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科技部、中國科學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四部委)聯合征集“10000個科學難題”,目的在于對自然科學領域未能解決的基礎理論問題進行系統的梳理,以引導相關學科的研究方向,激發科技工作者的研究熱情、創新能力,促進學科發展,最終造福人類社會。四部委聯合進行“難題”征集活動在國內尚屬首次,引起科技、教育等領域人士的濃厚興趣,受到了廣泛關注。
“10000個科學難題”征集活動無論是學術水平還是權威性都毋庸置疑,從此次活動的專家指導委員會和各學科的編輯委員會組成可見一斑。專家指導委員會由40多名院士組成。教育部科技委副主任鐘掘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李家洋院士,中國科學院學部咨詢評議工作委員會主任趙忠賢院士,清華大學吳良鏞院士,中國月球探測計劃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院士,軍事醫學科學院院長賀福初等名列其中。
“難題”主要來源兩個方面:一方面,由征集活動的領導小組辦公室公開面向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學術機構及全社會征集;另一方面,由各學科編輯委員會討論、提出和組織撰寫骨干難題。由此可見,此次征集的“難題”涉及的面很廣,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同時又保證了權威性。
“難題”的讀者群定位是高中生、大學生和研究生,“難題”的選題和撰寫深度的把握尺度是:達到高中生能讀,本科生感興趣,研究生能從中選題。因此,征集的難題將激發青年一代對科學探索的興趣,將引導年輕科研人員從中選題、立項,少走彎路,避免低水平重復研究,做到知難而上,逐步攻克科學難題。
此次征集活動采取分學科、分階段征集和整理的方式,以便從初期的征集工作中積累經驗,為下階段的征集活動創造條件。活動共分三個階段,每個階段啟動三個學科。第一階段先行啟動了數學、物理學和化學;第二階段啟動了天文學、地球科學和生物學;第三階段啟動了農學、信息技術和醫學。活動結束后,四部委將進行調研,了解此活動產生的社會反響,以決定是否要在其他學科開展“難題”征集活動。
目前,這九個領域的征集成果均已經以圖書的方式在科學出版社(現更名為中國科技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發行,受到了讀者的廣泛好評,取得了非常好的市場反響。回顧從“難題”征集到出版的整個過程,不難發現,四部委在征集活動啟動前縝密的計劃、強大的專家隊伍、明確的“難題”把握尺度、嚴格的執行環節、出版社的早期介入等,是保證獲得高質量的“難題”、出版高品質圖書的關鍵。
1. 嚴格選定項目組負責人及項目組專家,確保此次活動取得圓滿成功
此次活動由四部委聯合發起,并成立了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以及由國內著名專家組成的專家指導委員會。同時,每個學科成立了編輯委員會,并且選定在此領域學術水平較強、學術地位較高的單位承擔相應的“難題”篩選、編輯等組織工作。以醫學卷為例,本項目由浙江大學牽頭 ,由李蘭娟院士任編委會主任,董爾丹教授、王隴德院士、饒子和院士、鄭樹森院士、陳志南院士、張伯禮院士等6位專家擔任編輯委員會副主任,共17位兩院院士在內的59位醫學領域頂級專家擔綱,對“難題”進行層層把關。他們都是活躍在全國各地醫療科研一線的專家,對各自研究領域的難題提出了精辟而獨到的見解。四部委是國內科技領域的最高行政、教育、科研機構,強強聯合,號召力強,組織了一流的專家隊伍,是此次活動取得成功的基礎。
2. 嚴格篩選、確定“難題”,使之具有引導科學研究、激發科技人員研究激情的作用
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在許多科學家眼里,“科學難題”正是科學進步的階梯。
2000年初,美國克雷數學研究所的科學顧問委員會選定了7個“千禧年大獎問題”,以解決對數學發展具有中心意義、數學家們夢寐以求、期待解決的重大難題。“千禧年大獎問題”公布以來, 在國際數學界產生了強烈反響。這些有關數學基本理論問題的解決,將對數學理論的發展和應用的深化產生巨大推動。認識和研究“千禧年大獎問題”已成為國際數學界的熱點,不少國家的數學家正在組織聯合攻關,這些問題將會改變新世紀數學發展的歷史進程。目前,困擾全球數學界近一百年的著名難題之一“龐加萊猜想”,已被俄羅斯司捷克洛夫數學研究所的數學家佩雷爾曼證明。
