鎂光燈總是追著在舞臺上星光熠熠的明星們跑,而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發明家們雖然功勛卓著,卻總缺乏與他們相稱的關注。現在讓我們來看看幾位年輕的天才:在同齡人還在為升學苦惱,忙著跟青春痘做斗爭的時候,這些未來的明星們已經擁有了許多令人振奮的成果。
薩曼莎·霍普金斯,發明“月球溫室”
“薩曼莎總是在建造東西。”她的導師,天文學教師林恩·茨林斯基說。9歲時,薩曼莎。霍普金斯自己建了一座狗屋大小的小木屋。七年級的時候,她培養起了對天文學的濃厚興趣,通過臥室里的望遠鏡研究宇宙。在畢業班里,她和同學邁克爾·扎克維奇設計了一種月球溫室,使用空氣和霧氣來種莊稼,而不是通過某種封閉在小盒子里的土壤。她們這項發明尤其創新的部分是一種用于汽車避震器的液體,它暴露在磁場中時會變硬。薩曼莎的發明在“皮特·康拉德創新精神高中發明競賽”中贏得了亞軍和6000美元的獎金。
邁克爾·法勿特,糖尿病患者的救星
邁克爾·法勿特的第一項發明完成在他10歲時,是一種使用了光、動作和溫度傳感器的裝置,讓你在出了房門之后自動關燈。“我總是忘記關燈,于是我決定發明一個機器人在我出門之后幫我關燈。”他說。16歲時,他設計了一種納米鼻腔噴劑,使用蛋白質受體來檢測人體血液內的含糖量,然后釋放出適量的胰島素來避免糖尿病發作。納米霧將會讓胰島素注射毫無用武之地。他的發明贏得了“2007拓視競賽”(由美國國家科學教師協會主辦,旨在促進學生創新發明)的第二名和2萬美元獎金。后來,他組建了一個團隊,共同開發“風寒征服者”,使用了類似的技術來使風寒感冒的風險降低90%。
丹尼爾·奧斯圖瑞亞思,發明可工業運用的地熱發電機
3歲時,丹尼爾·奧斯圖瑞亞思就能講4種語言。他很小就埋下了創新的種子:在自己房子周圍建起了很多奇特裝置,癡迷一些不同凡響的愛好諸如制造鎖夾,修剪盆景樹等。奧斯圖瑞亞思自學了很多學科,像理論物理和熱聲學。2011年,奧斯圖瑞亞思和他的伙伴阿伊薩克’哈維爾為間歇熱泉噴孔設計了一套水下復合裝置。這一未來系統將在熱泉孔周圍布置150臺發電機,每一臺都可以生產4.5萬千瓦的電能,總共68億瓦特——相當于一個中型核電站的發電量。很少有人研究如何利用海底熱泉,因為它們都位于海面下幾英里的深處,開發成本非常高昂。奧斯圖瑞亞思的設計沒有活動部件,而且幾乎無需維護,這就可以忽略維修過程。這一項目在著名的“皮特·康拉德創新精神高中發明競賽”上折桂,獎金為1萬美元。
泰勒·穆索爾,農民的好幫手
10歲時,泰勒·穆索爾造了一臺愛迪生留聲機。15歲時,他開始了自己組裝和修理電腦的生意。2009年,他領導著一個團隊,憑一個游戲機器人獲得了“第一機器人技術大賽”的區域冠軍。該比賽由賽格威的發明人迪因·卡門投資設立。他的另一項發明,為發展中國家發明的高梁粟子脫粒機,贏得了旨在培養年輕發明家的“萊米爾森一麻省理工發明團隊項目”的1萬美元助學金。這一發明的獨到之處在于它的簡潔——使用腳踏車驅動,產生的動力可以讓一個農民的生產效率在不用電的情況下提高10倍。“他恰恰做到了發明該做而常常不做的重要事情。”卡門說,“那就是透徹理解潛在用戶的需求。”
布蕾雅·薩哈,攻克癌癥的希望
數學高手和雙簧管演奏者布蕾雅·薩哈在高一時就開始研究DNA。高二時,她開發出一種讓愈合傷口的皮膚細胞生長的無排異反應支架。高三那年,她做了更多的DNA實驗。而高中四年級那年:她整個夏天每周花40多個小時在紐約大學石溪分校的實驗室里,最終這個紐約姑娘設計并合成了一種新的化學治療藥品來對抗腫瘤,副作用更少。“它使用了一種可以用兩種不同方式來抵抗癌細胞的分子”,薩哈說,“是一種二對一的出擊。”她的勤奮得到了回報——“英特爾科學人才研究基金”為她提供了2萬美元的獎學金。
威廉·耶,新型太陽能電池發明者
威廉在美國全國高中畢業班學生中ACT分數位居前茅——而那時他剛剛讀到八年級。他在三年級的時候迷戀上科學,到了四年級,他沉迷于海洋學、納米科技和可再生能源。11歲,他開始在波特蘭州立大學學習納米成像,在那里他偶然有了個想法——三維太陽能電池可以通過兩個凹面光阱吸收可見光與紫外線。順理成章,威廉贏得了20多個學術獎項,包括俄勒岡科學工業博物館設立的“天才獎”以及戴維森人才發展學院提供的2.5萬美元獎學金。終結世界能源恐慌的時間之外,威廉還磨練自己的棋藝,他已經連續3年取得了俄勒岡州的象棋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