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的希臘議會重新選舉,不過是自1960年代以來困擾西方民主和開放社會的嚴重危機的最新癥狀而已。今天,西方自由民主國家都想拼命免卻一場身份危機,結果卻使這場危機愈演愈烈,最終威脅到當前的社會契約,并有可能毀滅現有的社會秩序。
冷戰結束留給領導人們一系列全新的執政挑戰,而全球化速度加快、1980年代經濟自由化后遺癥和1990年代信息技術革命則導致對執政不斷加劇的挑戰。由于這些挑戰未獲充分解決,很快,很多人開始懷疑自由民主制度在國內的持續性和國外的普遍性,并開始探討所謂“中國模式”的優勢。
2008年的金融危機很快蛻變為1930年代以來西方最嚴重的經濟衰退。由于決策者采用了完全不透明的危機管理模式,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將私有部門應該承擔的損失推向社會,縱容對經濟實行大規模的國家干預,因此進一步加劇了人們對西方民主制度的懷疑;由此造成的財政緊縮加劇了經濟不平等,導致很多人跌落到貧困線以下,而很多造成2008年蕭條的私營機構卻利用公共經費迅速恢復了元氣。
雪上加霜的是受打擊最重的兩個國家:希臘和意大利。金融市場成功罷免了也許并不完美的民選政府。倒霉的希臘前總理帕潘德里歐,在敢于提出以全民公決的形式決定其同胞的經濟未來之后終于在去年被迫辭職。頗具諷刺意味的是,眼下的重新選舉實際上就是帕潘德里歐在2011年10月所建議的全民公決。
經濟、社會和政治權力的結構變化是造成歐洲危機(及與之對等的美國危機)的根本原因。自由民主國家和開放社會傳統上一直依賴這三種權力間微妙的平衡關系。但近20年來我們的精英已經無法維持這樣的平衡,因為經濟權力早已脫離政治權力實現全球化,而民主政治往往在脫離過程中嚴重受損。
與此同時,為民主合法性輸送氧氣的社會權力在遭遇邊緣化的同時發生了幻滅,并逐漸從傳統的政治傳送帶上脫離開去,結果導致主流政黨和工會地位下降,以及對政府政令的信任度跌至歷史新低。在新媒體的推動下,新的身份正在依托新的社會互動網絡逐步形成,新身份往往不受國家邊界的束縛,與自由民主國家的傳統執政制度也幾乎沒有任何關系。
今天的精英們拒絕推進這三種權力的有效平衡,拒絕承認在個人權力無限擴大之上存在一個更廣大的目標,顯然這一點導致了對公眾利益的日漸忽視。這在自由民主和開放社會產生了巨大的后果。
經濟權力的轉型削弱(有時侵占)了政治權力,而政治權力與社會基礎的剝離加大了它的不合法性,現在這個時代屬于民粹分子和極端分子。現在歐洲許多國家民主的衰落讓這些人大行其道,表現為邊緣運動日益成為重要的權力爭奪者,并威脅要消滅60多年歐洲一體化所取得的成績。美國的政治制度已淪落為看似無解的黨派癱瘓,不僅嚴重破壞了制衡制度,而且帶來更深刻的憂患和挫折意識。
我們正處在一個關鍵時期。在全球化時代重塑民主和開放社會,就需要在國家和世界層面采用新理念,以重建政治、經濟和社會權力的平衡。國家范圍內,我們需要試驗政策制定及執行的新機制,將民主制度重新與公民和新興民間社會網絡聯系在一起。全球范圍內,我們則必須允許政治和社會權力在經濟權力旁邊找到自己應有的位置。
只是修修補補根本達不到目的,我們需要轉變全球體制結構。除非能夠建立起全球性的社會政治空間,否則就無法正常思考、更不用說成功制定全球公共利益規則。朝向上述空間的努力需要由冒險者來領導—這些社會和政治冒險家不畏懼跨越傳統上各自為政的國家和領域,協助重建超越權力之外的有目標的全球社會。
法國哲學家薩特曾經形容柏林墻像一面鏡子。由于蘇維埃體系的存在,我們很容易就會忽略自身的弱點和錯誤。在柏林墻倒塌的同時,我們的精英們竭力維持著一個關于自由民主制度在全世界注定勝利的幻象,現在卻在大西洋兩岸的經濟危機面前最終原形畢露。
我們已經浪費了兩個寶貴的10年,在今天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里,已經是時候開始誠實思考權力及其目標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