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事版權貿易工作8年來,我與編輯及很多版權代理同仁建立了良好的關系。隨著工作經驗越來越多,現在的我,對版權經理人的概念已經跟剛入行時完全不同了。剛入行時,每天就知道整理好版權信息,然后發給各個編輯們,等著反饋,或者按照編輯的指示聯系外方出版社,總之,那時的我做著被動的“行政工作”。實際上,簡單做好流程內的工作是不夠的,出色的版權經理人一定是一位“雜家”,也必須是一名“多面手”。
我這里說的“雜家”,說白了,就是作為一名版權經理人,不能只停留在版權業務出色這個層面上,還必須了解編輯的工作,國內國際圖書市場趨勢以及學會同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版權工作要想取得很高的成功率,最重要的是把好的書推薦給需要它的人。
很多人說版權很難做,介紹了那么多給國外的客戶,人家還是轉身走了。還有很多版權代理公司的同仁們經常抱怨,發出去的版權信息總也得不到很好的反饋。打電話過去,編輯們總是很委婉地說,先看看再回復,然后就石沉大海了。實際上,多年的實踐經驗告訴我們,只要介紹對了,就容易被對方接受,版權工作也就變得不那么難了。也就是說,要針對不同的客戶需求,介紹不同的版權信息。找出客戶最需要的信息,集中、高效地介紹給他,不要以為介紹的越多,被客戶選中的幾率就越大,如果你的信息對客戶來說是無用的,不屬于他的出版領域,那么,信息再好,也不太可能獲得有效的反饋。
怎么才能做到針對性?首先,應該非常了解自己客戶們的需求。從引進方面來說,要了解出版社或者編輯各自出版的領域,平時就要加強溝通,了解他們對哪類書感興趣,工作做得再細點兒。另外,還可以了解他們的出版規劃,不僅找出他們現在的興趣點,還要找出未來可能發展的領域。然后,找出所有這類的好書,集中地發給客戶。從實踐工作中看來,這樣做的“中標率”是很高的。了解編輯流程和編輯們的工作模式,以及他們看市場的角度,都是很重要的。換位思考才能給你帶來更開闊的視野。你知道編輯腦子里想的是什么,當然也就知道應該給他們提供什么樣的版權信息了。當你在恰當的時機提供了恰當的信息,自然就會取得好的反饋。
作為版權經理人,要對圖書市場的流行趨勢有清楚的了解,知道什么書在國際上很流行,什么書在國內有廣泛的市場,什么書是近期的熱點。此外,你也要對你所涉及的圖書領域有深入的了解,有的時候不僅要了解書的信息,還要了解與圖書相關的。其背后的產業信息。
除了以上這些內容,我想說,版權人每天的工作雖然是發郵件,發書訊,等反饋等,但其背后,每項工作其實都是和人在打交道,而且是各種各樣的人,中國人、外國人。怎樣和這些人打交道,處理好各種各樣的關系,就直接或者間接地決定著工作的結果。其實,大家都會發現,跟外國人打交道很容易,一板一眼的,一就是一,看起來很容易。但這里我也想說一點,就是在跟國外出版社溝通的時候,很多事情要非常嚴格。比如說,每一份合同都應該認真研究,很多外方出版社對付款時間和版稅報告很在意。那么,作為版權人,你就有義務提醒國內出版方,及時提供這些信息,因為在實際的工作中,很多國內出版社會疏忽這個問題,如果版權人只是把版權賣掉就不管后續事務了,那么可能造成的結果就是,外方出版社對中方出版社產生了不好的印象,從而影響到以后的合作。有的時候,你稍微細心一些,提醒了國內的出版方或者編輯,會得到讓大家都滿意的結果。而你稍微偷點懶,可能給你帶來的麻煩需要好長時間才能解決。
涉及到與國內編輯打交道,這里面的學問可就大了,每個編輯有不同的領域,有不同的性格和不同的處事方式。不管是哪種人,我想說的是,保持良好的溝通是最重要的。我說的溝通。不是說你只在有新書推薦的時候才打電話或者發郵件,然后過幾個星期問問編輯意見就了事的。我所強調的溝通,更多是人情層面上的。現在很多編輯都有qq和msn等在線聯系方式。有事兒沒事兒聊聊天,問問編輯們最近忙什么呢,對哪些領域的書感興趣啊,已經出版的書賣得怎么樣啊……頻繁的交流能帶給你很多需要的信息,你可以從和編輯的聊天中了解他們的需求和他們出版社最新的動向。除此之外,聊天可以拉近彼此的距離.可以保持跟編輯們的良好私交,一旦在將來的合作中出現什么不愉快的小插曲,也不至于弄得很僵。
其實,版權經理人可以說屬于“服務行業”。我們是為廣大編輯和各出版社服務的,所以,要想做好這份工作,僅有良好的“服務態度”是不夠的,你還必須是個多面手,了解很多東西,能夠提供給各方需要的東西,你的工作才能算是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