此次征集的“10000個科學難題”,主要集中在各學科至今未能解決的基礎理論問題。為了嚴格界定是不是“科學難題”,每個學科的項目組多次召開會議,對“難題”進行層層篩選。例如,醫學領域的“難題”涵蓋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預防醫學、藥學和中醫學五大醫學領域。相應地,按子學科成立了五個專家小組。一方面,由專家對自己所屬子學科的“難題”進行篩選;另一方面,通過交叉審核的方式,由專家跨學科對其他子學科的“難題”進行篩選。最后,經綜合考慮審核意見后確定醫學領域的“難題”。此次征集活動中,醫學領域共征集到628個“難題”,經層層把關和篩選,最終選定了356個“難題”。
3. 嚴格規定“難題”的撰寫格式和撰寫的深度,使其思路清晰、引人關注
在征集活動的初期,四部委就對“難題”的撰寫格式和深度做了明確的規定:瞄準學術前沿,從引人關注的問題入手,深入淺出地闡述其中深奧的科學理論和難點,提出解決“難題”的可能思路;語言精練、條理清楚,并按“問題產生背景、科學意義、最新進展和難點”等幾個方面逐步展開論述,篇幅控制在2000字左右;內容要“高中生能看懂,大學生感興趣,研究生能從中選題”。因此,在“難題”編撰過程中,審核小組的專家對照上述要求,對每個選定的難題都提出了詳細的修改要求。考慮到讀者群體的知識背景,要求語言盡量通俗易懂,標題醒目、有吸引力,并通過示意圖、各種照片來幫助理解,力求做到科學性和可讀性的完美結合。
4. 出版社的工作貫穿始終,使圖書的品質得到了保證
科學出版社是我國最大的科技類出版社,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一直貫徹“三高三嚴”(“三高”即“高層次、高水平、高質量”,“三嚴”即“嚴肅、嚴密、嚴格”)的科學人作風,圖書的編校、裝幀質量在業內一直是典范。自征集活動啟動至“難題”編撰、出版發行,出版社的工作就一直貫穿其中,從領導到編輯,對此項工作高度重視,并制定了整體運作方案。項目立項后,出版社積極組織申報了“十一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每個學科的圖書出版工作都由經驗豐富的編輯來負責,編輯參與相應學科的每一次編寫會、審稿會,全面了解“難題”征集和編撰的進度,與專家組成員面對面溝通,并從編輯角度提出編撰要求;圖書的裝幀和內文都有統一的設計風格,四色印刷,紙面精裝,既保持了科技書的莊重、嚴肅性,又體現了圖書的現代氣息;圖書出版后四部委召開了新聞發布會,出版社做了一系列的營銷活動,包括網絡宣傳,在相關的報紙和雜志上刊登書訊等,把圖書出版信息通過各種媒介渠道發布出去。最終,此次征集活動的成果以一系列精美圖書的形式呈現給了讀者,獲得廣泛好評。
分學科大規模地開展“10000個科學難題”征集活動在我國尚屬首次。這是一次大規模的科學問題梳理工作,把尚未解決的“科學難題”分學科整理匯集起來呈現在讀者面前,有利于加強對科學基礎研究的引導,有利于激發科技人員探索科技未知的激情。這種激情正是鼓勵原始創新所必需的,是科學發展的動力之一,將對實現《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提出的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目標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作為編輯,參與這項活動,為推動科學進步和發展盡綿薄之力,感到十分榮幸;最重要的是,從這項活動中獲益匪淺。其一,編輯對學科發展方向有了更好的了解,有助于對相關分支學科圖書選題的把握。其二,通過此次活動,編輯積聚了大量的作者資源。“難題”的撰稿人基本上是相關學科的專家,其中不乏學科發展引領者、學術大家,這些都是潛在的作者資源。其三,編輯的協調能力、溝通能力得到了鍛煉,通過與學術大家面對面的交流,編輯的自信心得到了加強。其四,編輯對出版項目的整體運作能力得到了提高,從申報“十一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到圖書出版及最終的圖書營銷工作,環環相扣,協調運作。
(作者單位系科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