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烤箱、面包機等烘焙用具進入家庭,烘焙愛好者越來越多。然而多年以來,市面上有關烘焙的圖書很少,即使有,且大部分偏于專業化,多半是針對糕點師傅的,并不適合家庭使用。隨著媒體對食品安全問題的曝光,使得原本靜悄悄的烘焙圖書市場有了幾許喧囂。2010年初,一本《跟著君之學烘焙》出版,成功地迎合了廣大烘焙愛好者的需求,受到了熱捧。這本書的熱銷,使一直關注美食圖書市場且為家庭美食愛好者的筆者,深深體會到了從美食板塊細分出來的烘焙圖書市場的那股暖流,也意識到貼近生活、適合新手使用的烘焙類圖書的緊缺。于是乎,《新手的烘焙寶典》選題意向悄然誕生。
選題只是策劃的第一步,要想實現策劃愿望,達到圓滿目的,作者的選擇尤其重要。為此,適合成為本書作者的肯定不是西點店的專業師傅,而是家庭烘焙達人。從網絡上尋找合適的作者成為筆者的首選。搜索超人氣的烘焙類博客、各地的烘焙論壇,都是尋找作者的來源。網上許多超人氣的烘焙類博客,基本都是烘焙愛好者們平時在家做糕點時,自己拍攝的步驟圖,有的詳細,有的簡略,也都附上了可供參考的配方。
于是,筆者就從這些博客中進行篩選,選取點擊率高、人氣旺、并有足夠西點品種、圖片清晰度高、文字水平較高的博主。最后選定的是本地的一個博主,雖然她的博客點擊率不算很高,但是她平時都在做烘焙的培訓,多家電視臺的生活頻道都做過專訪。在聯系了這位博主后,經反復切磋,我們初步商量了書稿的內容、框架,約定每款西點制作都配有一張藝術性的大圖和詳細的操作步驟圖。最關鍵的是,書中需配有作者實際操作的DVD光盤,讓初學者能夠邊看DVD學著做。
在書稿寫作過程中,筆者要求作者在語句的表達上一定要通俗、準確,因為這本書是針對烘焙新手的。那些模糊的字眼,如“一小把、一大勺”等,均應改成相應的“10克、30毫升”等。因為即使配方沒有任何問題,但在制作過程中若所用配料不準確或是隨意改變配料,這款糕點就有可能失敗。另外,拍攝過程中光線一定要好,制作步驟的細微變化,在圖片中都應該能反映出來,如面團和到什么程度、干濕度如何、發酵到了幾倍大、蛋液打發到什么程度等。
為了使書稿描述的內容盡可能到位,筆者也買回了烤箱和一堆制作模具、器具,跟著作者學烘焙。這樣,作為初學者,筆者根據自己學烘焙的實踐體會,對書稿中介紹各步驟的難易程度、有關名詞術語就有了很直觀的認識和評價,使書稿內容盡可能貼近讀者,也便于在審稿時能夠發現書稿中不應省略的步驟和外行人不易識別的錯誤。
一本圖書要能夠在市場上有良好的表現,除了選題、內容、印制等因素外,離不開成功的營銷策劃。在《新手的烘焙寶典》編輯加工、版式設計的同時,筆者就將部分內文版式、封面樣張、開本、定價、內容介紹等整理成宣傳材料,由營銷人員向網絡銷售渠道如當當網、地面店銷售渠道如新華文軒等進行重點推薦。
由于這本書的內容新穎、圖片精美、步驟詳細、注重細節,最有特色是作者親自示范的DVD教程,相當于是手把手在教,因此一下子被多家渠道同時相中。經過比較和權衡,我們選擇了由當當網率先獨家網絡銷售一個月。在網絡銷售的第一個月里,這本書在當當網美食類的暢銷排行榜上就進入前20名,并很快進到了美食類的前十名;在烘焙類的暢銷書排行榜上,一直在前三名。
一個成功的品牌開發后需要精心維護、鞏固、延伸,這樣的品牌才有持久的生命力。筆者并沒有陶醉于《新手的烘焙寶典》初步成功喜悅之中,而是意識到烘焙類圖書的潛在市場需求。
筆者首先考慮將原書分解、細化,策劃一套“新手烘焙入門”系列,分別為面包篇、蛋糕篇和點心篇三種。然后再將書的開本變化,把原來的大24開改為大64開的口袋書,這樣便于讀者操作時的翻閱。由于不配光盤,定價也降低了,這種小開本圖書也有利于超市銷售。果不其然,后續的這三本,不論是在實體店,還是碼堆在超市,都有不菲的銷售業績。
在運作《新手的烘焙寶典》的同時,其他出版社也紛紛跟進,掀起了圖書市場的烘焙熱,競爭也隨之而來。如何鞏固和延續自己的品牌呢?筆者發現,應放在自己動手做西點的過程中。
回顧《新手的烘焙寶典》策劃歷程,筆者深有感觸,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市場需求已趨于理性的當今,任何選題策劃都與讀者的實際需求分不開。烘焙類選題如此,生活類選題何嘗不是如此?選題策劃者只有了解讀者心理,滿足讀者的需求,贏得讀者的心,才能策劃出優秀產品。這其中,選題策劃著手點的選擇、作者的物色、圖書整體設計、宣傳營銷以及后續產品的擴充和延續,各個環節缺一不可。在選題整體框架建設上,選題策劃者必須留心、用心、專心、費心,并由點到線、由線到面,才有可能立體化策劃出理想的產品,全方位樹立自己的出版物品牌。
(作者單位系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