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英語課程目標根據高中學生認知能力發展的提高和學業發展的需求,在進一步發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上,著重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以及理解與表達的能力。今后學生走向社會,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信息,如何進行收集和處理是一個基本的能力,信息也是社會進步、科技與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如何占有和利用信息,對于學生創造性地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
[關鍵詞]英語教學;獲取信息能力;處理信息能力
當今社會,國際交往頻繁,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知識更新極其迅速,人們常需要用英語閱讀書刊、信函、電傳、電報、報告、使用說明書及廣告等。并且,計算機網絡使人們獲取信息和交往的方式和速度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而英語是國際互聯網上使用最多的語言。所以,只有具備用英語獲取信息的人,尤其是善于閱讀的人,才有可能獲得更強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和更多的終身受教育機會。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利用課本的閱讀聽力材料以及網絡,培養學生能夠有目的地、高效率地從多種傳播媒體中查找采集有用信息,并能夠根據實際需要分析、篩選、加工和綜合信息的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重視課堂閱讀課,掌握閱讀方法,增強閱讀效果 ,鼓勵學生積極地閱讀各種英文報刊。課外閱讀不僅有利于擴大學生的知識眼界、激發學習英語的興趣,還加深對課內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自主獲取信息、分析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督促學生養成習慣,提高閱讀能力 。無數事實證明,大凡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都掌握了較好的學習方法,養成了愛思考、愛質疑的閱讀習慣。“學源于思,思源于疑。”老師要啟發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善于發現疑點,敢于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教會學生質疑不僅可調動學生閱讀的興趣,還可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激發學生的智慧潛力。同時,邊閱讀邊思考也有利于知識遷移,提高知識應用能力。
教師要及時檢查評價,激發閱讀熱情。讓學生閱讀,單有布置而沒有檢查無法落實,單有檢查沒有評價無法激發學生熱情。對學生的作答,應當場給予評價,肯定正確,指出錯誤,對回答好的予以鼓勵。
當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得以發展時,他們才能對其語言充滿信心。除了讀之外,聽也是獲取信息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法。教師要讓學生完整地聽材料,得知其大意,并引導他們自己的語言復述所聽材料的主要內容。在收聽故事、人物傳記等體裁的短文時,要引導學生根據該類體裁的特點,重點記住文章中的時間(when)、地點(where)、人物(who)和情節(why,what,how)四大要素。
信息獲取的最大來源就是網絡。如何充分利用網上資源并使之與課堂教學相輔相成,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已成為教育教學改革的熱門課題。教育部最新制定的《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也提倡“在開發英語課程資源時,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和互聯網”。
優化課堂提問和課后作業設計是培養學生處理信息能力的關鍵。教科書提供的語言材料話題涵蓋了科技、地理、名人、醫學、環境保護、自然災害、海洋生物及考古等,有利于激發學生對旅游、留學、文化、詩歌、戲劇、衛生、體育、健康生活、發明與發現、科學幻想的興趣。教師可在學生讀后要求其撰寫摘要,如必修3Unit5 TRUE MORTH——CANADA 后要求學生寫出作者旅途中所見的加拿大;寫讀后感,如Unit4 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 ;分類與歸納,如Unit2 A HEALTHY DIET 后讓學生說出哪些是健康食品哪些是不健康食品以及我們應該吃怎樣的食品以保持健康;分析戲劇人物性格特點,如學完選修8 Unit4 續寫故事,等等。此外,還可以針對聽力內容發表自己的觀點,在聽的基礎上進行對話練習、討論、寫作等培養學生處理信息能力。
信息獲取過程并不是鼓勵的語言技能的運用過程,在英語教學中培養信息獲取的能力應該是學生在掌握一定語言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運用聽、讀、看、說等多種渠道來獲得,不可能通過教師的講解和傳授知識的方式而獲得。因此,在教學中需要讓學生體驗這個過程,而不應該簡單地告訴學生信息的結果。同樣,信息處理過程也是一個思維和認知的過程,通過觀察、分析、提煉和重組信息達到對信息的處理。讓學生要體驗這個過程,教師須將語言學習與培養信息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有機結合起來。
責任編輯 沁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