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肌勞損
腰肌勞損是一種常見的腰部疾病,是指腰部一側或兩側或正中等處發生疼痛之癥,既是多種疾病的一種癥狀,又可作為獨立的疾病,可見于現代醫學所稱之腎病、風濕病、類風濕病、腰肌勞損、脊椎外傷、婦科等疾病。
◇方1
配方:川獨活、防風、元胡、降香、枳殼各10克,川續斷、桑寄生,懷牛膝各15克,細辛3克,小茴香5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祛風理氣,通絡止痛。
◇方2
配方:杜仲30克,補骨脂15克,豬腰子1副。
用法:將藥用紗布包好在冷水中浸泡20分鐘;豬腰子切片煮湯,待湯沸后將豬腰子撈起。爾后用豬腰子湯燉藥包,每次燉15分鐘即可;撈起的豬腰子可炒菜吃。5天吃1次,連吃3次。
功效:補腎,填精,壯腰。
◇方3
配方:骨碎補、威靈仙、赤芍、熟地、延胡索、姜黃、狗脊、杜仲、肉蓯蓉、枸杞各12克,當歸、川芎各9克,甘草5克。
用法:加水500毫升,濃煎成15毫升。每日1劑,早晚煎服,5天為1療程。
功效:補腎壯腰,通經活絡,祛風勝濕,舒筋活血。
◇方4
配方:當歸、牛膝各6克,紅花、杜仲、川續斷各10克,威靈仙、生桃仁各3克。
用法:水煎服,黃酒為引,每日1劑。
功效:活血通絡,強健腰腎。用于腰肌勞損等引起的疼痛。
便秘
臨床常見的有兩種情況:一是因病引起的便秘,如在傷寒、溫熱病中所見,多為熱證,虛證較少;雜病中所見的則有寒熱虛實之分。一是與疾病無關引起的便秘,臨床上多稱為單純性便秘、習慣性便秘。便秘有熱秘、冷秘、氣秘、虛秘之分,證有寒熱虛實之辨。
◇方1
配方:大田螺1個,食鹽適量。
用法:共搗如泥敷于肚臍中,外以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日換藥1次。
功效:消炎散結,潤腸通便。
◇方2
配方:蔥白連須3根,生姜30克,豆豉50粒,食鹽8克。
用法:共搗如泥成膏,貯存備用。取藥膏適量敷于肚臍中,覆蓋紗布,外以膠布固定,如沒通可重復治療。
功效:溫經散寒,活血通便。
◇方3
配方:樸硝6克,皂角1.5克。
用法:共研細末,用時取少量加水調和成膏,貼敷肚臍中,外以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日換藥1次。
功效:瀉火通便,對熱秘療效較好。
◇方4
配方:附子、丁香各15克,川烏、白芷、牙皂各10克,胡椒3克。
用法:共研細末,貯瓶備用。用時取適量藥末,再取大蒜10克搗爛,又取麝香0.1克,與藥泥混勻,敷于臍中,外以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日1次。
功效:溫經通便,對冷秘有療效。
頸椎病方
◇方1
配方:川芎、羌活、丹參、白芍、姜黃、雞血藤、紅花、茯苓各15克,桂枝、甘草、桑枝各10克,當歸20克,細辛5克,黃芪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功效:溫陽益氣,舒筋通絡。
◇方2
配方:丹參、米殼、蠶砂、澤蘭葉各30克,雞血藤25克,赤芍、元胡、豬苓、云苓各20克,防風15克。
用法:諸藥以清水900毫升浸泡20分鐘后煎,每劑煎4次。共取汁400毫升,待藥稍涼后分4次口服。
功效:活血化淤,利濕,通絡,止痛。
◇方3
配方:天麻、鉤藤(后下)、蔓荊子、生白芍、首烏、丹參、白菊花、青箱子、生龍骨(先煎)、玄胡、姜黃、桑寄生各12克,當歸、川芎各9克,生牡蠣(先煎)、杜仲各15克,石決明20克(先煎)。
用法:水煎服。頭煎先將生龍骨、生牡蠣、石決明先煎煮沸15分鐘后,再入天麻、蔓荊子、川芎、當歸、生白芍、首烏、丹參、青箱子、玄明、姜黃、杜仲、桑寄生,煮沸10分鐘,然后再加入鉤藤、白菊花,繼續煮沸3~5分鐘,即可取其湯服用。二煎、三煎將上藥煮沸10~15分鐘即可,每日3次。
功效:和血,活血,潛陽,鎮逆。
下肢靜脈曲張方
配方:生黃芪30克,紅花、當歸各12克,牛膝、木瓜、黨參各10克,雞血藤、赤芍、白芍、蘇木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益氣,活血,通絡。
風寒方
配方:香椿子、鹿銜草各15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祛風散寒止痛。
肩周炎方
配方:當歸、黃芪各20克,白芍、桂枝各15克,細辛3克,羌活、獨活、通草、姜黃各1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同時配合功能鍛煉,1個月為1個療程。
功效:活血,通絡。
月經不調、痛經方
配方:桃仁10克,當歸15克,生地黃、赤芍、牛膝、枳殼各12克,紅花、川芍、桔梗、柴胡各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去渣取汁,分2次溫服,每日1劑。
功效:理氣活血,祛淤通經。
動脈硬化方
配方:干山楂片10克,綠茶2克。
用法:將山楂片和綠茶同置于保溫杯內,沖入沸水,蓋上蓋子約5分鐘后,即可代茶飲服。
功效:調脂降壓,醒腦提神。
臂膀痹痛方
配方:玉竹、桑寄生各30克,鹿銜草、白術、茯苓、懷牛膝、白芍各15克,炙甘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宣痹止痛,調和營衛。
燙灼傷方
配方:乳香粉末、沒藥粉末各30克,琥珀粉末6克,血竭粉末12克,兒茶粉末15克,水飛甘石粉末21克。
用法:將藥粉末薄撒于瘡面上,或制成藥捻用。
功效:收斂止痛,固皮生肌。
慢性腹瀉方
配方:淮山藥、茯苓、麥芽各20克,葛根、白芍各12克,烏梅15克,白術、炒山楂、炒神曲、枳殼各10克,黃連、甘草各3克,炮姜4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補氣健脾。
產后乳少方
配方:豆腐150克,紅糖50克。
用法:加水適量煮之,待紅糖溶解后加入50毫升米酒,1次食完,日服1次,連服5天。
功效:滋補催乳。
老年人便秘方
配方:甘蔗汁300毫升,蜂蜜10毫升,溫開水100毫升。
用法:將甘蔗汁加蜂蜜、溫開水攪勻飲用。早晚空腹服用,連服兩天可緩解便秘。
功效:生津,潤燥,通便。
胃輕癱方
配方:白扁豆、薏苡仁、蓮子肉、白術、茯苓、砂仁各5克。
用法:制成丸,開水送服。
功效:醒脾和胃,行氣化滯。
慢性膽囊炎方
配方:砂仁、黃連、木香各8克,柴胡、枳實、白芥子、大黃各10克,虎杖12克,金銀花、白芍各15克。
用法:水煎,每日1劑,連用14天。
功效:理氣止痛。
消化性潰瘍方
配方:黨參、茯苓各15克,白術、丹皮、元胡、地榆、檳榔、白芍、蒼術各8克,陳皮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劑,10天為1個療程。
功效:理氣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