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歷史任務,必須準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這是一個具有重要理論與實踐價值的判斷。
為什么會有偉大斗爭
偉大斗爭是由偉大任務決定的。我們從事的事業無比壯麗,遇到的難題也會前所未有,因此,斗爭是必然的,而且是偉大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在長期艱苦卓絕的奮斗中,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付出了最大犧牲,書寫了感天動地的壯麗史詩,不可逆轉地結束了近代以后中國內憂外患、積貧積弱的悲慘命運,不可逆轉地開啟了中華民族不斷發展壯大、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進軍,使具有五千多年文明歷史的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第一個不可逆轉的斗爭中,我們黨依靠人民,以付出最大犧牲的代價贏得了革命的勝利;在第二個不可逆轉的進程中,我們必然會遇到無數的艱難險阻,需要我們進行艱苦卓絕的斗爭。
偉大斗爭主要包含經濟斗爭、反腐敗斗爭、軍事斗爭準備、與霸權主義的斗爭及與各種分裂主義的斗爭這五個方面。這是在經濟全球化不斷深化的條件下進行的斗爭,斗爭的范圍、深度和廣度都是前所未有的。這是在重要戰略機遇期內涵和條件發生變化的條件下進行的斗爭,戰略機遇所伴隨的風險越來越大,控制風險的成本越來越高,斗爭的難度和程度在大大提高。這是在社會主義處于低潮時期進行的斗爭,西強我弱的態勢長期存在,意識形態領域的交鋒會不斷出現。我們必須做好充分準備。
如何在經濟斗爭中贏得勝利
偉大斗爭所包含的第一個斗爭就是,“打勝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場硬仗”的經濟斗爭。因為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不僅關系到國家綜合國力的競爭,而且關乎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正如習近平同志2012年11月15日在中外記者見面會上所講:“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著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這一切期盼的實現都建立在有一個好的經濟發展方式基礎之上。
如何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十八大提出了五方面的構想: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這些構想可以概括為“五化”,即國家市場結合化、經濟實體化、經濟交易化、技術創新化和深度城市化。
國家市場結合化,就是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這是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必須更加尊重市場規律,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把國家意志與市場力量結合起來,把看不見的手與看得見的手結合起來。經濟實體化,就是要牢牢把握發展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實行更加有利于實體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尤其要大力發展現代工業,現代工業是一個地區發展的關鍵所在。中國還處在工業化中期階段,到2050年工業化才基本實現。因此,這40年誰在發展現代工業方面下了功夫,誰就能獲利。馬克思、恩格斯在1848年發表的《共產黨宣言》中指出:“新的工業的建立已經成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關的問題。”這句話在當前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經濟交易化,就是要大力發展交易性產業。發展各種專業性、高層次、世界性的交易市場,提升實體經濟的質量與效益,同時在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之間架起一座橋梁。技術創新化,就是要加大科技創新力度。黨的十八大把科技創新作為發展的核心問題,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如何推進科技創新?黨的十八大提出,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創新,提高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更加注重協同創新。創新的類型從以前的三種形式進一步豐富為四種形式,增加了協同創新。深度城市化,就是要加快改革戶籍制度,有序地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實現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以深度城市化來提升城鎮化的質量,同時擴大內需。
如何在反腐敗斗爭中贏得勝利
十八大指出,反對腐敗、建設廉潔政治,是黨一貫堅持的鮮明政治立場,是人民關注的重大政治問題。這個問題解決不好,就會對黨造成致命傷害。中紀委向黨的十八大所作的工作報告指出:“堅決懲治和有效預防腐敗,是一場關系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嚴重政治斗爭。我們要正確認識反腐敗斗爭形勢,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依靠人民群眾,堅持中國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優勢,堅定不移地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引向深入。”我們黨的工人階級性質和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是保證我們贏得這場斗爭勝利的重要條件。
加強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就要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
