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文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的一大難點?!墩Z文課程標準》規定,五六年級學生應“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并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語文教師在教學中不妨采取三部曲——“一讀二仿三自創”的教學策略,逐步引導學生寫出具有個性、文采與真情實感的作文。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策略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許多教師常困惑于一部分學生雖然講了多年的母語,上了好幾年語文課,卻寫不出一篇流暢的四百字作文,即使勉強湊夠了字數,內容也是干巴巴的,語不通句不順,更別說文采了。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為了應付考試,課堂教學側重于知識性的解析,而忽略了語言表達的訓練;其次,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太少?!墩Z文課程標準》規定,小學六年須完成140萬字的閱讀量??珊芏鄬W生一學期下來就讀了課本中的二三十篇課文,大量的課余時間花費在電視和網絡游戲上。平時無積累,下筆難有神。
如何指導學生寫出具有個性、文采與真情實感的作文?在作文教學中,教師不妨采取三部曲——“一讀二仿三自創”的教學策略。
一、讀——大量閱讀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是杜甫寫的名句。要想寫好文章,就應該多看書,并吸收其中的精華為己所用。每接手一個新的班級,教師可以先成立班級小圖書室,把學生的書及在校圖書室借的課外書集中在一起,由學生統一管理,借閱。這可能是世界上最小的圖書室了,所有的書加在一起也不過百來本,但如果學生能把這個小圖書室里的書讀個遍,可以大大提高其語文功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布置與閱讀有關的家庭作業,如每周讀不少于3本課外書,每天做不少于200字的讀書筆記。讀書筆記可以摘抄書中的好詞好句,也可以記錄經典的事例,或自己讀后的一點感悟等。讀書不做筆記,猶如雨點落入大海,無蹤無跡。做讀書筆記雖然費點時間,但是好處頗多: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領會和記憶讀過的內容;可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可以豐富知識,積累資料,便于經常復習,溫故知新;最關鍵也是最主要的目的,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仿——善于模仿與借鑒
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曾言:“古人作文作詩,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蓋學之既久,自然純熟?!蹦7?,可以說是學生提高寫作語言水平的必由之路。就像學書法要臨帖,學繪畫要臨摹名家作品,學舞蹈要模仿老師的一招一式一樣,學習寫作也需要經過模仿這一環節。模仿寫作能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體驗寫作技巧,這比只聽寫作技巧課效果好得多。此舉還可以降低寫作難度,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循序漸進地提高寫作水平。
在閱讀過程中,如果學生做了大量的讀書筆記,積累了很多優美的詞句和經典的素材,在模仿寫作時這些材料就派上了用場。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模仿經典作品中抓人的開頭、結尾,模仿巧妙的過渡,模仿精彩的抒情片段,模仿豐富的聯想片段,模仿生動的描寫片段,模仿精辟的議論片段,等等。如在學習《梅花魂》一課后,可以讓學生將“墨梅圖”變成其他的名畫名作,講述自己的前輩是怎樣珍愛這些畫作的。
模仿之作,可以借用別人的開頭、結尾的形式,穿插進自己的故事;可以借用經典的故事,寫出自己的感受;可以仿用別人的文章結構和順序,寫出自己的生活經歷。雖然模仿寫作還達不到“我手寫我心”的原創要求,但可以訓練學生寫作的技巧,讓他們學會如何尋找話題,如何組織與安排材料,如何詳寫與略寫,等等。
三、自創階段——真正的“我手寫我心”,寫出個性化、有真情實感的作文
《語文課程標準》規定,五六年級學生應“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并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作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能創作出屬于自己的作文,寫自己的生活體驗與感受,表達自己獨特的見解和情感。
當一個學生在前面兩個環節都完成得很好了,教師可以要求他開始創作自己的作文。一是“我手寫我心”,要求學生盡可能創新表達,追求個性,讓思想走向自由;二是“我口說我事”,用自己的語言寫自己經歷的事,要學會梳理自己的生活,寫出真人、真事、真情和真實的思想。閱讀、仿寫環節,是素材上量的累積過程,創作則是一個質的飛躍過程。教師可以讓學生將平時不便和別人交流的思想、內心的小秘密、生活中觀察到的獨特現象等寫進作文,讓別人來分享自己的快樂、憂傷、感受與思考,從中體會到寫作的快樂。如果學生堅持不懈地抒寫自己的生活,慢慢地就會發現這是自我表達的需要。
責任編輯 王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