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圖書市場日益激烈的競爭中,各大學出版社要得到長足和穩健的發展,就必須走特色道路,要有自身的特點。同樣,在版權引進中也應與本社的出版特色相呼應,更重要的是,依托所在大學的學科資源優勢和特色,在版權引進工作中的選題確定、編輯出版、市場營銷等各方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以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版權引進工作為例,結合該社在版權引進中的一些做法,對大學出版社的版權引進優勢進行剖析,為其他大學出版社的版權引進工作提供一些借鑒經驗。
一、樹大根深——大學出版社所依托的高校往往都具有一定的綜合實力或特色專業,擁有豐富的人才和學科資源
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身后所依托的學校是擁有百年歷史的著名高等學府西安交通大學,學校的聲望、地位和教學、科研實力以及學術影響力,為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高水平優秀教材,尤其是翻譯出版國外最前沿的學術著作提供了堅實的學科積累和人才保障。
西安交通大學是一所具有理工特色,涵蓋理、工、醫、經濟、管理、文、法、哲、教育等 9個學科門類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現有教師隊伍當中就有中國科學院院士7名,中國工程院院士12名,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和講座教授25名,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8名,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及中青年專家15名,國家教學名師獎獲得者5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劃入選者”110名,對國家做出突出貢獻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560余名。
西安交通大學的教學、科研的水平和實力,勢必產生對國外高、精、尖的高端學術著作的需求。
因此,面對本校某些優勢學科在全國乃至全世界的領先地位,面對本校豐富的優秀人才資源,翻譯出版國外這些學科先進的、高端的、經典的學術著作,也成為了大學出版社義不容辭的出版責任和義務。
二、枝繁葉茂——充分利用好本學校的人才優勢和學科優勢是大學出版社引進版權的根本
下面僅以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引進的《系統工程原理與實踐》和《電介質與波》兩冊書為例。
1. 美國John Wiley Sons 出版公司出版的“系統工程和管理叢書”中的《系統工程原理與實踐》,是美國Johns Hopkins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的前主任和首席科學家Alexander Kossiakoff教授和William N. Sweet教授撰寫的。Johns Hopkins大學的應用物理實驗室,至今已有64年的歷史,主要從事軍事技術和各種先進前沿技術系統的開發研究,在美國處于領先地位。Kossiakoff教授在軍事和先進技術系統工程領域有60多年的工作經歷和豐富經驗,《系統工程原理與實踐》一書就是他這60多年來經驗的集中反映和結晶。
能夠把這一經典著作引進并翻譯出版,勢必對國內的系統工程學科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但是,系統工程學科又是一門高度綜合性的管理工程技術學科,涉及應用數學(如最優化方法、概率論、網絡理論等)、基礎理論(如信息論、控制論、可靠性理論等)、系統技術(如系統模擬、通信系統等)以及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心理學等各種學科。要能夠準確把握原文,翻譯者就必須是系統工程學科界的頂尖專業人才。
恰巧,西安交通大學教授胡保生就是中國系統工程學科的創始人之一,也是系統工程專業國內首批博士生導師之一,在國內外學術界享有高度聲譽。
經過出版社的多方努力,在胡保生教授的大力支持下,由其領銜翻譯的《系統工程原理與實踐》終于在2006年9月出版了。
2.由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11年8月引進出版的《電介質與波》一書,是美國Artech House出版的世界著名材料科學家,已故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亞瑟·馮·希佩爾所著的經典教材。這是電介質領域發展過程中難以逾越的一座里程碑式、具有永恒價值的重要著作。
亞瑟·馮·希佩爾 (1898-2003),德裔美國材料學家與物理學家,介電、鐵磁與鐵電材料和半導體材料研究的先驅,二戰時期雷達技術奠基人之一。因其發現鈦酸鋇的鐵電與壓電性能而在學術界享有盛譽。上世紀五十年代他提出分子工程概念。1959年出版專著《分子科學與分子工程》一書,預測了納米分子器件制造的可能性。
而翻譯這一經典專著同樣需要專門的材料學科領域的優秀人才方能擔當。西安交通大學恰恰擁有這方面的杰出人才。
西安交通大學姚熹教授, 1989年當選國際陶瓷科學院首批院士。2007年因“在電子陶瓷科學和工程創新方面做出了杰出貢獻”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他同樣是材料方面的科學家,引進并翻譯出版這一經典教材就顯得順理成章了。
經過多年的努力,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圍繞本校學科資源的版權引進,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和特色。
(作者單位系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