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6日,歐洲中央銀行行長德拉吉(Mario Draghi)宣布了新一輪的購買政府債券計劃,聲稱將無限額購買歐元區各國政府債券,以緩解被歐債危機困擾的各國政府融資難題,打壓居高不下的融資成本。消息一出,歐洲各國股市強烈反彈,特別是銀行業的股票,急劇上揚,創近6個月來的最高點。
宣布這一方案的歐洲中央銀行,再一次成為輿論焦點。歐洲中央銀行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機構?它在歐債危機中又扮演了什么樣的角色呢?
歐洲央行的角色
歐洲中央銀行是隸屬于歐盟的一個官方機構,成立于1998年6月1日,它取代原來的歐洲貨幣委員會,負責管理歐元區的貨幣政策。其總部設在德國法蘭克福,現任行長是意大利人德拉吉。
歐洲中央銀行的股東是歐盟27個成員國的中央銀行,它還有自己的股本50億歐元—按照歐元區17國的人口和國民生產總值占歐元區總數的比例在各國之間分攤,而且還定期調整。
作為歐元區17 國的中央銀行,歐洲中央銀行最主要的目標是穩定歐元區的物價,也就是控制通貨膨脹。其目標是將歐元區的年平均通脹率控制在2%左右。而這一目標主要是通過制定和執行歐元區的貨幣政策來實現的。
歐洲中央銀行是歐盟內最有實權的機構之一,保證其政策的公平、公正和透明顯得尤為重要,而前提就是維護歐洲央行的中立性。歷屆的歐洲央行行長在進行決策時都把這個放在首位。
在歐債危機中,歐洲央行在歐元區穩定中的作用更加凸顯。按照市場的標準,如果一個主權國家的10年期政府債券的年利率超過7%,那么這個政府的債券就等同于垃圾債券。希臘等不少國家早已突破這一警戒線。為防止像希臘這樣的國家破產,歐盟27國領導人決定成立臨時性的緊急援助基金—歐洲金融穩定基金(EFSF),各國政府按比例給該基金注資,以便在需要的時候為這些國家提供緊急貸款。愛爾蘭、葡萄牙和希臘都先后向歐盟求助,希臘更是兩度接受了歐盟的緊急援助貸款。
歐洲央行受歐盟委托,負責掌管歐洲金融穩定基金,并在歐盟批準和授權的情況下,以中介人的身份從基金中向這些國家提供遠低于市場利率的低息貸款,從而緩解這些政府的融資壓力。同時,歐洲央行還有權對這些接受緊急援助貸款的國家予以監督,看它們是否嚴格履行貸款的各項條款,必要的話,歐洲央行可以暫時凍結給這些國家的貸款。
歐洲金融穩定基金可用資金總額為4400億歐元,其中2000億歐元先后發放給愛爾蘭、葡萄牙和希臘三國,1000億歐元已經決定用來拯救西班牙瀕臨崩潰的銀行系統,所以其剩余可用的資金大約為1200億歐元。2011年底,歐盟決定成立永久性的維護歐元區金融穩定的戰略資金儲備—歐洲穩定機制(ESM),以取代現在的歐洲金融穩定基金。歐洲穩定機制的資金總額為5000億歐元,加上從歐洲金融穩定基金轉過來的1200億歐元,歐洲穩定機制的可用資金總額約為6200億歐元。
6200億歐元是否足以應付歐元區的債務危機?當許多人覺得可以松一口氣的時候,西班牙和意大利的債務危機又愈演愈烈。意大利的10年期國債利率一度接近7%的警戒線,西班牙的10年期國債利率更是一度高達7.6%。問題是,不同于愛爾蘭、葡萄牙或希臘,意大利和西班牙是歐元區的主要經濟體,一旦它們真的倒下,歐洲穩定機制是遠遠不夠的,那么到那時誰還有這個能力來拯救它們呢?
