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當美國加州橘子郡的陪審團對“白人優越論者”比利·約翰遜(他謀殺了數名黑幫同伙)是否當處死刑進行辯論時,比利本人卻要求對其處以死刑。他并非對多年來被他殺死的五個人心存愧疚,“他們把我惹急了我才殺人的。”比利解釋說。他申請接受死刑的原因是,他認為,加州圣昆廷死囚牢房的居住條件更好,活動空間大,有寬松的電話使用權和人際交往權。相較而言,如果被判終身監禁,他將在安全設防度極高的鵜鶘灣監獄里過一輩子,而且還會被單獨囚禁,完全與外界隔絕。更重要的一點是,他心里在打著如意算盤——即使被判處死刑,也有可能他永遠不會被執行死刑。美國憲法條例對死刑判決限制很多,被告可以不斷上訴,一項死刑判決從生效到真正實施,加州司法體系平均要花費20年時間。
加州死刑制是美國最勞民傷財且收效甚微的法律制度。2011年6月,一份由法學院教授和巡回上訴法院高級法官共同出具的、具有里程碑價值的報告,揭示了死刑制度存在巨大缺陷的新數據。該報告顯示:現行的死刑制度自1978年通過實施至今,納稅人為區區13名死刑犯承擔了40億美元的稅負,平均每名死刑犯占用了3.08億美元。截止到2009年,死刑案例比終身監禁案例平均每年至少要多支出1.84億美元。住房、醫療及法務機構每年要為加州現有的714名死刑犯(全美為數最多)額外承擔1.44億美元的費用。如果陪審團繼續平均每年押送20名死刑犯到圣昆廷死囚牢房,而死刑執行度的現有速率維持不變,不到2030年,死刑犯人數將增加至1000人以上,而加州納稅人要為23名死刑犯負擔90億美元的開銷。
“看到這組數據,我很震驚。”奧克蘭市的民主黨國家參議員兼參議院預算委員會成員洛尼·漢考克說。加州財政預算上的大幅度削減一度令其愁眉不展五個月,“簡直太傷腦筋了”,她說,“加州人是時候重新考慮死刑罪的去留了。”
2011年6月末,漢考克提出了第一份提議以“終生監禁、不得保釋”判決替代死刑的法案,最終因為她沒有足夠的票選權,無法將其對外推廣,不得已將該法案撤銷。反死刑活動家們目前也在廣大民眾中倡導廢除死刑罪。加州納稅人正義會以法律專家的數據報告和有關媒體報道為支撐,2011年10月發起了無記名投票,預計在2012年美國總統大選前收集到所需的5.0476萬張選民簽名,從而廢除死刑。
而執法團體對上述提議卻不以為然,他們更傾向于以某種妥善的形式繼續保留死刑。加州地區律師協會的立法主任科里·薩爾齊洛說:“我們對死刑反對者的行為表示理解,但我們應該尋找補救措施解決問題而不是一味地摒棄它。”漢考克的繼子卡西·貝茲就是阿拉米達地區律師所一名激進的執法者,他本人經辦過數起謀殺案,被告的謀殺罪名悉數成立。他對繼母提出的“以終生監禁替代死刑法案”不予置評。加州罪案受害者聯盟主席哈里特·薩拉特堅稱:“對于受害者來說,廢除死刑提議等同于侮辱。對于受害者家屬來說,廢除死刑等于在他們的傷口上撒了一把鹽。”哈利特在女兒被謀殺后建立了這個聯盟。她說:“無假釋終生監禁未能給予受害者家屬所尋求的那個了結。死刑成本高昂,原因在于它的執行效率太低。看看得克薩斯州和弗吉尼亞州,他們對上訴年限加以了限制,我們何不借鑒他們的做法呢?”
在得克薩斯州,上訴過程精簡高效。在2011年的前八個月里共執行了九場死刑。在弗吉尼亞州,從逮捕“環城公路狙擊手”到2009年對其執行死刑,足足用了七年時間,但相對加州的執行速度也算是比較快的。其他州,諸如科羅拉多、堪薩斯、馬里蘭還有蒙大拿,都在努力改革或廢止死刑制度。
歷史上,加州民眾對死刑罪的支持率超過60%,與全國范圍內的死刑支持率趨于一致。“因此死刑廢止提議者起初便處于劣勢”,政務研究中心主席羅伯特·斯特恩說,“反死刑論者需要得到民主黨人士的支持,他們成功的希望才更大,比如杰里·布朗和戴安娜·費因斯坦。然而,他們其中一人若持否決票,勝算則比較渺茫。”但如果加州通過了廢除案,其他州勢必效法加州。
此時此刻,杰里·布朗州長對此問題并未發表看法。1977年,布朗對支持死刑法案持反對票。2010年4月,他阻止對圣昆廷死囚牢房撥款3.56億美元用于擴建,并稱,“在對教育和社會服務領域大幅縮減預算時,增加對死囚牢房的支出既不合情也不合理。”加州參議員漢考克表示,她會在2012年1月再度提起終生監禁法案。彼時選民們能夠切身體會到加州最新一輪預算縮減帶來的影響,拭目以待選民們作何反應。
與此同時,比利·約翰遜的愿望似乎已經實現——他搬到了死囚牢房,獨自享用著律師買給他的電視機。但是幾個月前,由于恐嚇獄警,他被升格為乙級囚犯。比利失去了他的電話特權、允許肢體接觸的親友探訪權,居住環境也恢復到鵜鶘灣監獄的狀態:24小時處于一級禁閉,嚴格限制人際交往,每周只允許獨自進行三次小范圍的室外行走,活動區四周鐵絲網密布,活動范圍只有兩輛小型汽車大小。
[譯自美國《大西洋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