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課堂枯燥乏味”一直是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難題,而多媒體的運用改變了原來教師枯燥乏味的語言,取而代之的是活潑生動、富有形象的圖片、音效以及動畫。它為英語的課堂教學創設了一定的情境,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英語課堂效率。
[關鍵詞]多媒體;英語教學;優勢分析
具體來說,多媒體在我們的英語課堂教學中,有以下優點:
一、合理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新課標對教師的教學要求之一,是鼓勵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填鴨式”的教學缺乏師生互動,缺少雙向的溝通,較難激發學生的興趣。多媒體的優點填補了這一缺陷,它能夠有效地創設逼真的情境,化死板為生動,化抽象為形象,把圖像、動畫、聲音、視頻融為一體,符合學生的學情,讓學生更快地融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如在教學衣物單詞時,我們一般都是帶領學生拼讀單詞。多媒體動畫課件則不同,它能夠在學生面前展示出購物的畫面,給學生創設了一個生動的購物場景,讓學生把無意注意變為有意注意,使教學內容具體化、形象化。
二、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詞匯教學是小學英語教學中的一個重點和難點,詞匯是語言交際的基礎,“單純地呈現—拼讀教學”較為枯燥,教學時間花費多,效果并不樂觀,單詞讀的多,認的少,寫的更少。教學效果并不理想英語教師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是必要的。計算機的特殊功能可以制作符合學生心理的詞匯教學的課件,能取得不錯的效果。
如教學lion這個單詞的時候,學生會讀了之后,要開始訓練他們的“認”了。我利用計算機將lion放在很多單詞中間,要他們通過找家族成員的方式找到這個單詞;然后把這五個字母的順序打亂,請學生將正確的順序說出來;隱去單詞中的某個字母,讓學生說出來缺哪個字母,這樣重復幾次,學生基本上就能記住這個單詞。
三、拓寬學習思路,發展創新思維
學生的思維能力需要我們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不斷地開拓。唯物辯證法認為,所有的客觀事物是相互聯系的,事物之間的聯系可以通過圖像、聲音、動畫,傳播到學生的大腦中,積極地開拓他們的學習思路,發展創新能力。它一方面對復習舊知識起到溫故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學習新知識時也起到良好的鋪墊作用。在教學中,教師要適當地、合理運用多媒體引導學生、開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英語教學中,教師都會遇到復習舊課、導入新課的問題。此時,教師要適時地運用多媒體,幻燈片上根據新內容呈現新畫面,板書新單詞。通過When…?What…?How…?等的提問,讓學生捕捉相關關信息,通過實物、體態語言或簡筆畫操練新詞或短語,簡要地講述知識要點。能根據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及媒體特征進行課件的設置這樣,在教學過程中,把畫、字、聲、形有機地融合,能較好地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聽寫能力,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潛能,提高課堂效率。
與此同時,多媒體的功能也讓課堂教學受益匪淺:
一、培養交際能力,提高學習主動性
以往創設的枯燥無味的教學情境使英語的課堂教學索然無味。多媒體手段可以為我們創設逼真的教育教學情境。學生在此情境下學習,極大地調動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把“算盤珠”似的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如教學四年級下學期“At a snack bar ”這一課,單純地講解課題的含義讓學生費解,而多媒體課件上形象地展示了小吃店這一場景,讓學生學起來輕松愉快,對該詞組的意思一目了然。
二、運用多媒體可以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
對于英語課堂教學而言,聽、說、讀、寫能力缺一不可。這四個方面有機結合,完整地貫穿了學生學習英語的整個過程。簡單地圖片與掛圖為無聲教學工具,對于英語教學而言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多媒體課件則不同,通過多媒體動畫聲音的播放,可以使學生有目的、有意識地去聽教學內容,把聽力內容轉化為口語交流內容。同時,英語的學習也是一個模仿和創新的過程,多媒體課件可以把學習的重點、難點內容變得更加生動化和形象化,使學生樂于去模仿和拓展。比如在講C部分的句型時,掛圖只能解決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而多媒體則把聽、說、讀、寫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有利于學生的聽說能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三、輔助課堂教學,達到效果最優化
部分教師在平時制作多媒體課件的過程中,傾向于美麗的畫面和動聽的音樂,而忽視了多媒體對于教學的一個重要作用:對課堂教學的輔助作用。我們應該把多媒體看作課堂教學的一個好助手,利用多媒體去帶動學生思維中的興奮點,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認知能力。
總之,多媒體要傳遞的信息量大,傳遞的速度快,能為學生的學習提供靈活多樣的訓練方法。多媒體的運用極大地提高了教學容量,使英語課堂教學向著情境化、生動化、多樣化、寬廣化與靈活化的方向發展,節省了教師的課堂教學時間,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課堂評價方式的靈活性與能動性,有利于優化課堂教學。
責任編輯 余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