在市場又陷入恐慌的時候,大家把眼睛瞄準了最后的希望—歐洲央行。
搖擺的中間人
在整個歐債危機中,應該說歐洲央行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市場普遍認為它做得還遠遠不夠!不錯,歐洲央行確實一直積極采用貨幣政策,想通過降低基準利率來打壓歐元區國家的融資成本,但貨幣政策的影響是間接性的,且發揮作用的速度太慢。
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美、英、日的中央銀行。這些國家先后受次貸危機的影響陷入經濟危機和政府債務危機相互交織的泥潭。為了減少各國政府的壓力,刺激經濟的增長,美、英、日的中央銀行越過傳統的貨幣政策,迅速果斷地直接從市場上購買自己政府的債券和其他商業機構的金融資產。美聯儲從2008年開始,累計向市場上投放了2.3萬億美元,這對于穩定市場,刺激美國的經濟增長起到了關鍵作用;英格蘭銀行從2008年開始,也累計向市場投放了4250億英鎊,英國經濟能夠在歐債危機的包圍下一枝獨秀,英格蘭銀行功不可沒!
所以,大家期待歐洲央行能夠像美、英、日的中央銀行一樣,繞過歐洲金融穩定基金和隨后的歐洲穩定機制,直接購買陷入危機的各國政府的債券,穩定歐元區和世界市場的信心。
在多方的壓力和期待下,歐洲央行從2011年底開始,以每周大約200億歐元的速度從市場上購買歐元區各國政府的債券。但相對于歐債危機一日千里的發展形勢,這種速度的購買太緩慢,規模太小,無異于杯水車薪。而據業界估計,要真起作用的話,歐洲央行約需購買相當于歐元區整個國民生產總值的20%的政府債券,這大約是1.6萬億歐元!歐洲央行這一輪購買的政府債券還不到這個數額的一個零頭,其對市場的影響可想而知。
與此同時,西班牙的銀行系統陷入崩潰,地方財政不斷惡化,頻頻向中央政府告急;意大利的經濟形勢也每況愈下,政府發債成本大增;希臘的新政府又嫌歐盟緊急援助貸款的條款過于苛刻,國內政局風起云涌,眼看就要被踢出歐元區……所有這些,使得本就十分脆弱的歐洲市場更加動蕩不安,金融業表現十分低迷,經濟增長停滯,失業率不斷攀升。不少國家熱切期盼歐洲央行能夠有大動作,從根本上扭轉這一局面。
就在這種情況下,歐洲央行終于在9月6日宣布了第二輪直接購買政府債券的計劃。與第一輪相比,這次的購買計劃沒有額度的限制。德拉吉說:只要需要,歐洲央行將無限額購買。這對穩定市場和刺激投資者信心起到了根本的作用。以前,無論是歐洲金融穩定基金,還是后來的歐洲穩定機制,雖說可用資金都有好幾千億歐元,但都不足以應付像西班牙或意大利這樣的歐元區大國的倒下。鑒于此,歐洲央行的無限額購買,倒是一個最好的答案,最終給大家吃了一顆定心丸。
不僅如此,歐洲央行還第一次明確了自己對待歐元區債務危機的立場和幫助拯救歐元區債務危機的決心。市場立竿見影的表現,證明這一舉動受到了社會上較普遍的歡迎和支持。
爭議與分歧
可是,在對歐洲央行的一片歡呼和贊譽聲中,也夾雜著一些批評的聲音。
首當其沖的就是歐洲央行的中立性。作為歐元區的政策性銀行,如果歐洲央行持有其轄下的歐元區國家的大量國債,就會搖身一變成為這些國家的債權人。這樣,歐洲央行就不再只是一個裁判,而是身兼裁判和運動員的雙重身份。在這種情況下,歐洲央行在做出各項決策時,為確保自己作為債權人的利益,難免會向自己這一方傾斜,歐洲央行的中立性也就受到了挑戰。
批評的另一個焦點是,歐洲央行購買歐元區國家的債券,其實就是將歐元區的財富在不同主權國家之間轉移。可問題是,那些貢獻資金的國家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好處,而那些受益的國家也沒有承擔相應的責任和義務。這種權責不對等,勢必會帶來很多問題。
以德國為例,作為歐元區的老大,它是歐洲央行最大的股東,向歐洲央行支付的準備金接近整個總額的1/4。憑什么讓歐洲央行拿德國納稅人的錢去拯救像希臘和葡萄牙這樣的國家?很自然,這次歐洲央行購買政府債券的計劃在德國政界和老百姓中引發了不小的不滿情緒。盡管在眼下,解決歐元區國家的融資難問題迫在眉睫,大家對此避而不談,可危機一旦過去,這個問題就會浮出水面,歐元區國家之間的口水戰又將重現!
