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回放
2009年10月,退休職工李女士和丈夫王先生因感情不合,看在兒女的面上一直不打算離婚,二人商量后,過著分居生活。2010年5月,王先生因犯詐騙罪鋃鐺入獄。8月的一天,李女士收到法院的傳票,說是王先生的老友張強起訴自己和丈夫,要求夫妻一起償還借款18萬元及利息。一頭霧水的李女士面對如此巨額欠款,既不知所措又感到十分委屈。
原來,王先生于2008年和好友張強約定以張強的名義向銀行貸款28萬元,說是用于裝修房屋,并用各自的房屋進行了抵押擔保。其中王先生貸款18萬元,張強貸款10萬元。之后,張強按時歸還了銀行貸款,但是王先生由于犯罪入獄沒能及時歸還貸款。于是銀行向法院起訴要求張強歸還余下的貸款18萬元。張強擔心自己抵押的房屋被拍賣,于是籌集款項歸還了銀行的貸款。此時,王先生在獄中服刑,自然無力還款,張強遂向法院起訴要求王先生和李大媽夫妻一起償還借款18萬元及利息。
事實上,王先生在拿到18萬元的貸款后揮霍一空,并沒有將這筆錢用于裝修房子。李女士說,因為與丈夫分居,她對丈夫借款的事情從不知曉,也沒有到銀行簽過字,一直被蒙在鼓里,她認為這是丈夫個人欠下的債務,應當由丈夫自己償還。
那么,李女士作為王先生的妻子,是否有義務償還這筆借款呢?
法院經(jīng)審理認為,李女士沒有與丈夫約定該筆借款為王先生的個人債務,沒有約定婚姻存續(xù)期間所得的財產(chǎn)歸各自所有,也沒有提供相應證據(jù)證明該筆借款沒有用于家庭共同生活。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三款的規(guī)定,該筆借款應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妻子李女士應承擔共同還款責任。
律師說法
本案主要涉及的是夫妻財產(chǎn)權(quán)中的共同債務問題,所謂夫妻的共同債務,是指基于夫妻家庭共同生活的需要,對共有財產(chǎn)管理、使用、收益和處分而產(chǎn)生的債務。主要包括:夫妻雙方為購置共同生活用品所負債務;購買、裝修、共同居住的住房所負的債務;夫妻一方或雙方為治療疾病支付醫(yī)療費用所負的債務;從事雙方同意的文化教育、文娛體育活動所負的債務;婚前一方貸款購置的住房等財物已轉(zhuǎn)化為夫妻共同財物的,為購置財物所負的債務;其他發(fā)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由雙方共同負擔的債務等。
在上述夫妻共同債務中最后的“其他”,指的是司法解釋中一些視為共同債務的情形,包含案例中所說的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四條,該條規(guī)定“債權(quán)人就婚姻關(guān)系存續(xù)期間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主張權(quán)利的,應當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因為李女士沒有證據(jù)證明丈夫的借款屬于其個人債務,也沒有證據(jù)證明他們夫妻雙方對婚姻關(guān)系存續(xù)期間所得的財產(chǎn)有特別約定,所以法院也只能認定該債務屬于夫妻共有債務,李女士應與王先生共同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