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為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注重數學學習與生活實際相聯系,數學教材中采用了一系列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情景圖輔助教學。要發揮數學情景圖的最大功效,須從以下兩大方面入手:吃透“數學情景圖”及善用“數學情境圖”。
[關鍵詞]吃透;善用;數學情景圖
現行北師大教材非常重視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注重數學學習與生活實際相聯系,教材每章節伊始都采用了一系列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情景圖輔助教學。對這些情境圖如何理解,怎樣利用才能更好地體現編者的意圖,充分發揮數學情景圖的最大功效,借此筆者談談自己的一些認識。
一、吃透“數學情境圖”
1.理解“數學情境圖”的意義
這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從認知心理的角度來分析,教材“情境圖”提供的情景與學生原有的哪一種生活經驗有關,可以引導學生從哪個角度去發現和解決數學問題;二是從數學學習的角度來分析,通過教學能讓學生理解和掌握哪些數學知識,是否有利于學生再創造,獲取更為豐富的知識。如七年級(上)第一章“豐富的圖形世界”,教材所提供的情境圖是一幅“城市一角的街景”。這一場景對于大多數七年級學生來說有一定的生活經驗,一則能調動學生已有的認知情感,引導他們去發現問題;二來“城市一角的街景”包含著豐富的數學學習素材,教師可以設計成連動的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觀察從建筑物抽象出各種幾何體的動畫過程,理解立體圖形的意義,這也正是“城市一角的街景”作為這一章的“數學情境圖”價值之所在。
2.分清“數學情境圖”的本質屬性
綜觀教材的情境圖,大致可以分為兩類: 一是自然情境圖。這類情境圖的本質屬性是自然景物與數學知識融為一體,這樣的情境使學生能在自己熟悉的、感興趣的景物中發現數學,感受數學的思想與方法,感受生活中的數學,同時也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了可以參考和借鑒的教學資源。如八年級(上)“確定位置”中的電影院,“函數”一節中的摩天輪等都屬這類情境圖。二是活動操作情境圖。這類情境圖的本質屬性是為學生學習提供活動的方式與操作的線索,激發學生動手參與學習活動的欲望,使學生在活動與操作中發現數學問題,獲取解決問題的策略與方法,感悟知識,形成技能。如七年級(上)“誰轉出的四位數最大”“你今年幾歲了”等都屬此類情境圖。
3.領會“數學情景圖”的編寫意圖
每章節教材都是由研究教學和從事教學的專家經過深思熟慮、反復推敲編寫的。我們首先應該尊重教材,深入鉆研教材,弄清教材的編排意圖,注意挖掘情境中蘊藏的豐富的學習資源。比如為什么要編寫這一情境,這一情境有什么本質屬性,其中蘊涵哪些有效的數學信息,對引出本章節的教學問題有什么作用,等等。只有把這些問題弄清了,我們才能恰當地運用好教材情境圖,充分發揮它在課堂教學中的橋梁作用。
二、善用“數學情境圖”
1.用足教材情境
情境圖為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提供了一種教學資源,體現了數學教學的基本理念。如果選擇了教材情境,那么在使用上就要做“足”,就是在教學活動中要充分體現教材情境的設計意圖:要設想好教材情境的呈現形式是變靜為動,還是分步呈現;要把握好教材情境引發出的數學問題,確保教學問題的有效探究;要注意挖掘教材情境中的情感因素,力求讓學生在經歷探究的過程中感受積極的情感體驗。
2.恰當取舍或修改調換
由于不同地區學生的生活環境、知識背景、活動經驗以及思維方式不盡相同,因此我們可以根據現實實際恰當取舍或者修改調換教材情境。這里說的“實際”包括兩個方面:一看教材情境是否符合本班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實際的認知水平?與本班學生的實際有哪些差距?二看教材呈現的內容是否符合社會發展的實際?是否符合本地的實際?比如七年級(上)的“認識100萬”,七年級(下)的“新生兒圖”等,由于教材編寫時間的局限,這些情境已時過境遷,就很有必要進行修改或者調換。但在修改或調換前要多問一下:自己這樣處理是否合理?是否適合學生的學習與發展?比教材提供的情境好在哪里?有什么獨到之處?不能為教學的需要而“假造”情境。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唯有真正弄清各“數學情景圖”的設置意義,并巧妙地加以利用,才能充分發揮它的最大功效。
責任編輯 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