批評的第三點,則是通貨膨脹的威脅。歐洲央行用來購買歐元區國家政府債券的錢從哪里來?當然不可能從歐元區各國的政府來:它們本來都債務纏身,急需用錢,哪還有多余的錢給你?所以,歐洲央行只能靠印刷歐元來購買歐元區國家的國債!而一旦歐元區國家的政府發現只要歐洲央行印錢,自己就不愁沒錢花,這些政府就會上癮,希望中央銀行不斷印刷歐元。紙幣越印越多,通貨膨脹的問題就會隨之而來,從而引發嚴重的社會后果。
據說,在歐洲央行內部就所宣布的購買政府債券計劃進行表決時,德國投了反對票,理由是歐盟憲章明文規定歐洲央行不能直接向任何的歐元區國家提供資金援助。可是,到這關頭誰還在乎這個?救命要緊!所以這項計劃終因歐元區其他絕大多數國家的支持而得以通過。但這卻說明,歐洲央行在這一問題上并不是鐵板一塊,而有著明顯的分歧和斗爭。處在歐債危機中心的歐洲央行,到底會走向何方呢?
未來的改革
必須看到,歐盟和歐元區的并行存在,給歐洲央行的未來制造了一定的不確定性。雖然歐洲央行是由歐盟27個成員國一起設立,并且其股東是這27國的中央銀行,但是歐洲央行的服務對象卻是歐元區的17國。歐盟那些不在歐元區的成員國怎么辦?它們擔心歐洲央行的各項政策會讓它們在歐洲的政治、經濟中處于不平等的地位,而它們在歐洲央行的決策機構中卻沒有任何的發言權。所以,現在要求改革歐洲央行決策機構的呼聲很高。
一個代表就是英國。英國不是歐元區國家,但在金融監管和改革上,英國倫敦是歐洲乃至世界的金融中心,其金融交易額占整個歐洲金融交易額的近八成。如果歐洲央行要在這一領域有所作為,必須得到來自英國金融業的支持和配合。所以,德、法、意肯定會在這上面讓步,英國加入歐洲央行的最高決策層是遲早的事!
歐洲央行這次宣布的購買歐元區政府債券的計劃,雖然贏得了一致的好評,得分不少,但必須看到歐洲央行的這項計劃“治標不治本”。它雖然暫時解決了深陷歐債危機的各國政府的融資問題,但歐元區的危機仍在!對此,歐洲央行卻乏善可陳。
現在困擾歐元區的危機,不僅僅是一個政府債務的危機,而是一個政府債務危機和經濟危機并存的世紀危機!為了應付政府債務危機,歐元區各國政府緊縮財政,再加上歐洲央行宣布的購買政府債券計劃,債務危機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可是,歐元區的領導人卻忽視了歐元區同時處在經濟危機中的事實。他們做出的各項緊縮財政的政策,雖然緩解了債務危機,卻進一步打壓了經濟復蘇的希望。而只要經濟危機得不到解決,解決政府債務危機只是一句空話!
解決債務危機需要緊縮財政,但解決經濟危機卻需要刺激經濟的增長。只有把緊縮財政和刺激經濟增長并重,歐元區的危機才會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值得慶幸的是,現在歐元區內有越來越多的人提出要在緊縮財政的同時刺激經濟的增長。歐洲央行必須利用這一契機,把解決歐元區的危機引到一條正確的道路上來。
最近,歐盟理事會又提議讓歐洲央行監管歐盟內的所有大大小小6000多家銀行,成為歐盟內的最終金融監管機構,并擁有發放和取消銀行營業執照的權限。如果這一提議在歐盟內通過,歐洲央行的權限將不再局限在歐元區17國,而是一個觸角覆蓋整個歐盟的金融巨無霸!雖然該議案一提出就遭到了英國的反對,但是歐盟內的其他許多國家都表示支持。到底該議案最終能否通過,現在還前途未卜。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歐洲央行在歐洲的舞臺上,會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發揮愈加廣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