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全書是比較全面系統地介紹文化科學知識的大型工具書,收錄了各種專門名詞和術語,按詞典形式分條編排,解說詳細。也有專科的百科全書,如醫學百科全書、農業百科全書等。《中國大百科全書·紡織卷》是大型綜合性百科全書《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一版)中的一卷,出版于1984年,是我國紡織行業第一部,也是唯一的一部百科全書。2008年中國紡織出版社出版的《Springer紡織百科全書(注釋本)》是一部專業性百科全書,就其編纂深度和廣度而言,應是紡織行業內較為杰出的著作。現就二者的特點進行論述,并在此基礎上討論一下大型綜合性百科全書與專嫩性百科全書的編纂特色。
一、《中國大百科全書-紡織卷》的編纂特色
作為大型綜合性百科全書的《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一版)由于采取“分類分卷”出書,在實踐中不可避免地偏向了專業性百科全書。但是,進而推論綜合性百科全書與專業性百科全書沒有什么質的區別,則是不妥當的。《中國大百科全書·紡織卷》在很多方面都呈現出綜合性百科全書的特色。
條目的穩定性高,通用性強
大型綜合性百科全書為了體現其權威性,只介紹穩定的知識,而不是過眼云煙或明日黃花。大型綜合性百科全書的編纂者大多對于尚無定論的人、事物抱著敬而遠之的態度,只選取那些經過了時間考驗的、確定無疑的條目。具體說來,《中國大百科全書·紡織卷》的編纂者十分注意選取穩定性高、通用性強的條目,從紡織史、紡織纖維、紡織工藝、紡織品等方面全面系統地進行介紹,充分體現了大型綜合性百科全書教育作用最強、可讀性最高的特點,從而將其打造成一部能夠增進讀者科學文化知識的自學讀物。
強調條目的溯源和演化過程
歷史溯源是大型綜合性百科全書視為核心內容的知識。對某些特殊條目,溯源尤其重要,如果不溯源,只說它何所指,內容就過于貧乏了。如“國際勞動節”,如果只說是每年的五月一日,是全世界勞動人民共同的節日,就難以滿足讀者的需要。為此,某詞典介紹說:“1866年第一國際日內瓦會議提出八小時工作制的口號。1886年5月1日,美國芝加哥20萬工人舉行大罷工,要求實現八小時工作制。經過流血的斗爭,終于獲得勝利。1889年7月,在巴黎召開的第二國際成立大會上,決定以象征工人階級團結,斗爭、勝利的五月一日為國際勞動節。”這樣說明國際勞動節的來源,顯然是十分必要的。
在人類歷史上,紡織生產和農業生產差不多是同時開始的。人類的文明史,從一開始便和紡織生產以及在此基礎上產生的紡織技術和紡織科學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中國大百科全書·紡織卷》不僅含有比較多的歷史性條目,而且,對于書中的大部分非歷史性條目,也提供了該主題的淵源沿革、歷史背景和發展脈絡。比如《中國大百科全書·紡織卷》,不僅收錄了“黃道婆”“嫘祖”等古代人物,《蠶書》《天工開物》等古代紡織相關著作,而且在“中國紡織史”“絲綢之路”“紡紗”等條目中添加了考古新發現,并附有大量彩圖,借助百科全書弘揚民族文化。另外,該百科還設有“織機的發展”“染整技術的發展”等條目,表現所收條目的演化過程,借此體現百科特色。
索引編排出色
索引是讀者檢索的門戶。大型綜合性百科全書海納百川,讀者對象范圍廣,要求索引種類盡可能多,便于不同讀者查詢。《中國大百科全書·紡織卷》共有四個索引,分別是條目分類目錄、條目漢字筆畫索引、條目英文索引和內容分析索引。其中的內容分析索引是百科全書最重要的索引。通過對條目的內容進行分析,選擇其中有一定檢索性,書中有簡要說明而沒有設條的隱含主題,將其與已設條目混排,以漢字漢語拼音的字母順序編排,方便讀者查詢。內容分析索引是最能體現編輯水平的索引,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在這方面為我們做出了很好的表率。
二、《Springer紡織百科全書(注釋本)》的編纂特色
