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英國迎來隆重的女王登基60周年慶典。85歲的伊麗莎白二世已成為除維多利亞女王之外在位時間最長的英國君主。風云變化的60年間,看似一成不變的英國王室如何找準定位,主動或被動地適應時代變革和社會變遷?女王的60載君主路或許就是英國王室的一部蛻變史。
白金漢宮最后熄滅的那盞燈
一般認為,女王在現行英國君主立憲制當中具備咨詢權、褒獎權及警告權。但實際上,在極為重視不成文傳統和先例的英國,立憲君主制的責任和權利都十分模糊。女王曾在青少年時代用了6年時間研究英國憲法,她認識到,她必須保持一種微妙平衡。按照母親王太后的建議,伊麗莎白二世把自己視為“體現民眾對國家之熱愛的工具”,她以強烈的責任感忠實地履行著自己的職責,成為英國人心目中鞠躬盡瘁的典范。
于是乎,幾乎每一天,女王的生活都被各種會議、會見、訪問所占據。王室傳記披露,每天早上女王在用過簡單的麥片早餐后就開始處理信件和國事。一天之中,她可能需要參加數個會見,下午和晚間還會安排公開活動。白金漢宮的官方網站有這樣一句話:“通常,白金漢宮的最后一盞燈會在女王處理完國事后熄滅。”
在位60年間,伊麗莎白二世曾出訪海外300多次,在英國各地訪問2.5萬多次,主持了超過100次國宴,收到過350萬封信件,授予了近40萬個榮譽頭銜和獎項。她每周要與首相舉行一次會晤,討論國家事務,但她從不試圖影響英國政治,也不會在公開場合發表任何未經英國政府認可的政治觀點。60年來,英國先后經歷了12任首相,每一位首相都對女王給予高度評價。前首相托尼·布萊爾曾說,伊麗莎白女王就是“不安全的世界中一個代表團結的符號”。
在過度曝光和低調間尋找平衡
作為王室家族的家長,女王也一直身體力行使王室適應時代的變化。盡管女王的形象嚴謹、保守,但事實上她的一生中有無數次率先打破傳統。
登基后不久,女王和丈夫菲利普親王首次開始在白金漢宮舉行小型的非正式午餐聚會,招待杰出的民間人士。上世紀60年代,英國王室制作并公開了第一部有關王室生活的紀錄片《王室家庭》。1962年,女王還在白金漢宮中開辟了一個新的展廳,專門展覽王室的收藏。這是白金漢宮有史以來第一次向普通民眾開放。
但與此同時,白金漢宮不得不在王室過度曝光和保持低調之間尋找平衡。上世紀80年代末,媒體披露了王儲查爾斯與王妃戴安娜的不和,撕開了掩蓋著王室家庭事務的帷幕,此后,女王子女們的婚姻問題不斷見諸于報端。
1992年成為了英國王室的“災難之年”。在那一年,查爾斯王子和安德魯王子先后與妻子分居,安妮公主的婚姻正式破裂,溫莎城堡還在一場火災中部分受損。面對輿論對王室的批評,女王顯示出坦然的態度,她表示,批評是難以避免的,但她希望這些批評能夠“帶著幽默、溫和和理解”。
女王的情緒問題很少向人傾吐
一度,在英國公眾看來,王室的變化相比時代的進步而言還是來得太慢了。1997年,戴安娜王妃在車禍中不幸身亡,女王兩天后才返回倫敦,白金漢宮遲遲沒有降半旗志哀。這種回避的態度令英國王室遭遇了空前的信任危機,支持女王退位的英國人增加了一倍。
時任英國首相的布萊爾建議,雖然英國人仍然愿意將君主政體作為一種傳統保留下來,但它必須朝著現代化的方向改變。女王采納了布萊爾的建議,她打破慣例,在葬禮前一天發表全國電視講話,向戴安娜王妃表示哀悼。葬禮當天,當戴安娜王妃的靈柩經過白金漢宮時,女王鞠躬致哀。這一難得的感情表露為女王重新贏得了民眾的支持。
女王的密友們透露,女王私下是個坦率、有幽默感的人,但一半出于天性,一半出于所受的教養,女王鮮少流露感情。新近出版的傳記《女王伊麗莎白》披露,即便是女王的密友也不能過問她的個人感受。在這本傳記里,作者將女王稱為“世界上最有隱私的公眾人物”。在位60年來,她從未接受采訪。
將企業經營之道融入王室管理
包括女王的丈夫菲利普親王在內,許多人都把英國王室視為一個“家族企業”,而作為執掌這個家族企業的女“CEO”,已介85歲高齡的女王近年來逐步實現著她對這個企業的“經營理念”。
市場營銷專家,英國廣告專家大衛·克爾肖認為,英國王室經營之道堪比哈佛商業案例教程。2010年舉行大婚的威廉王子和凱特王妃就是英國王室推出的最新品牌。在經歷了查爾斯—戴安娜品牌的失敗后,英國王室傾力把威廉王子夫婦打造成為親民、現代化、與時俱進的象征。而在這場重新定位王室的運動中,女王顯示出了對各種媒體傳播形式的充分運用。登基之初,女王就確立了每年在圣誕節前夕發表電視講話的慣例。查爾斯王子出生后,英國媒體首次獲準對王儲的命名儀式進行了電視轉播。女王還是首位在王宮內引入攝像頭的英國君主。
早在1976年,女王發出了生平第一封電子郵件。最近幾年,女王先后開通了她的YouTube頻道、推特帳號等。2010年10月,女王還在圖片共享網站Flickr上開通了帳號,公開了英國王室的600多張珍貴相片。其中包括英國王室成員的生活照、結婚照和一些此前從未公開的老照片。白金漢宮的一位新聞發言人表示:“如果你們留意的話可以發現,女王一直是一個與時俱進的人。她總是一位變革的先鋒,但她同時又恰到好處地保留了傳統的東西。”
“瘦身”計劃挽回民心
眼下,女王的挑戰主要來自國內對于王室開支的不滿。
女王成長于二戰及戰后的艱苦歲月,養成了相對簡樸的生活習慣。她每天早餐用大眾化的塑料飯盒盛麥片,在白金漢宮等居所推行“隨手關燈”的做法,并要求花卉裝飾等盡量簡單。最近王室的各處宅邸還安裝了新的節能設備,以削減供暖和用電的開支。在女王的推動下,與1992年相比,王室的日常維持開支壓縮了近一半。1992年起,女王和王室還開始繳納稅金。2010年英國媒體報道說,為了進一步減少王室開支,女王有意大幅縮減王室成員,即只保留她本人、查爾斯王儲、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四人作為王室成員。此舉有望大大減輕納稅人負擔,女王也希望藉此鞏固王室的形象。此外,女王已同意改變長子繼承制度,并允許女性后代繼承王位時擁有同等權力。
2012年,隨著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登基60周年慶典,英國媒體公布了一項民調結果:超過80%的英國人對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表示愛戴,創下了自女王1952年登基以來的最高紀錄。
(羅哲薦自《國際先驅導報》)
責編:小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