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今年將建300個數字文化社區
300萬冊電子圖書、1萬種電子期刊、2000種中華文化視頻、2萬場講座及專題視頻……北京市文化局“文化惠民”日前正式啟動了“數字文化社區”工程,今后,北京市民在社區里就能享受上述數字化文化信息資源。
“數字文化社區”依托高清交互平臺,結合互聯網無線技術,創建多媒體、跨平臺、多終端的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并整合利用首都圖書館、藝術院團、文化共享工程等文化信息資源,使目前通過圖書館系統才能查閱到的文化信息資源和只能在劇院看到的演出更廣泛地傳播。
北京市文化局今年計劃在全市300個社區中建設“數字文化社區”平臺,今后逐年增加,預計“十二五”期間完成全市所有社區的平臺建設。
——人民網
上海選書師專門服務書店讀者
現在,讀者在上海大眾書局,面對浩瀚書海而不知所措時就可以去找一個叫吳堅的人。作為上海第一位職業“選書師”,吳堅被書店賦予的使命是根據讀者的閱讀喜好,以最快的速度推薦讀物,還能為讀者一對一地制定完美的閱讀計劃。“選書師”的服務有點類似于銀行的理財經理。
據悉,“選書師”作為書店業一個全新的崗位,正在得到書店經營者空前重視。而其產生的背景則是,針對網絡書店的低折策略,實體書店唯有以服務取勝。
——上海《青年報》
出版界涌現“雷鋒潮”普及讀本
今年是雷鋒逝世50周年,出版界響應學習雷鋒精神,宣傳雷鋒精神的倡導,推出涉及全集、普及讀物、文學、畫傳等多種形式的,以“雷鋒”為主題的出版物。
繼《雷鋒全集》出版后,華文出版社3月5日前推出《雷鋒精神讀本》,由《雷鋒全集》編輯委員會主持編輯,針對小學和中學的不同程度分成四個版本,以新鮮視角詮釋雷鋒精神。而在北京三聯書店3月初推出的《雷鋒:1940-1962》中,編著者用300張圖片還原了這個全世界知名度最高的士兵的真實一面。新華出版社于近日出版的《雷鋒精神學習讀本》,則更多從職場和教育培訓角度入手,詮釋雷鋒精神。人民文學出版社3月推出的長篇小說《雷鋒》,是以大量新近的采訪為基礎,塑造出更豐滿立體的雷鋒形象。而另一本同名的長篇紀實小說《雷鋒》,于3月2日由華夏出版社、四川文藝出版社聯合推出,該書再現了雷鋒從舊社會孤兒變為新時代榜樣這一普通人的成長軌跡,將雷鋒“去神話”,著力展現他在平凡崗位上兢兢業業工作、奮斗的不凡人生。
——《新京報》
移動應用將成為數碼閱讀主要渠道
2月23日,手機雜志運營商VIVA無線新媒體聯合傳媒市場監測與調查機構新生代發布《2011年度中國手機雜志業態報告暨第二屆手機雜志排行榜》。報告認為,網站開始過氣,移動應用將成為數字閱讀的最主要渠道,80后則是數字閱讀主力人群。
《報告》通過對2.4億本手機雜志的閱讀數據調查指出,2012年移動數碼雜志閱讀的六大趨勢為:網站過氣,移動App當道;個性化和社會化閱讀的內容聚合+信息篩選將成為數碼雜志內容輸出新方向;視頻、圖片與社交媒體的互動成為提升移動數字雜志閱讀體驗的核心武器;“80后”是移動數碼雜志閱讀的主體人群,70后和90后緊隨其后;移動閱讀作為讀者休閑和填補碎片時間的重要方式,雜志不進行數碼化轉型將很難抓住新一代受眾;手機雜志閱讀偏好娛樂/新聞類,而時尚和財經內容閱讀忠誠度高。
——《中國新聞出版報》
《三體》電子書登陸蘋果商店
近日,“尋神季——手機閱讀·3G書城原創文學新星大賽”在廣州正式啟動,活動由廣東省數字出版聯合產業會、廣東省網絡文化協會共同主辦。
發布會上,《三體》作為“尋神季——手機閱讀·3G書城原創文學新星大賽”系列活動的領軍式作品,于3月1日在蘋果商店正式發布,之后,將于4月1日在中國移動手機閱讀及3G門戶書城平臺全面上線。后續還會陸續登陸谷歌安卓電子市場、亞馬遜kindle等應用平臺。
據悉,2011年底,劉慈欣已將《三體》全系列數字版權的獨家運營授予3G門戶云雷書系。而此次大會上發布的《三體》iOS版則是由3G門戶云雷書系與南方周末新媒體有限公司攜手開發。此次發布的“三體”iOS版保留了濃郁的“三體”元素,量身定做了UI界面風格、版式、字體,在原書的基礎上增加了多媒體延伸注釋。
——《南方都市報》
近千種雜志將登陸起點中文網
起點中文網日前推出了主流中文雜志的在線閱讀,近千種雜志陸續登陸網站,內容涵蓋游戲、時尚、財經、商業評論等30多種類型。
據了解,作為內地最大的網絡文學門戶網站之一,此次推出主流雜志的數字化平臺,顯示其追求全面拓展數字領域的發展意向。近年來,中國數字出版進入了快速發展期,而期刊的數字化亦形成了產業鏈,從網絡發行平臺到終端閱讀、移動閱讀正逐步完善。起點中文網數字化期刊的推行,意在整合更多形式的網絡閱讀內容資源,打造綜合網絡閱讀平臺,以期將數字閱讀發展為更加龐大的產業。
——《中國新聞出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