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一度普遍被認為只適合娛樂孩子和游客的魔術,出人意料地受到科學世界的尊重。甚至連我這種眾所周知不善言辭的人,也因自己的魔術而被邀請到神經科學大會上發言。為此我也問過一位科學家朋友,這突如其來的興趣有何原因?他回答,那些資助科學研究的人們發現,魔術師“比實驗鼠更有吸引力”。
為了科學研究,我豁出去了。當我與聽眾分享了行業機密之后,那些神經科學家朋友們為了表示謝意,向我展示了眼動跟蹤和核磁共振成像設備,并承諾,這些機器早晚能幫我成為更優秀的魔術師。
我心存疑慮。論騙術,神經科學家不過是新手,而魔術師們已駕馭人類感知長達上千年之久。
我仍記得11歲時做的一項實驗,實驗對象是一群童子軍。我原本以為沒人會看見我偷偷將放在圍巾下的魚缸拿走,事實證明我錯了,童子軍們用硬糖塊賞了我一頓好打。如果參觀核磁共振實驗室就能免了這場皮肉之苦,那我巴不得轉行呢!
魔術與機器并沒有多深的干系,因為它并非真的與感知器官息息相關。魔術是一門對觀眾消化感知信息的方法加以理解、繼而加以操控的藝術。如果我教你一些魔術師吸引你轉移視線的方法,你就會明白我的意思。
1.利用圖像識別。你會看到我從背對你的手中變出四枚銀元,每次一枚。接下來,在第五枚銀元被變出來之前,我讓你看到我的手掌是空的。你會記住圖像,先入為主地認為全部五枚銀元都是從空空的手掌中變出來的。
2.魔術都是很貴的,魔術師都是不怕麻煩的。如果魔術師在一個戲法上投入的時間和金錢多于你的想象,那么,你十有八九會被唬住。我和搭檔曾在一位脫口秀主持的桌子上從一頂禮帽中一股腦兒變出了500只蟑螂。此次表演的準備花了幾周時間。我們雇用了一名昆蟲專家,不僅提供了爬行緩慢、不懼怕攝像機的蟑螂(比如趴在你的爐臺下,不會到處亂爬的那種),而且教會我們如何拿起小蟲而不會發出青春期女孩般的尖叫。然后,我們做了一個夾層,中間放上泡沫(這是極少數蟑螂會沒法攀爬的物質之一),并費了好大勁兒把夾層放到帽子里。戲法不值得勞師動眾?在你看來可能如此,魔術師們卻不這么想。
3.開懷大笑時,人們很難縝密思考。我們經常在一個秘密動作之后發出笑聲,觀眾只注意集中精力,一旦發笑,他的大腦就會很忙,難以理性地對笑料追根溯源。
4.讓戲法出其不意。我脫下外套,把它丟在一邊。然后,把手伸進你的口袋里,拽出一只塔蘭泰拉毒蜘蛛。我脫外套只是讓自己舒適些,對嗎?不見得。當我脫去外套時,手上抓住了蜘蛛。
5.想要騙過觀眾,至少要把兩個戲法結合起來。在拉斯維加斯表演的每一晚,我都會玩一種球的魔術。我的方法,是用一根細得讓觀眾看不見的線來操縱這個球。但在表演過程中,球幾次穿過木圈,貌似不可能有一根線。這個木圈就是魔術師所說的誤導,也即第二個戲法,用以“證明”第一個戲法。木圈是真的,但我花了整整18個月才編排出這套迷惑人的舞蹈。
6.自以為是的謊言最騙人。我的小球魔術是魔術師大衛·埃布特在1907年發明的,他曾經讓一只金色的小球在客廳里四處飄動。表演過后,埃布特去廚房拿點心,漫不經心地把小球放在了書架上??腿藗兦那淖叩綍芘?,掂量著小球,發現球很重,用線根本撐不住。因此,他們困惑不解。然而,觀眾之前看到的飄動的球重量其實只有5盎司,書架上的球是一件質量很大的復制品,專為用來吸引觀眾的好奇心。當魔術師讓你自己去發現秘密時,他的謊言便牢不可破了。
7.表面上給你選擇,其實選擇有限。這是所有魔術師的秘密中最黑暗的一個。我將把這條法則(與前面所提到的六個秘密)結合在一個最讓人惱火的紙牌魔術中,向你們細細道來。
我把一副牌洗幾次,讓你掃一眼牌中的不同花色。我將所有牌面朝下,請你任選一張,記住它并還給我。此時,我會讓你當眾說出那張牌,比如你說,“紅桃Q”。我把這張牌放進嘴里,嚼碎著吞進去,發出痛苦的聲音并扭動身體,暗示你選的那張牌正順著我的喉嚨滑下,通過腸道,進入血液,最后進到右腳。 接著,我會抬起右腳,請你脫下我的鞋子。你會發現紅桃Q就在那,這太驚訝了!如果你碰巧拿起那副牌的話,會發現少了張紅桃Q。
秘密:我把一張紅桃Q偷偷放進右腳鞋子里,一張黑桃A藏到左邊袖子里,一張梅花3藏到錢包里。接著,要湊出一幅只含這三種牌的一副牌??偣惨馁M18副牌,這一步確實很浪費,也很繁瑣(第二點——魔術都是很貴的,魔術師都是不怕麻煩的)。分牌時,我會故意讓你瞥見幾張不同的牌面,你斷定這副牌里有52張不同的牌(第一點——圖像識別)。你以為自己已做出選擇,正如你在兩個候選人之間選擇,而他們早被幾個財大氣粗的政黨內定了(第七點——選擇受限)。
現在我扭動身體使紙牌跑到鞋子里(第三點——如果你在哈哈大笑……)。當我任意抬起一只腳,當然,鞋子里面有你選的那張牌,或者邀請你把我的錢包從褲子后面的口袋拿出來時,我馬上轉身(第四點,出其不意),換上一副去掉以上三種花色的普通紙牌(第五點——把兩個把戲結合起來),接著把牌放下。稍后,我會誘導你去檢查這副牌,你會發現自己選的那張牌不見了(第六點——自我欺騙)。
魔術是一門藝術,像音樂、繪畫或詩歌一樣具有美感。但每個魔術的核心都是一場冷靜的感官認知實驗:這個戲法能唬住觀眾嗎?一位魔術師的數據樣本流傳幾個世紀,他的實驗被重新演繹到幾近完美的境地。相對花費幾個世紀來測量和開采這座大山的魔術師而言,神經學家(盡管出于善意)不過是在收集山腳下的土壤樣品。核磁共振機器確實很棒,但是,如果你想學習魔術心理學的話,最好從應付童子軍和硬糖塊開始吧。
[譯自美國《史密森尼學會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