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忠在《光明日報》撰文認為,盡管數字出版勢頭如潮,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個行業目前仍處于起步階段,各種行業標準和規范尚不完善,這也是導致諸多出版社表現不夠積極的原因。
目前的電子書定價機制并不完善,圖書的數字版權費用往往由電商說了算,而真正擁有這一核心資源的出版社話語權不大,而且這種單方定價機制已經成為數字出版的行業潛規則。沒有定價協商機制,電商就會極力壓低數字版權費用,導致出版社的利益得不到保證,在出版社發展和參與數字出版上后勁不足。但是,如果給出版社和作者過多的定價權,又會過度抬高電子書價格,不利于電子書銷售和讀者利益。因此,制定由出版社、作者和電子書平臺共同協商,同時盡可能維護讀者利益的定價機制,將有利于把電子書價格定在合理價位,同時能保證出版社的可持續發展。
有人擔心,對數字出版的過度重視,會加速傳統出版的滅亡,電子書遲早會取代紙質書。這或許不是危言聳聽。不過,至少現在談數字出版取代傳統出版還為時過早,而且“取代”一詞并不客觀,數字出版不會取代傳統出版。如何借助互聯網技術,為傳統出版注入新鮮血液,尋求新出路,找準對接點,在電商企業主導的數字出版格局中,取得一定話語權和獨家優勢,才是出版人當下真正需要考慮的。
朱四倍:
“打榜”是種“文化自殺病”
朱四倍在齊魯網撰文表示,“打榜”是一種“文化自殺病”,是在以文化的名義攫取短期的商業利益,殊不知這種做法不僅葬送了真正圖書排行榜的價值,而且是侵蝕圖書作為文化產品的病毒,最終必然要了圖書生存的“命根”。
盡管眼下的圖書排行榜種類繁多,令人眼花繚亂,但作為出版者和作者,必須認識到,排行榜既是文化產品,又是商業產物,但從本質上說文化秉性不能被修改,更不能被裹脅。如果商業利益和潛規則主導了排行榜,那么,就意味著其淪落成了廣告,成了攫取商業利益的籌碼,而不是客觀純粹的公眾選擇讀書的指引。
客觀地說,排行榜僅僅是一個工具,本身并沒有好壞之分。如何利用好這個工具,使出版者和受眾得到雙贏,保持圖書排行榜自身的客觀性,是我們應面對的課題,正因為如此,不能讓排行榜以“打榜”的名義對讀者的智商進行侮辱,并對文化進行自殺式的“襲擊”,
無論是編輯、作者,還是出版社,在商業利益面前低頭,置職業操守和傳播文明的責任于不顧,實在是一種南轅北轍的行為,更是“文化自殺病”征兆的顯現。但愿我們能早日清醒過來!
林葉:
數字閱讀平臺與出版商如何實現共贏
林葉在百道網撰文表示,對于電子書的定價問題,目前國內尚未出臺有關電子書定價的相關法律及規定,數字閱讀平臺和出版商很難在定價這個問題上達成一致。
國內的數字閱讀平臺和出版商之間也一直在努力探索這種良性生存模式,希望通過合理的定價與分成,來大力推進國內數字出版產業的健康發展。在國內的眾多數字閱讀平臺中,中國電信天翼閱讀屬于在模式探索中較為成功的案例。天翼閱讀自成立伊始,與出版商之間就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合作,在業界也樹立了極佳的口碑。天翼閱讀始終倡導為合作方提供綠色的合作環境,所有在天翼閱讀平臺上傳的內容,均可參照天翼閱讀相關管理辦法規定的價格區間,實行合作方自主定價,分成比例按照45%合作伙伴方、55%電信方的分成比例與合作方進行收入分成。這一舉措有力地解決了數字閱讀平臺和出版商合作事宜中的諸多問題,合作的同時實現了雙方共贏,能更好地推動數字出版行業的發展。
綜觀國內數字出版行業的發展概況,只有形成由數字閱讀平臺及出版商共同主導的定價與分成模式才能在合作中實現共贏,從而進一步推動電子書的發展,促進國內數字出版行業進一步優化升級。
海飛:
動漫出版 任重道遠
海飛在《出版廣角》撰文說,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我國的動漫出版,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動漫被細分為動漫出版、動漫電視、動漫電影等。同時,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新品牌雜志脫穎而出。
但是,我國的動漫出版相對整個動漫產業的繁榮發展,依然有著三方面的相對滯后。一是相對滯后于動漫電視的繁榮發展。2011年,全國動漫電視片總計435部、260000多分鐘,已經是名符其實的動漫電視大國。我們的動漫出版與動漫電視相比,差距還很大。從動漫電視轉化到動漫出版的產品多,從動漫出版轉化到動漫電視的少,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二是相對滯后于兒童文學創作的繁榮發展。近年來,我國的兒童文學創作進入歷史最好時期,涌現出了一批品牌作家、品牌畫家、品牌作品。品牌圖書銷量在500萬冊以上的超過10種,銷量在50萬冊至500萬冊的有幾十種,這是動漫出版的“富礦”,動漫出版卻開采得很少。三是相對滯后于國外的動漫出版。我們的動漫出版,動漫文本水平、動漫語言、動漫形象、動漫制作、動漫投入、動漫市場很多都不夠成熟,我們還要繼續努力。
動漫是新興的文化產業,是深受廣大青少年喜愛的文化載體。在全國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全力推動我國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大好時機,我國的動漫出版,得道多助,任重道遠,前程似錦,唯有努力。