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法蘭克福國際書展于10月10日-14日在德國舉行,主賓國是新西蘭,來自100多個國家的7300多家出版商參加了書展。我們于10月9日一早登上了飛往法蘭克福的航班,朝著出版人心中的圣地奔去。
從書展總體展示情況來看,本屆書展的重點是在青少年圖書和童書。這和國內的趨勢基本一致,童書和青少讀物呈上升趨勢,各個出版社都在考慮如何做大做強這個有市場潛力的版塊。
與北京圖博會不同之處
法蘭克福書展作為全球第一大國際書展,果然名不虛傳,與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相比,主要存在如下不同:
首先,從規模上來講,法蘭克福書展參加的出版商大約有7000多家,這是北京圖博會所無法比擬的;從面積和展館數量上來講也是如此,彼此基本上不存在可比性。從參展商來看,法蘭克福書展幾乎涵蓋了出版領域的各個方面:有圖書包裝商、內容供應商、發行商、非書籍類產品/書商服務供應商、網上服務供應商、圖庫、出版商、庫存書促銷代理、出版服務供應商、批發商等,北京圖博會相對而言涉及面要窄一些。
其次,從整個展會的氛圍來看,法蘭克福書展注重的是版權貿易,大家都在談生意,或者做生意,就是純粹的版權談判;北京圖博會更強調的似乎是朋友間的見面,敘舊或者寒暄,加上各種宣傳營銷活動,生意的味道淡了不少,宣傳的功能更加突出。
再者,法蘭克福書展無論多大的出版商幾乎都不存在特裝現象,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簡潔、素雅、實用,所有的展位給人一種簡約中不失精細之美的感覺。展位在用材上極為環保,整個展場沒有聞到刺鼻的氣味。場面忙碌而有序,滿眼望去都是談判的人群,沒有嘈雜的感覺,比較像是文化人的聚會。比較大的出版商會布置多一些的洽談桌,如DK公司的展臺里面,人頭攢動,不預約幾乎沒有機會去他們的展臺上挑選樣書。而北京圖博會甭管是否為專業出版者,都可以進到洽談間或休息,或聊天。
總體來說,法蘭克福書展與北京圖博會基本上是相輔相成的關系,許多參展商從北京圖博會開始的某項業務,可以在法蘭克福書展上完成。
書展收獲
在書展公務繁忙之余,我們還參觀了德國的HUGENDUBEL書店。這是一家綜合類的書店,規模有點兒類似于北京的王府井書店,但環境與書店的布置卻比較溫馨。這家書店有著濃郁的文化氣息,大家非常自覺,沒有大聲喧嘩的現象,非常安靜。而且看不到我們所熟悉的滿地坐著的伸胳膊伸腿的人。在圖書的擺賣方面,國內外的書店基本上一樣,唯一的不同就是他們的書以封面展示陳列為主,而我們受面積所限,大部分圖書都是書脊展示。國外的書店店員很少,但效率超高,找書非常方便。國內的書店到處能看到穿工作服的人,但要找到想要的書卻要頗費些周折。
展會的另一個收獲是,我們參加了素有美食美酒圖書“奧斯卡獎”之稱的“世界美食類圖書大獎賽”評委會主席君度先生特為書展舉辦的酒會。這個大獎賽始創于1995年,每年一屆,目的是授予全球出版的最佳美食與美酒圖書,幫助全球讀者了解飲食和美酒書籍的出版,也為圖書版權貿易提供機會,對世界飲食文化的推動起到一定積極作用。世界美食類圖書大獎賽在國際圖書業,特別是飲食類圖書中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是由該活動的組織者對本年度全球范圍出版飲食類圖書進行評選并頒獎。大獎賽組織者對每年度世界各國出版的飲食圖書進行市場采集、整理、評選,評出本年度最優秀的飲食圖書,以獎勵對人類飲食文化做出貢獻的著作者、攝影者和出版發行機構,弘揚飲食文化,促進國際文化交流。主辦機構所有圖書信息采集、遴選和評比活動部嚴格按標準進行。這一評選活動十分公平、公正、沒有商業味道,受到世界各地餐飲業和出版業的歡迎,發展成為享譽世界的名牌活動。截至目前,中國輕工業出版社共有10多本書被收錄到美食大賽年鑒中,包括《官府滋補菜》(獲菜譜類名人堂獎);《莫文蔚的健美食譜》(評委會特別獎);《紅茶、綠茶》(茶書類二等獎);《白酒工業技術》(酒類圖書二等獎);《啤酒工業手冊》(最佳啤酒書);《面包制作116款》(最佳面包類圖書)。其中《官府滋補菜》在英國電視臺“MARKET KITCHEN”欄目中亮相,作為幾年來最好的名人堂菜譜書進行了宣傳推廣。電視臺的采訪在宣傳輕工社圖書及出版實力的同時,也更好地傳播了我們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此外,在200 5年的國際美食大賽上,輕工社出版的《山西面食》獲最佳設計獎;《湖廣會館私房菜》獲最佳廚師獎;《美味中國》獲最佳媒體互動獎,《新式醬汁菜》獲提名獎。暢銷書《1288》獲2006年度最佳簡易菜譜獎,輕工社也當選為2006年度最佳菜譜類出版社。在其后的幾年,輕工社也均有新書獲獎。
啟發與思考
