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2月的一個周末,一群衣著靚麗的女孩陸陸續(xù)續(xù)出現(xiàn)在了大阪梅田的阪神百貨店中。女孩們粘著假睫毛的眼睛顯得更大,雙腿光潔白皙。她們其實是平時背著書包上下學的小學生。
她們的目的地是6樓童裝區(qū)舉辦的小學女生時尚雜志《JS Girl》攝影會,有120名參與者將登上2月發(fā)行的期刊。“身高115-160厘米、充滿活力的女孩(不是小學生也可)”擁有參加攝影會的資格。
主辦方在布置會場的同時搭建了臨時舞臺,現(xiàn)場聚集的50多對母女全都拿著手機,做好了準備。雜志的三名人氣模特為大家演示了動作之后,攝影會開始了。母女們從舞臺前快速移動至攝影的隊列中。媽媽在女兒的嘴唇上涂著唇彩:“好好拍照!”小姑娘們在鏡頭前微笑著用雙手比出心形,眼睛向上看,掐腰站立……這是小學生嗎?她們完全懂得讓自己看起來最可愛的技巧。百貨店內(nèi)負責兒童服裝銷售的百原重夫經(jīng)理介紹說,色彩明快耀眼、風格甜美的服裝搭配被稱為“小學女生時尚”,這些服裝大量使用皮毛、絲帶和蕾絲等材質(zhì),十分華麗。不由父母挑,而是自己選;不買偏大號的衣服,而選擇正好的尺寸。與過去相比,這些都是決定性的不同。一身品牌童裝的售價為3-4萬日元,這些服裝的人氣正在飆升。百貨店里的一角匯聚了數(shù)個童裝品牌,并準備追加引入更多的店鋪。
睡前幫女兒做拉伸練習
一位身穿花呢短裙、戴著平光鏡、長相酷似蒼井優(yōu)的美少女也來到攝影會進行挑戰(zhàn),這名8歲的女孩來自大阪市的中村音波。她穿著“EARTHMAGIC”牌的皮靴,其他服裝統(tǒng)一為“RONI”品牌。音波花了一小時燙好卷發(fā),讀小學一年級的她對時尚產(chǎn)生了興趣,夢想是做模特。由于上學期間穿的是校服,她的私人服裝是為參加攝影會而集中購買的。“RONI”一有新品上市,中村音波的母親紗織就會奔走于百貨商店之中,趕在音波穿的尺寸售完之前給她買回來。她全方位支持自己的女兒:“她一吃多東西,臉和肚子就會腫起來,我會讓她通過運動消耗熱量,睡前還會幫她拽腿做拉伸。”
去年2月創(chuàng)刊的雙月刊《JS Girl》每冊售價540日元,附帶有人氣服裝品牌的產(chǎn)品列表,發(fā)行量為8.5萬冊。就像這場為期兩天、迎來403名參與者的攝影會一樣,該雜志擁有多個讀者參與類型的版面,賣得很好。長谷浩二主編說:“雜志模特的熱潮是在多年前興起的,如今這股潮流也發(fā)展到了小學之中。我希望孩子們能通過喜歡的東西,培養(yǎng)自身的積極性和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雜志旗下的許多模特開設了博客,每天更新多次。小學生兼人氣模特戶澤愛理時常更新自己的博客,回復粉絲的留言。她有時會在博客上貼出雜志的模特照片,研究拍照動作,閑暇的時候會拿著美容滾輪按摩臉頰。32歲的母親惠梨對女兒美容的關(guān)注程度比對自身更甚,“最需注意的就是皮膚。拍照前,為了避免面部浮腫,我會讓愛理注意飲食。洗臉之后,用化妝水做保濕工作是不可缺少的步驟。”
雜志專屬模特藤谷愛同樣如此,她會穿著沒有荷葉邊的深色衣服和長襪去上學。針對小學生追逐時尚的現(xiàn)象,社會上存在著嚴厲批評的聲音,對此藤谷愛的媽媽藤谷真美表示:“從女兒登上雜志開始,我就做好了心理準備。即便被批評,我也想支持女兒的選擇”。
《Nicopuchi》也是一本面向小學生的時尚雜志,發(fā)行量達到了13萬冊,雜志主編山本琢治說:“以前的孩子會裝得成熟一些,對成人抱有憧憬,現(xiàn)在的孩子則傾向于選擇適合自己的服飾,她們也明白自己只能在現(xiàn)在穿這些服裝,我們有充足的條件讓小學生也能成為主角。”
從2005年開始,ADK兒童市場研究所一直在就父母與孩童對時尚的觀點進行調(diào)查,在研究所工作的赤嶋榮這樣定義小學女生時尚——讓孩子縮短裙長的是父母,不讓孩子縮短裙長的也是父母。孩子選購一件8000日元的服裝時,決定為她出錢的也是父母。沒有家長的支持,孩子們對時尚的追逐也就無法成立。
現(xiàn)在的年輕父母是自主選擇工作與婚姻的一代人,他們尊重孩子的主體性,但同時這也讓孩子對未來抱有很大的不安。在家長對孩子的支持當中,或許包含著一種希望孩子擁有堅定自信的愿望。
與小學女生的勁頭相比,男生又怎么樣呢?
《小學男生說明書》的作者麻生理惠子親自繪制了書中的插圖,這本書描寫了她10歲長子的生活狀態(tài)。當她聽到女生的媽媽說“我在假日給女兒做美甲,還和她一起去購物”時,感到非常吃驚。“我只有在兒子的衣服變小或者破了的時候才會給他買新衣服,也根本不會注意服裝品牌或設計款式。”
麻生理惠子不喜歡男性穿成灰黑一團。長子讀低年級的時候,她故意給他穿橙色或粉色的衣服,然而這些努力全是徒勞,兒子關(guān)心的只是衣服是否穿著舒適、便于運動。“女生用時尚程度來劃分等級,男生則是通過足球、籃球和玩游戲的好壞決定這一點。”
不過,ADK的赤嶋先生認為,時尚和運動都是確認朋友關(guān)系的工具,在這一點上男女是共通的。“孩子們需要上補習班,需要學習,玩耍的機會和時間都有減少,他們需要讓自己在零碎的時間里感受到朋友的存在。于是,女生選擇了時尚、男生選擇了運動和游戲,這些都是易于理解的事物。”
小學女生對時尚的追逐源于對未來的不安,是確認友誼的手段。在家長的保護下,她們得以在有限的時間里熱衷于此。想到這里,我看著女孩子們綻放的笑容,感到一絲悲哀。
[譯自日本《周刊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