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聲書市場潛力看漲 盜版成發展瓶頸
《出版商務周報》報道:用耳朵閱讀?并非異想天開。隨著人們生活節奏加快,“有聲閱讀”也被越來越多地廣泛應用。有聲讀物市場究竟有多大?目前,尚未見到權威部門發布的相關數據。但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有聲書業人士稱,目前從事有聲閱讀的企業不足10家,他評估去年全國有聲閱讀市場整體銷售額接近1億元,預計今年會出現一些從事有聲出版的小型公司,而營業額亦會出現“爆發式”增長。
隨著有聲閱讀市場不斷壯大,盜版問題也日益明顯。對比國外有聲閱讀市場,像歐美等國都有自己的“有聲閱讀協會”,他們的很多出版機構都有自己的有聲出版部門,且版權保護做得較好。而面對國內的盜版問題,有業者表示,盜版在網絡上較泛濫,但是“一路聽天下”的商業模式對盜版起到了一定防治作用,比如“一路聽天下”的互聯網銷售主要針對機構,是團體購買,聽書卡到達消費者手上是免費的。對于盜版這一問題,“天方聽書網”的聲音是,期望加大打擊力度,疏通投訴渠道,尤其是簡化投訴流程。
涉嫌盜版侵權“蘋果”曝出分成利益鏈
《新華網》報道:新一代iPad產品火暴銷售之時,蘋果公司卻涉嫌盜版侵權。近百部文學作品,在沒有得到任何授權的情況下,被擺在蘋果應用商店出售,甚至免費下載。日前,22位中國知名作家向蘋果公司集體維權。隨后,蘋果公司媒體公關負責人黃昱娜3月15日給媒體發電郵稱,作為一個擁有知識產權的公司,蘋果理解保護知識產權的重要性,當蘋果接受到投訴時,都會給予及時和恰當的回應。然而,版權所有者們卻對蘋果的回應并不滿意。因為即使在出版機構提交正版版權文件后,蘋果依然無法杜絕新的盜版出現。因為,靠上傳盜版出版物牟利是圈子里公開的秘密。蘋果公司與應用程序開發者的合作模式是根據下載量的收入進行三七分成,蘋果拿三成,開發者得七成。
蘋果涉嫌盜版的行為嚴重損害了版權者的利益。但事實上,損害作家利益的盜版現象不只出現在蘋果商店里,近年來頻發的網絡盜版侵權行為已經讓原創作者防不勝防。作家維權聯盟發起人貝志誠認為,針對網絡盜版行為,版權所有者應該增強維權意識,無論面對哪種盜版者,都應勇敢說“不”,決不能縱容姑息。
網絡盜版侵權行為頻發 如何認定責任存爭議
《人民日報》報道:對于網絡環境下的知識產權侵權,目前法律界關注的一個焦點,是責任如何認識。
華東政法大學教授、知識產權專家王遷認為,在網絡環境下維護著作權是有法可依的,依據就是國務院2006年頒布的《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他認為,責任要分兩個方面來看。一方面,有人把作家的作品做成應用程序,通過蘋果商店發布,這是侵犯作家的信息網絡傳播權,是直接的侵權行為。而蘋果的角色跟BBS和博客的提供者非常像,它的作用是提供一個平臺,供程序制作者上傳程序。蘋果商店里有免費程序,也有收費程序,如果盜版作品的程序是收費的,蘋果肯定會從中分成,由于其直接從侵權作品的傳播中獲得了經濟利益,根據《條例》第二十二條的規定,在刪除盜版作品之前,蘋果恐怕還要承擔責任。
中國社科院知識產權中心主任李明德則認為,像蘋果這樣的設備提供者,從侵權認定的因果上來說關系較遠,因此追究其責任不容易。他說,法律上網絡服務提供商的責任延伸自出版社責任:出版社出版了侵權作品,要承擔賠償責任,前提是未盡到合理注意義務,即: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出版涉及侵權。但是,從出版社到網絡服務提供商這種延伸不能過度,否則會影響網絡的發展。
十幾種“林書豪”將出版 出書不能像種菜
《工人日報》報道:NBA當紅華裔球員林書豪正在遭遇出版界的“濫造”。據了解,在未來一個月內,國內出版社將集中推出十幾種林書豪的傳記、寫真集和成功學書。有一本《林書豪!從哈佛到全明星》洋洋10萬字,作者用了10天時間就完成了,這里面還包括出版社排版校對的時間。抓住熱點,迅速組稿,搶先上架,出版界的這種超速度已經不是一天兩天,被出版的也并非林書豪一人。轟轟烈烈上市,黯然神傷退市,這些“快書”“偽書”往往是曇花一現,然后就不見了蹤影。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出版業也是如此。目前圖書市場的競爭的確激烈,可如果只以新奇取勝,以跟風取勝,恐怕很難站住腳跟。
出書不能像種菜,人家種啥我就種啥。邁克爾·杰克遜走了,書店里一碼的邁克爾·杰克遜;喬布斯走了,書店里一色的喬布斯;林書豪火了,到處都是林書豪。姑且不論那些有關林書豪的傳記之類的出版物侵權不侵權,筆者只想知道那些素材和觀點的來龍去脈。如果那些都是搜索和想象的產物,我想去書店買書還不如自己搜索來得更實在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