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急剎車,小麗差點就整個人撲到旁人懷里。突然驚醒過來的小麗,很是尷尬。小麗一邊道歉一邊納悶,為自己在公交車上竟然站著都能睡著感到有點不可思議!看來,自己也被傳說中的“春困”襲擾了。
俗話說“春困秋乏夏打盹”,在萬物復蘇的明媚三月里,人們常感到困乏無力,提不起精神,渾身懶洋洋的。尤其是上班族,本來工作壓力大,睡眠就不好,在這個季節更是哈欠不斷,一副疲態。在醫學上,這種現象被稱為“春困癥”。
春天“犯困”有原因
嚴格來講,“春困”不是病,是人體對春季氣候的一種適應性反應,是冬去春來之時人的大腦血流量發生改變造成的,完全屬于生理現象。那么,為什么一到春天人總是容易犯困呢?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1.在冬天,人的皮膚和皮膚淺層的血管逐漸收縮,汗腺和毛孔也隨之閉合,血流量相對減少,此時供應大腦的血流量充足??梢坏酱禾?,氣溫回升,人的皮膚不再為保暖而過多地工作,皮膚的血管和毛孔漸漸地擴張,使血液循環加快,這就減少了大腦的供血量,腦的供血減少,輸送的氧就少,在氧不足的情況下就容易犯困。
2.在陽光明媚、氣溫暖和的良性刺激下,春季時人們的活動增加,新陳代謝較冬天高,全身各個組織的耗氧量也隨之增加,這樣也容易使大腦出現缺氧而昏昏欲睡。
按摩穴位解“春困”
雖然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反應,可如果在工作或學習時出現困倦,就會大大降低工作或學習的效率。這時,可以按摩揉捏以下這幾個“解困”穴,即可達到很好的驅困效果。
◎攢竹穴
位于面部,眉毛內側邊緣凹陷處。常常點按此穴,可排解體內的郁氣,使氣血暢通,從而起到消除頭腦昏沉以及醒腦提神的作用。
具體操作:閉目,用大拇指的指尖,或指腹的前部點按1分鐘左右,以感到脹痛為佳。開車者如困纏雙目,可把車開到停車位停下,按上述方法點按,有醒神明目的作用。
◎太陽穴
位于眉梢和外眼角之間向后約一橫指凹陷處。常常按揉此穴,不僅能提神,還可緩解頭暈、頭痛、眼睛干澀等癥狀。
具體操作:用雙手拇指或食指分別置于兩側穴位,做輕柔緩和的環形轉動,持續30秒。此法適用于各類人群,但注意不可用力過度,以感覺酸脹即可。按摩的次數可多可少,可視大腦的疲勞程度來進行調整。
◎百會穴
位于頭頂正中央處,即頭部前后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中點處,常常按揉此穴,可提神醒腦、升舉陽氣。
具體操作:用雙手拇指或食指疊按于此穴,緩緩用力,以有酸脹感為宜,持續30秒,同時可做輕柔緩和的環形按揉,反復做5~10次。
◎玉枕穴
位于人體的后頭部,當后發際正中直上,平枕外隆凸上緣的凹陷處,左右各一。常常揉捏此穴,可排解體內的郁氣,使氣血暢通,從而起到消除頭腦昏沉以及醒腦提神的作用。
具體操作:兩手拇指置玉枕穴處,做橫向按揉30~50次,亦可用兩手拇指指腹摩擦或兩手拇指尖點按30~50次,每日1~2遍,局部發紅發熱為止。
◎風池穴
位于頭后頸部兩側凹陷處。常常按揉此穴,不僅能提神,還能緩解眼睛疲勞,對長時間在電腦前工作或長時間伏案的人效果更好。
具體操作:保持身體正直,頭后仰,兩手拇指分別置于兩側穴位處,做環形轉動按揉1分鐘,以有明顯的酸脹感為宜,反復做5~10次。
◎肩井穴
此穴的位置是在脊柱上端凸起骨頭到肩外側凸起骨頭連線的中間點,即大椎穴與肩峰連線的中點。常常按揉此穴,可達到通經活絡、醒腦開竅以及消除疲勞的作用??勺约喊慈嗷蛘埲四竽?。
具體操作:將一手拇指、食指二指分別放在肩端自然出現的兩個凹陷處用力點按,再以掌心放置揉摩肩部1~2分鐘或更長時間。
◎大椎穴
位于第七頸椎棘突和第一胸椎棘突之間。經常按揉摩擦此穴,有醒腦明目、松弛全身的作用。
具體操作:先找準穴位,然后用一指推法,推5~10分鐘;再用摩擦法輪番100~200次。如搽點按摩液或正紅花油等在穴位上,效果更好一些。操作此法應由家人或借助按摩儀施行,如果自己反背手能觸摸到此穴位,亦可自我按揉點壓,左右手交替使用。
◎中沖穴
位于雙手中指末節尖端中央。常常揉捏此穴,可排解體內的郁氣,使氣血暢通,從而起到消除頭腦昏沉以及醒腦提神的作用。
具體操作:先用左手揉捏右手的中沖穴1分鐘,再用右手揉捏左手的中沖穴1分鐘,然后比較一下兩只手的疼痛感。哪一只手的疼痛感較明顯,就再揉捏那一只手的中沖穴(注:哪只手中沖穴的疼痛感明顯,說明這一側的肢體較疲勞),直到雙手的疼痛感相等時即可停止揉捏。
◎足五里穴
位于人體的大腿內側。常常揉捏此穴,有固化脾土、行氣提神的功能,從而起到消除嗜臥、四肢倦怠、肌肉痛、胸悶氣短、頭腦昏沉以及醒腦提神的作用。
具體操作:手法按揉捏拿每次5~10分鐘,局部發紅發熱為止。
特別提示
值得注意的是,高血壓、動脈硬化、心臟病、糖尿病、甲亢等病人,不要讓倦怠掩蓋了慢性病發作的癥狀;一些傳染病早期的低熱嗜睡,也不可忽視。另外,機體缺鉀,有時也會出現一些類似“春困”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