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皮革廠鞣制過的下腳料制作工業明膠,再被制成藥用膠囊,進入大小藥廠。這種膠囊鉻超標最高達90倍。長春海外、修正藥業、青海格拉丹東、四川蜀中制藥這些赫赫有名的藥廠,竟然也使用工業明膠制作的膠囊。近日,央視《每周質量報告》對此曝光。隨后,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責成相關省食品藥品監管局開展監督檢查和產品檢驗,并派員赴現場進行督查。食藥監局發出緊急通知,要求對媒體報道的13批次鉻超標產品暫停銷售和使用。待監督檢查和產品檢驗結果明確后,合格產品繼續銷售,不合格產品依法處理。對違反規定生產銷售使用藥用空心膠囊的企業,將依法嚴肅查處。
工業明膠暗中銷售
浙江省新昌縣儒岙鎮是全國有名的膠囊之鄉,當地有幾十家藥用膠囊生產企業,年產膠囊一千億粒左右,約占全國藥用膠囊產量的三分之一。記者發現,當地的膠囊出廠價差別很大,同種型號的膠囊按一萬粒為單位,價格高的賣到六七十元甚至上百元,低的卻只要四五十元。
新昌縣卓康膠囊有限公司銷售經理王浩明透露,他們廠生產的藥用膠囊主要供應東北、山西等地一些藥廠,膠囊價格懸殊跟明膠原料有很大關系。
在原料庫房,記者見到了每噸售價三萬多的明膠,還有一種每噸兩萬多的明膠被藏在隱蔽的庫房防范檢查,它們用白色編織袋包裝,上面沒有廠名廠址任何產品標識。兩種價格懸殊的明膠外觀非常相似,都是呈淡黃色顆粒狀,肉眼幾乎看不出有什么差別。
記者調查發現,在新昌縣做藥用膠囊的廠家圈內,大量的白袋子明膠通過地下鏈條暗中銷售和使用已是公開的秘密。
重金屬鉻超標數十倍
由于皮革在工業加工鞣制時使用了含鉻的鞣制劑,使用“藍礬皮”加工的工業明膠,重金屬鉻的含量一般都會超標。鉻,是一種毒性很大的重金屬,容易進入人體細胞,對肝、腎等內臟器官和DNA造成損傷,在人體內蓄積具有致癌性并可能誘發基因突變。
2010版《中國藥典》明確規定,按照《食用明膠》行業標準,食用明膠應當使用動物的皮、骨等作為原料,嚴禁使用制革廠鞣制后的任何工業廢料,藥用膠囊以及使用的明膠原料,重金屬鉻的含量均不得超過2mg/kg(毫克每千克)。
鉻超標的藥用膠囊,價格相對便宜,除了偷偷流入一些小藥廠、保健品廠、醫院和藥店之外,還賣到了青海格拉丹東、吉林長春海外制藥等大藥廠。隨后,記者調查青海格拉丹東藥業公司和吉林長春海外制藥集團公司兩家制藥廠。在吉林長春海外制藥集團公司,檢驗人員未經檢測就在鉻的檢測項目寫上了合格的結論。“鉻啊,鉛啊啥的都不檢,正常應該檢的,對身體都有害的”,吉林長春海外制藥集團公司車間主任程兆平說。
記者按照線索,分別在北京、江西、吉林、青海等地,對藥店銷售的一些制藥廠生產的膠囊藥品進行買樣送檢。經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綜合檢測中心反復檢測確認,9家藥廠生產的13個批次的藥品,所用膠囊的重金屬鉻含量超過國家標準規定2mg/kg的限量值,其中超標最多的達90多倍。
我們生活在一個“危險”的時代,“喝三鹿,吃地溝油,喝蒙牛,呼吸有毒空氣……”,現在就算感冒了吃個膠囊也可能有問題,也正如有網友調侃的“我的免疫力真強呀,活下來真不容易”。是呀,藥用的膠囊傷不起,可地球的子民更傷不起!
(轉摘自《北京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