等方面所表現出來的藝術語言來進行把握與領悟;而對于初中學生而言,他們在接觸美術時,首先接觸的就是美術所反映的各種審美形式,如色彩、線條、肌理以及質感等。學生對自然界中所存在的各種美好的事物,一般而言也僅僅是首先接觸到諸如溪水的彎曲流轉以及花卉的艷麗等方面的因素,那么學生這時可以通過對上述形式美加以深入地反映與感知,然后便構成了一整套對自然美感知的系統化知覺。要培養學生對形式美的感知能力,那么就必須要加強教師對學生寫生之前的引導或指導。
2.審美創造能力的培養。筆者根據實際的教學經驗以及深入的調查研究發現,對于中學美術教育而言,最終目的并非僅僅為提高學生鑒賞以及感知美的能力,更重要的則是培養他們對美的思維能力以及在此基礎上所形成的一種創造力,進而不斷地使得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得以提高。聞名于世的美術教育學家豐子愷老先生就這樣說過:“想象對于繪畫成功與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與價值,可以將有形的事物運用想象將其變成為無形的東西,但是同樣也可以運用想象將其變為有形的東西。”初中生的頭腦中充滿了豐富的幻想,我們應該因勢利導,將學生們所具備的豐富的想象力轉化為審美創造力,并引導他們運用他們所學到的美術方面的知識,如線條、色彩、構圖、質感、肌理、造型以及比例等方面的知識,創造出具有一定審美價值的美術作品來。“藝術來源于生活”,美術教學中首先應啟發學生認識生活,啟發他們去發現美、創造美。
綜上所述,“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生活為人們提供了色彩、形式各異的畫面、線條等,而這些線條和畫面又構成了色彩斑斕的美麗世界。在這樣的一個世界里,人們要用審美的眼光來發掘美的東西。對于中學美術而言,審美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只有在實際的美術教學過程中加強學生審美觀念、審美思維以及審美創造力等方面的培養,才能夠培養學生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才能夠創造其純潔的內部情感,最終促進其綜合素質的不斷提高。因此,在初中美術教學過程中應該結合審美教育的任務及內容,實施初中美術審美教育,培養學生們發現美的能力。
責任編輯 王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