1.強調實用性
專業性百科全書的編纂是為了滿足讀者對專業知識的需要,選詞時首先應考慮選用條目對讀者有無實用價值,查閱的頻次是否高,也就是說,實用性是首先需要考慮的問題。《Springer紡織百科全書(注釋本)》的最大優點就是其實用性。
(1)本書全面介紹了以德國為主的西方國家的紡織相關法規、紡織技術等內容。舉例來說,“透濕性”條目詳細比較了德國工業標準DIN53122、美國試驗與材料協會標準ASTME96與加拿大國家標準CGSB檢驗杯測定法之間的區別與聯系。
(2)書中大量紡織機械、設備、裝置的條目釋文都以最新的實例為基礎,結合工廠、實驗室的實際情況加以介紹。如“實驗室染色原理”一條,對國際通用的Ahiba、Roaches、Mathis等實驗室紅外線加熱和水浴加熱染色設備進行了介紹,并進行了大量橫向比較,對實驗室人員的工作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5)從生產實際出發。結合紡織專業的具體情況編寫會計、管理類通用條目的釋義。為體現百科特點,添加與紡織相關的通用條目是十分必要的。這部分條目的實用性主要體現在與紡織專業的結合程度上。
以上這些內容的加入提升了該書的實用性,對紡織從業者的工作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但實用性有時也是一把雙刃劍。舉例來說,書中介紹了大量新型染化藥劑,不僅附有操作工藝、升溫曲線、注意事項等內容,同時附有與市場同類產品的比較結果,數據多源自巴斯夫(BASF)、汽巴(Cibafibal)等國際知名化工公司的內部資料。由于這些數據并非來自官方檢測機構,其權威性不是沒有問題的,這也是國內專科辭書不收錄此部分內容的原因。筆者認為,由于沒有經過多方考證,可能有些數據不夠準確,但畢竟可以為讀者提供參考,另外,印染行業許多工序的工藝條件非常靈活,沒有絕對的標準,更不存在所謂的權威工藝,各大公司的工藝條件只起參考作用,企業會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加以調整。而如果缺失了這部分內容,專業性百科全書的實用性會大打折扣。
2.強調新穎性
(1)注重收納新詞。百科全書由于編纂周期較長,常會出現新詞不新的現象。《Springer紡織百科全書(注釋本)》是漢斯一卡爾一魯埃特(Hans-KarlRouette)博士經過七年艱苦努力完成的巨著。盡管編纂周期較長,但該書特別注重紡織新詞的收錄:介紹近年來出現的高性能、高功能纖維及織物的條目,如“莫代爾纖維”“萊塞爾纖維”“桑福織物”等。
(2)增加傳統條目的新釋義。專業性百科全書容易出現的問題是作者往往側重于新詞的添加而忽略了增加傳統條目的新釋義。({Springer紡織百科全書(注釋本)》特別注重收錄紡織專業傳統條目的新釋義。舉例來說,德國在廢水凈化、廢氣回收等方面走在世界前列,這方面的新技術和新設備在傳統條目如“廢水處理廠”“熱回收”中有十分詳盡的展現。
與強調實用性的情況類似,強調新穎性也不是沒有風險的,因為新詞條目往往穩定性較差。我國的百科全書編纂者對于百科全書條目穩定性和新穎性是這樣認識的:收入百科條目的材料必須是經過檢驗并得到承認的。這往往同要求材料新是矛盾的。處理這個矛盾,首先要考慮穩定性,在穩定的基礎上求新。因此,對于沒有經過時間檢驗的新詞條目。我們所能做的就只有刪除了。《Springer紡織百科全書(注釋本)》卻反其道而行之,首先強調條目的新穎性。舉例來說,新型纖維和織物由于面世不久,其工藝不像傳統纖維和織物那樣穩定,其中有些產品甚至會被市場所淘汰。但正是這部分內容,讀者查閱的頻次最高,實用性最強。
三、結論
筆者認為,對于大型綜合性百科全書的編纂,穩定性、通用性是首先需要考慮的問題,此外,條目溯源與索引編排也是十分重要的;而專業性百科全書則應強調實用性和新穎性,以便于業內人士參考與查詢。
(作者單位系中國紡織出版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