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細梳理國內目前正在使用、有一定分量的數字出版產品,不難發現,真正出自傳統出版業者之手的數字出版產品屈指可數。
是什么原因造成國內書業與歐美發達國家出版界以及其他行業數字出版商在數字出版產品開發上的巨大差距?又是哪些主客觀因素制約國內書業進軍數字出版的腳步?筆者根據數字出版自身實踐從數字出版面臨的難題、如何介入等方面,闡述對國內書業數字出版的一些看法。
傳統出版單位實踐數字出版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對歐美數字出版本質的理解
在產業規模只有幾百個億人民幣的出版業,不管是置身于數字出版戰場的勇士,還是游走于數字出版邊緣的人物,大多未能全面、深入、系統地解剖當今世界上最優秀的數字出版加工流程和非常成熟的數字出版產品。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國內出版業對數字出版本質的了解都不夠,對如何操作數字出版更是知之甚少。
二、對數字出版的葉公好龍
雖說數字出版的商業性成功運作,在國內外都已經被證明前景很好,但傳統出版業者初入數字出版領地所必須承擔的經濟投入和行政仕途的種種風險,也是不可回避的現實。在傳統出版業,擁護數字出版的時代潮流是表明個人觀念的莫大進步,而投入真金白銀操練數字出版,則意味著拿傳統出版的利潤當賭注。真正落實到數字出版實際行動中的出版人寥寥無幾。
三、資本運作的尷尬
在國內數字出版領域,國內外投資者和政府投入的資金已有幾十億人民幣,但直接投給傳統出版業用于數字出版的資金卻不足十分之一。
雖然已經有幾家出版社自籌資金做了一些小型數字出版項目的嘗試,但是很難使傳統出版業的數字出版邁上新臺階。
四、難以跨越技術人才門檻
數字出版相比傳統出版,要求從業者必須具備很高的科學技術水準。紙書出版需要編輯具備豐富的文化知識和從業經驗,而數字出版需要在傳統出版編務基礎上,再掌握先進的IT技術。在國內出版領域,尋找一位優秀編輯不是一件難事,但要引入高水準的IT界人才,共同開辟數字出版領域則有較大難度。
在北京香山舉行的數字出版會議上,筆者與國內一家大型科技出版社的IT技術人員的交談中了解到,出版社需要他做的只有兩件事:維護出版社計算機,網絡系統正常運行;維護出版社網站正常運行。他頗有感慨地說,數字出版離自己太遠了!
五、合作精神的匱乏
筆者曾接觸過一家國際性互聯網公司,其中國區公司有一小部分業務涉及數字出版,他們原計劃采用掩耳盜鈴的方式使用國內的出版資源,但美國總公司董事會否定了這個提議,鼓勵他們采用購買或合作的模式與國內出版業進行談判。由于種種原因,這家公司最終與國內出版業合作未果,但他們與海外出版界的合作卻如魚得水。
商業性合作面臨的最大難題是如何保全自己的利益;沒有誰不想從合作中獲得更多的利益。國內書業不能因擔心跨行業、跨領域、多角度合作利益可能受損,而寧可讓數字出版裹足不前。
六、對全新運作模式的陌生
很多書業人士認為數字出版是傳統出版的一種延伸,或是新形式的傳統出版,其實這些都是錯誤的觀念。目前,國內書業還在探討數字出版有什么形式以及能否市場化運作等一些初級理論和概念,而世界上大量成熟的數字出版產品早已應用于各個領域,并逐漸形成了一個需求旺盛、高回報的嶄新產業。
眾人熟知的Google在線翻譯,它不僅是現代IT產業與傳統出版等多家公司再創造的紙版多語字典、圖書的智能結合,而且已經開始發揮超級功效,廣泛應用于軍事、航空、科技、新聞出版等各個角落。
七、傳統分銷商的茫然
在國內傳統書業,圖書分銷商一直扮演著產業鏈條里的重要角色,但是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在數字出版領域幾乎看不到分銷商的身影。
造成圖書分銷商遠離數字出版領域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數字出版商認為數字出版產品的銷售可以脫離書業的傳統分銷渠道;二是圖書分銷商沉溺于傳統業務,對新生的數字出版產品不感興趣。
筆者認識一家中型圖書分銷商,經過多年積累,他們在國內擁有十分廣泛的銷售渠道。近兩年,在圖書業務往來中,不斷有客戶詢問他們有沒有數字出版產品,這才引起他們開始關注數字出版領域。然而,倘若他們真正進入數字出版分銷領域時,將會遇到不同于以往圖書業務的某些門檻,比如不了解完全陌生的數字出版產品、不懂得在線產品的后期維護等。
