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 (記者 韓 陽)我國規模最宏大、內容最豐富、最具有文獻價值的“中國美術全書”——《中國美術分類全集》至2011年年底圓滿完成302卷出版工作。為深入總結編輯出版工作經驗、表彰為此項工程作出突出貢獻的專家、學者和出版工作者,由中宣部、新聞出版總署聯合舉辦的《中國美術分類全集》出版座談會于3月20日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云山發來賀信。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杰作重要講話,中宣部副部長蔡名照宣讀賀信。原新聞出版署署長宋木文、求是雜志社原社長高明光等出席會議。會議由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鄔書林主持。
中宣部和新聞出版總署共同向在編纂出版過程中作出突出貢獻的35家集體和520位個人頒發榮譽證書。會上特別向已故的《中國美術分類全集》領導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許力以頒發唯一一份特殊榮譽證書及獎牌,以表彰他在《中國美術分類全集》編纂出版工作中作出的重大貢獻。許老的兩位兒子上臺代領。
劉云山在賀信中高度評價了《中國美術分類全集》在中華優秀文化藝術積累和傳承中的重要作用,充分肯定了參與這一美術遺產搶救整理工程的專家學者和編纂人員所取得的成績,并希望出版工作者認真總結實施重大文化出版工程的成功經驗,以對社會負責、對歷史負責的態度,以“十年磨一劍”的精神,傾力打造更多具有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在人類文明史上能夠傳之久遠的文化精品,譜寫出當代中華文化新的絢麗篇章。
柳斌杰在講話中指出,《中國美術分類全集》的編纂出版,是新時期國家重大文化出版工程的生動實踐,不僅取得了累累碩果,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為我們實施精品戰略提供了許多有益的啟示。他強調,每一項重大文化出版工程都承載著傳承文明、記錄歷史的偉大使命。出版工作者必須自覺肩負起時代賦予的神圣使命,為人類文明寶庫增添時代精品。
圍繞抓好精品力作的創作生產,柳斌杰提出六點意見。第一,要牢固樹立精品意識。無論是發展文化事業還是發展文化產業,基礎工作是創作生產更多的優秀作品,應追求文化精神和文化產業的統一,打造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都好的精品力作。第二,要認真制定出版規劃。進一步完善精品出版機制,健全國家、省級和出版單位三級精品出版規劃體系。根據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的新要求,調整、充實國家“十二五”重點圖書、音像、電子出版物出版規劃。第三,要切實加強政策引導。繼續加大政策與資金的扶持力度,逐漸把資源、人才、技術向出版精品力作的優秀企業集中,推動各級政府主導和資助的項目,由能夠出版精品的單位來承擔。第四,要始終堅持質量第一。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堅守奉獻的精神,根據學術規范和出版規律,潛心策劃、扎實編輯,嚴格三審三校制度,推出更多叫得響、傳得開、留得住的文化經典。第五,要不斷完善人才培養機制。緊抓人才隊伍建設,創造名家輩出的環境和土壤,培養造就一批高素質的、能夠出精品力作的隊伍。第六,要充分發揮精品示范作用。進一步完善出版單位評估體系和出版政府獎出版物評選辦法,同時加強精品力作的宣傳和推介。
《中國美術分類全集》總編輯出版委員會副總編輯、中國美術出版總社原總編輯程大利介紹了編纂出版情況,文物出版社名譽社長蘇士澍、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李新、故宮博物院原副院長楊伯達分別代表出版單位和專家學者在會上發言。中宣部出版局局長陶驊、新聞出版總署出版管理司司長吳尚之、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金維諾等有關方面的負責人出席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