1.版權貿易進入理性階段
此次參加書展,我們并不以談妥多少本樣書為目的,而是為了與國外優秀出版公司進行面對面的溝通與交流。因為簡單的樣書申請工作早已在日常的版權工作中完成。通過這幾年的探索,輕工社社充分認識到參加書展除了可以直觀地選擇樣書外,更重要的是與客戶進行面對面的溝通與交流,以增進彼此的了解,密切合作關系。同時,可以深入了解全球的出版方向、潮流、新的熱點等等。因此,善于與客戶交流成為我們工作的一個重要部分。
2.對外合作精細化管理勢在必行
通過與外方的溝通,我們發現,國外出版公司的版權工作做得十分細致到位,人員分工明確。像DK這樣的大公司版權部共有35位員工,負責全球的版權業務。業務分工非常明確,不同的人負責不同的市場,并有專人負責合同,專人負責談判,專人負責樣書及光盤的制作與傳遞,專人負責款項的處理。如美國CREATIVE公司,談一本書的版權,在不同的階段會有不同的人介入。與之相比,我們在版權圖書的進度掌握上不夠細致,這是今后需要加強的方面。
3.同業交流拓寬視野
通過參加美食圖書酒會,我們深切地感受到,獲獎其實并不是最終的目標與追求。我們所期望的是通過這樣的活動可以與國際上頂尖的美食廚師、出版社及攝影師取得聯系,建立起及時有效的日常信息溝通網絡,以豐富出版社美食圖書的資源,掌握最新國際出版趨勢,拉近距離,尋找到更多的合作機會,書展后不久我們就收到了在國際美食大賽上獲獎的廚師及作者發來的新書樣張。
4.找準市場定位,樹立常銷意識
DK公司素以高端圖文書著稱,特別是在百科、生活、少兒科普等領域一直處在前列。在中國,人們往往認為DK圖書成本較高,在市場推廣與銷售上會遇到一些困難。但實際情況也許并非如此,關鍵是與其合作時如何就不同的圖書進行市場準確的定位及推廣。
最典型的例子,2004年DK與世界著名兒童用品公司強生共同并發了《強生媽媽寶寶》及《強生百年護理》系列,當時很多出版社對該系列表示出濃厚的興趣,但大部分出版社無法接受DK提出的合作要求,最終由一家書商與北京出版社合作推出,定價1 98元的《強生媽媽寶寶》一年內銷售15000冊,《百年護理》系列超過20000套。另外,DK這幾年與時尚博聞在很多攝影書、生活圖書的合作上都很成功,大部分圖書都在不斷重印。應該看到,DK圖書的品牌價值和內在質量的價值是有很大市場空間的。
而且DK圖書是以常銷書著稱,DK授權友誼出版社出版的《自然珍藏圖鑒》已銷售近10年,目前仍然是同類圖書的典范。
5.立足全球市場建立團隊機制
通過參展,我們深感與國際知名出版社的差距還很大,輕工社要想走向國際化,必須開拓視野,打開思路,在策劃選題的時候要以全球化的市場作為出發點,把我國民族的、民俗的、經典的暢銷品推向世界。要密切編輯與美編的合作與互動,使美編真正成為一個POWERFUL EDITOR。此外,整個策劃流程要進行精細化管理,重視過程管理,堅持制度管理,加強監督力量,態度決定一切,在“細”字上做文章,在“實”字上下工夫。摒棄單純追求量的跨越,在提高量的同時更要追求質的飛躍與提升。
6.加大創新力度加快轉型步伐
目前,出版業的競爭日趨激烈,市場同質化現象嚴重,《1288》上市取得成功后,市場上類似圖書一夜間就鋪滿了各個書店。因此,為了在競爭中立穩腳跟,我們必須保持創新的熱情,開拓更大的市場,不斷超越自我(一要觀念上創新,二要定位準確,三要額無我有,人有我優),向現代化、企業化、國際化的方向邁進,以使出版社具備強勁的競爭力,擁有更大更多元的發展空間,最終能夠像國際知名出版公司一樣,做世界級精品圖書并行銷全世界。
未來之路
本屆書展傳出的信息顯示,傳統印刷圖書不會消亡,但在內容、形式和設計等方面會有更多變化。
數字出版會更加迅速地發展。數字出版和傳統圖書各有特點,在圖書市場充滿變革的時代,出版社應該思考怎樣做,如何找到機遇,并付諸行動。
在圖書發行方面,傳統書店銷售不斷萎縮,圖書網絡銷售方興未艾,這是大勢所趨。
雖然法蘭克福書展的行程結束了,但是留給我們的思考是深刻的。隨著中國社會和經濟的發展,人們對產品多樣化的需求與日俱增,要求我們在圖書出版領域要不斷探索和創新,借鑒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緊跟時代潮流,一方面,通過引進先進國家的優秀圖書提升我們的市場競爭力,另一方面,我們也要著力做好原創圖書,并將之推向國際市場,為擴大中國文化的國際影響,提升輕工社的經濟實力和國際知名度而努力。
正如雙城記中的一句話:“我們面前一無所有,我們面前應有盡有”。此次法蘭克福國際書展給我們的啟示很多,而這些啟發對應到我們自身的圖書策劃和出版工作上,又需要結合我國的具體國情和總體經濟文化發展水平,既要吸取西方發達國家先進的地方,也要實事求是地對應我們目前的市場需求和承受能力,更加科學合理地做好后續工作。
(作者單位系中國輕工業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