如何著手數字出版
近幾年,筆者接觸了很多數字出版從業人員,大家的共同點是都十分看好數字出版的未來,不同的是各自關心的焦點有較大差別。書業外的數字出版人士,苦惱的是如何合法地獲得更多的傳統出版資源;而傳統出版人士迷茫的是該從哪里入手。
一、分析紙質資源
傳統書業著手數字出版,首先需要對已有出版資源進行定性分析。表面上看,傳統出版業者隨便找些紙書資源進行數字化開發,就可以實現數字出版,事實并非如此。
從已經商業化的一些數字產品來看,非常暢銷的成型紙書,未必是最好的數字出版原料;而滯銷、斷版多年的塵封圖書,卻很有可能加工成暢銷的數字出版產品。傳統出版與數字出版之間,不僅在產品形態上截然不同,而且各自產品所具有的應用屬性也是天壤之別。
放眼國內已出版的龐大圖書資源,筆者認為,至少有半數以上不適合做數字出版,而最適合做數字出版的紙書資源,應該是那些在某個思想、文化領域極具代表性的經典或創新作品。
二、數字化紙書
圖書數字化的重要意義不在于嘗試數字出版,而在于把已有紙書出版資源,轉化成另一種可以長久保存、廣泛使用的數字文化資源。
目前,圖書數字化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紙書直接數字化,通常采用通過儀器掃描紙書的方式來實現;另一種是圖書再加工數字化,這種方式就是最新潮的數字出版。
嚴格意義上來說,用儀器掃描紙書后簡單加工成型的電子書,只能算是數字出版的邊緣產品,它更像是紙書物理形態的一種機械轉換,是紙書出版物向數字出版物演變的一種過渡,也是傳統出版人介入數字出版領域技術和心理上的淺顯嘗試。
通過掃描紙書制成的電子書,作為一種資料查詢時,讀者尚能接受;當作普通閱讀物使用時,多數人都不太習慣。雖然人類天生喜歡觀看圖片上的影像,但并不習慣閱讀制成圖片的文字,特別是低端掃描或照相紙書制成的文字,字體虛,頁面不干凈,長時間閱讀會使眼睛非常疲憊。不過,傳統紙書中畫冊類圖書非常適合通過儀器掃描制成電子書,只是掃描時要盡可能設置最高的分辨率,方能保持圖書的原貌。
前些年,國內書業間接制作了大量紙書直接數字化的電子書,而歐美發達國家書業卻只簡單數字化了很少數量的傳統紙書。
雖然以Google、微軟等跨國公司為代表的書業外人士,曾經大張旗鼓地實施紙書數字化工程,然而,項目實際進程卻并非如他們想象得那樣輕松。微軟已經徹底取消了紙書數字化項目;Google則簡化了紙書數字化的一些步驟;而國內數字化紙書的幾家公司,也僅僅是借助圖書館數字化政策的大樹才得以生存。
三、紙書的數字出版
數字出版傳統紙書與上面所說的掃描紙書制成圖片式電子書有著本質的區別,這種數字出版是指加工成純文本或網頁格式的出版形式。傳統單本紙書可以制成一個數字出版產品,同類型紙書也可以制成一個或幾個數字出版產品。它可能是一本擴展性極強的小型電子書,也可能是能夠實現全文檢索的超級數據庫。
這種數字出版產品雖然內容完全取自傳統紙書,但在功能上卻擁有紙書所不具備的各種優越性。一本數字圖書,你可以在電腦上閱讀,也可以在手機上閱讀,甚至可以印裝成紙書;一個數字出版數據庫,可以囊括天下奇聞軼事,可以時時調整、更新內容,可以打破時空界限,在地球的任何一個角落,甚至是太空中,為人類提供全天候服務。
四、出版多元化
出版多元化不僅是一個非常值得商榷的書業概念,而且是需要慎重對待的一種出版實踐,因為沒有哪種出版行為功能上可以囊括一切。
目前,國外一些出版人已經開始嘗試多元化出版,具體的操作是:一部稿件,出版紙質書,也出版電子書,甚至出版音視頻制品,讀者可以選擇購買不同形態的出版產品。
雖然多元化出版仍處于初級實踐階段,短時間內很難下結論其成敗與否,但從經濟的角度來看,以不同的加工手段制作不同形態、內容基本相同的產品,勢必要增加整體運營成本,多元化出版消費市場有那么大的包容性嗎?
五、數字出版途徑
傳統出版介入數字出版途徑只有兩種:一是完全自主開發;二是合作開發。
可能是國內書業已有體制形成的深層次原因,也可能是受制于數字出版技術的發展水平,國內出版人開發數字出版項目,基本上都采取合作的方式,具體合作深度、廣度則與開發不同數字出版產品而有所不同。到目前為止,國內傳統出版人獨自開發成功的數字出版產品還是較少。
(作者單位系人民衛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