處理好黨員數量與質量的關系。要使黨員質量得到保證,方法之一就是對黨員進行更多的鍛煉。對黨員進行鍛煉的關鍵就是加強理想信念的教育,把共產主義信仰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緊密結合起來,把共產主義信仰的種子撒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大地上,種在每個黨員的心田上。
處理好職業與事業的關系。為此,必須通過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確保黨的根本宗旨得到實現。要把共產黨沒有同整個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這一根本性質落實到我們黨的各項建設中,使每一名共產黨員在為自己的職業努力時不會犧牲遠大的共產主義事業。
處理好市場經濟規則與黨的原則的關系。強調把黨的最高綱領同黨在現階段的基本綱領、市場經濟條件下保障物質利益同發揚無私奉獻精神等方面的關系說清楚、講明白,強調廣大黨員要成為平常時期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難時刻豁得出來的時代先鋒。
處理好利益與理想的關系。在利益問題上,我們黨一直強調三點:黨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黨的利益就是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決不允許黨內出現既得利益集團,更不允許一些既得利益者影響黨內決策;充分承認人們物質利益的合理性,承認人們對利益的追求是一個客觀存在的事實,因為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一定的物質基礎。同時,我們黨反復強調要樹立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要求共產黨員必須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牢固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定信念,腳踏實地地為實現黨在現階段的基本綱領而奮斗。
處理好人性與黨性的關系。把加強的黨性與良好的人性結合起來,教育引導黨員、干部模范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做社會主義道德的示范者、誠信風尚的引領者、公平正義的維護者,以實際行動彰顯共產黨員的人格力量。
如何在軍事斗爭準備中贏得勝利
面對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世界仍然很不安寧這兩個“仍然”的復雜國際形勢,十八大報告指出:“與時俱進加強軍事戰略指導,高度關注海洋、太空、網絡空間安全,積極運籌和平時期軍事力量運用,不斷拓展和深化軍事斗爭準備。”這里包括一系列斗爭準備。
海洋斗爭準備主要是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建設海洋強國就要堅決保衛我們的海洋權益,捍衛我們的海洋國土;建設一支具有強大飽和攻擊能力、能夠全面維護國家利益的海軍;從海洋產業、海洋文化等多層面建立起強有力的國家海權維護體系;發展海洋戰略高技術,提高我國海洋經濟水平,保護海洋航運安全,開發深海資源。太空斗爭準備就是從外太空保衛我們國家的安全。國家安全已經不是地球表面的安全,而是進入深空的安全,因此,應當確保航天進出口通道安全。胡錦濤同志在2012年6月11日兩院院士大會上指出,要發展空天戰略高技術,保證我國有效進出與和平利用空間,使太空成為中國新的美麗家園。除此之外,還有包括網絡技術安全、網絡信息安全等內容的網絡空間安全。
如何在與霸權主義的斗爭中贏得勝利
與霸權主義的斗爭是殘酷的、長期的和復雜的。近100年前,列寧宣告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由于其寄生性和腐朽性,帝國主義是無產階級革命的前夜,但100年后社會主義卻陷入低潮。看似列寧的判斷失靈了,事實并非如此。帝國主義的寄生性和腐朽性程度正在加深,霸權國家剝削世界的廣度和深度大大擴展:地緣空間和時間維度都大大擴展,并不斷用新的金融工具危害主權國家。十八大報告指出:“中國主張和平解決國際爭端和熱點問題,反對動輒訴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反對顛覆別國合法政權,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中國反對各種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這里提出了“四個反對”:中國反對各種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無論是舊殖民主義還是新殖民主義,一律反對;反對動輒訴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與這種破壞世界秩序與公正規則的行為進行斗爭;反對顛覆別國合法政權,我們會根據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決定自己的立場和政策,秉持公道,伸張正義;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對于影響中國發展穩定和世界和平的恐怖主義,中國會對之進行堅決斗爭。
如何在與各種分裂主義的斗爭中贏得勝利
十八大提出:“我們堅決反對‘臺獨’分裂圖謀。中國人民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勢力以任何方式把臺灣從祖國分割出去。‘臺獨’分裂行徑損害兩岸同胞共同利益,必然走向徹底失敗。”這是一場艱苦的斗爭,既需要堅定的意志與決心,又需要耐心與智慧。
除了防止“臺獨”,還要防止“藏獨”、“東突獨”等分裂勢力。早在2007年12月,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研討班上,胡錦濤同志就提出,發生這樣那樣的問題甚至較大風險的可能性不僅是存在的,而且是很現實的。
與分裂主義斗爭之所以艱苦,一個根本原因就是分裂主義往往與國際敵對勢力相勾結。十八大報告強調指出:“完善國家安全戰略和工作機制,高度警惕和堅決防范敵對勢力的分裂、滲透、顛覆活動,確保國家安全” 。
只要我們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就一定能在偉大的斗爭中創造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來。
(作者: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責任編輯:魏曄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