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班主任工作在教育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對學生的身心發展,良好班集體的形成,學生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班主任工作中存在許多的誤區,如何避開這些誤區,真正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和“陽光使者”,讓學生更好地健康成長,適應社會的發展,是我們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班主任工作;誤區;管理方法
一、重教學交往,輕情感交流
教師找學生談話,幾乎都是問“你的學習如何”“守不守紀律”“聽沒聽話”之類的專業語言,學生總有受誡之感,久之則學生會疏遠老師。班主任應是學生的“知心朋友”和“陽光使者”,是學生精神的關懷者,應以真摯的感情和深厚的愛心與學生交朋友,實現跟學生的心靈溝通。只有真正做到與學生同喜同悲,同甘共苦,才容易進入學生心里。
二、重統一要求,輕個體差異
傳統的班主任工作體系對學生的要求是統一的,沒有給予學生自由選擇的權利,嚴重忽視學生作為一個個參差不齊的單獨個體的差異。用統一的標準來鍛造學生,導致了學生生理、心理、學習的片面發展,養成了學生循規蹈矩、唯唯諾諾的性格,缺乏個性和創新精神。
三、重“虛擬世界”,輕“生活世界”
傳統的班主任工作重“虛擬世界”而輕“生活世界”。班主任工作理念的設計脫離了現實生活和社會實際,使學校班主任工作失去了以生活為基礎的現實,以致沒有了生活意義和生命的價值。學校班主任工作局限于校園圍墻內,把學生規定的缺乏靈活性的條條框框中,學生活動的空間狹窄,學習的重擔將學生壓得喘不過氣來,失去了童年、少年或青年應有的生機與活力。新時期的班主任應保衛學生的童年,不能為了明天“所謂的幸福”而犧牲兒童今天實實在在的歡樂。
四、重“絕對權威”,輕“民主平等”
這是傳統班主任管理的顯著特征之一。學生對班主任必須絕對服從。權威型班主任培養出來的學生固然守紀、順從,但他們亦步亦趨,依賴性強,獨立性差,缺乏主動性,創造性,更談不上具備時代所要求的創新精神。時代呼喚一種新型的民主平等師生關系,這就要求班主任拋棄原來絕對權威的角色形象,代之以“對話者”“引導者”的角色,提高學生在德育過程中的自主性與參與程度,樹立起新時代“生活導師”的形象。
五、重規章制度,輕學生潛能
傳統教育意義上的班主任管理中經常要求學生“不能……”,“不要……”,往往要用嚴格的規章制度去限制學生。這種做法對學生形成良好行為,矯正不良習慣固然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然而,現代教育意義上的班主任則不僅滿足于此,而是更著眼于發展,挖掘學生的潛能。“人類正是在不斷失敗中才不斷進步的。”一位哲學家說。新理念的班主任不應把學生的失誤看得太重。而是與學生一起商討如何改進與發展,進而去創造,對學生不是簡單訓斥與限制,而應是鼓勵其發展與創造。
六、重“狹隘的集體本位主義”,輕“教育社會化”
傳統教育意義上的班主任傾向于把自己的班級看做是一個單元,并把它與外界隔絕開來,管理班級自己一人包干,管理范圍只局限于學生在班在校的時候。結果往往導致“狹隘的集體本位主義”。而新理念下的班主任則不同,首先認識到自己是班級各種教育力量的協調者,是聯結任課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家庭的一個重要紐帶。班主任應主動聯合任課老師、學生家長共同商討班級管理的教育對策,以便形成教育合力,最大限度地發展教育系統的整體功效。班主任應以“教育社會化”的新視角看待班主任工作,強調主動了解并研究家庭教育、社會教育,把學校教育擴展到全社會,爭取更廣泛的教育力量的支持。
責任編輯 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